貴州梵淨山入列世遺名錄

貴州梵淨山入列世遺名錄

7月2日,記者從領銜梵淨山申世遺的專家、貴州師範大學喀斯特研究院院長,國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貴州省地理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熊康寧處獲悉,中國貴州省梵淨山在巴林麥納麥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已擁有53處世界遺產。

梵淨山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有說法稱,它的聞名與開發起源於佛教,遍及梵淨山區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龐大寺廟群,奠定了梵淨山乃著名“古佛道場”的地位。一大奇觀“萬米睡佛”,極像大肚彌勒,被譽為世界之最。

公開資料顯示,梵淨山正式載於史冊,始於漢代。到了唐代,官方已在梵淨山西麓設立“思邛縣”。宋代《太平寰宇記》稱“思邛山”,因唐“思邛縣”而得名,佛教於此時傳入梵淨山。

明初,梵淨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數名並稱:“九龍山”、“飯甑山”、“梵淨山”、“大佛山”。因其三峰高聳,脈分九支,故稱“九龍山”,又因金頂孤峰突起,形如飯甑,故稱“飯甑山”。還因明代該山佛教興盛,寺剎林立,為梵天淨土,故名“梵淨山”。

歷來,梵淨山都被譽為“貴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原始生態保存得相當之好,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

細細數來,梵淨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比如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觀,是旅遊不可多得的地方。還曾榮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國十大避暑名山”稱號。

梵淨山也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它形成始於距今10-14億年之間,具有地層岩石的地球化學組成純潔、構造奇特磅礴、山嶽冰川地貌多姿多彩等三大地質特色,在此基礎上造就了地球上一處獨特而美妙絕倫的風景勝地,塑造了它千姿百態,崢嶸奇偉的山嶽地貌。

億萬年的風雨侵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梵淨山獨具一格的景緻。

“紅雲金頂”聞名於世:山峰直立高達百米,上半部一分為二,由天橋連接兩端。兩邊各建有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紅雲瑞氣常繞四周,被冠以“紅雲金頂”的名號,諧“鴻運金頂”,似飛天游龍,極為壯美。

天氣寒冷的時候,梵淨山景區也會被雪、冰覆蓋,雨雪凝凍形成的“山石雲瀑”奇景,令人歎為觀止。

除此之外,一尊“賜敕碑”則是瞭解梵淨山的重要渠道。它是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聖旨而建,由當時的戶部郎中李芝彥撰寫,對梵淨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勝古蹟、歷史傳說、佛教興衰等都作了記載,極具歷史價值。

梵淨山的申遺之路大致開始於2015年初,最終在2018年7月2日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貴州日報·科技週刊》記者 周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