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手機自殺,沉迷遊戲的孩子有多可怕!

孩子因手機自殺,沉迷遊戲的孩子有多可怕!

前兩天看到兩則新聞:

1

少女因遊戲賬號被盜而輕生,派出所3小時成功勸返

6月10日晚上,紹興市公安局柯橋區分局濱海派出所接一男子電話報警稱:“今天下班回來,發現其12歲的女兒不見了,聯繫同學和老師均稱晚上未見過她,後在其女兒的抽屜內發現一份疑似遺書,裡面內容就是永別了,叫家人和朋友不用為她操心了,並說是要把自己的QQ號碼贈送給他人……

後來經過民警的努力終於找到小女孩,經瞭解,小女孩父母日常忙於工作,疏於與女兒溝通,小女孩平時經常沉迷遊戲,此次僅僅因為一款網絡遊戲的帳號被盜,即對現實生活失去信心,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2

7月12日晚上9時,紹興市公安局柯橋區分局稽東派出所越北村警務網格民警顧雄榮接到村民電話,稱越北村水庫有一小男孩想要跳水自殺,人已經救起,希望派出所儘快來處理……

顧雄榮立即趕至現場,看到孩子低著頭坐在村民家門口,全身溼噠噠的,除了膝蓋處有點擦破,其他並無大礙。顧雄榮上前詢問孩子姓名、家庭住址和跳河原因,可是孩子就是不吭聲。

孩子看起來十五、六歲模樣,猜想估計喜歡玩遊戲,顧雄榮就和他談遊戲王者榮耀,頓時孩子就談開了。顧雄榮乘勢詢問,他終於告訴了民警跳河原因和家庭地址。

媽媽不給我打遊戲,我很生氣,感覺媽媽不愛我了,不想活了……”聽到孩子的自殺理由,民警有點震驚。

孩子因手機自殺,沉迷遊戲的孩子有多可怕!

暑假期間,有的孩子參加夏令營、輔導班,充實又有意義。但有些孩子卻整日在虛擬的遊戲裡渾渾噩噩。

遊戲賬號被盜想要輕生,媽媽不讓玩遊戲就去自殺,這些十幾歲的孩子在遊戲裡越陷越深,分不清對錯,已經慢慢不知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對於孩子沉迷遊戲,家長不能抱著僥倖心理,覺得孩子再大一點的時候就會有所改變,殊不知遊戲就像是毒品一樣,一旦沾染就會危及孩子的身心健康。

因為手機、因為遊戲,毀了多少應該茁壯成長的棟樑之才,毀了多少本該圓滿的家庭。

那麼,玩手機、玩遊戲上癮會給孩子帶來怎樣嚴重的後果?

1

阻礙身體發育

小孩頻繁玩手機遊戲,大量的電磁輻射對生長髮育不利,甚至還會引發哮喘等多種疾病。

孩子經常玩手機,活動少了,容易引起身體發育推遲、運動功能低下、長不高等。

長時間握著手機,手部保持同一姿勢,也會影響手指的發育。如果小孩喜歡低頭玩遊戲,對頸椎傷害也很大,容易導致脊椎變形。

2

引起視力下降

孩子頻繁玩手機對視力影響尤為明顯。

有數據顯示,小孩連續玩手機遊戲20分鐘,平均每分鐘眨眼7.67次,視力平均下降到43.8度,接近近視狀態。

另外,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3秒,而正常值是15-45秒,如果少於10秒,為病態。

3

容易誘發孤獨症、焦慮症

長期沉迷於玩手機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孤僻,不願與外界交往,性格也越來越怪異。

整日沉迷在網絡虛玄世界,迷迷糊糊,很容易誘發他們自閉症、孤獨症等心理疾病;

還會出現過度依賴網絡症,導致注意力、記憶力下降,導致抑鬱、焦慮等情緒問題。

4

學習成績直線下滑

只要愛玩遊戲的學生,無一例外成績下降或成績較差。

沉迷網絡遊戲,孩子上癮之後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上課根本不會去聽老師講的知識。

對比虛擬的刺激遊戲,學習顯得無聊又枯燥,有些孩子甚至逃課去網吧打遊戲,長時間下來學習成績直線下滑。

上述這些危害家長不要以為是危言聳聽,是分析很多的例子得出來的結論。

孩子因手機自殺,沉迷遊戲的孩子有多可怕!

十多歲的孩子沉迷遊戲不可自拔,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其中一個便是父母缺少陪伴和監管,孩子感到空虛無聊的時候,就把遊戲當做一個陪伴的替代品,到後來慢慢被遊戲控制。

遊戲佔據了孩子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同時也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其實,唯有父母的陪伴、鼓勵、支持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剛需品。

孩子對遊戲痴迷,如果父母能夠及時介入、用科學的方法來引導孩子,那將會減少很多人間悲劇。

孩子因手機自殺,沉迷遊戲的孩子有多可怕!

適可而止,約法三章

俗話說“堵不如疏”,所以對手機和遊戲,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取精去糙合理利用。

科學調查,相對於暴力遊戲,娛樂性與教育性的網絡遊戲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對其社交與心理都是有利的熱身。

所以家長可以通過家庭會議的方式跟孩子一起討論,如何使用電子產品玩遊戲,一起制定使用規則。

同時應該給孩子訂好規矩,如果孩子非要玩的話,可以適當讓孩子玩,但是一定要注意時間和頻率,一般一週玩一次就可以了,每次半小時以內,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如果孩子同意每天某一時間可以玩,玩多少分鐘,由父母來監控,到時間一定要關閉,如沒有遵守規則,下次不能再玩。

孩子因手機自殺,沉迷遊戲的孩子有多可怕!

培養興趣,取而代之

孩子喜歡玩遊戲,那是因為他覺得很“好玩”的魔力無法抗拒,再有就是缺少陪伴,所以會選擇用遊戲填補空虛。

這個時候家長不妨抽出時間來,把孩子對遊戲的興趣轉化到其他興趣上面,可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一起玩你比我猜、拼圖、搭積木、跳象棋等益智類遊戲,可以開發孩子大腦,擴散孩子思維能力。

家長也可以嘗試將電子遊戲生活化,比如在家裡進行真人的遊戲或角色扮演,如植物大戰殭屍,可以由家庭成員扮演不同角色來進行遊戲。

這樣可以讓孩子變得充實變得活躍,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利於家庭和諧。

一旦孩子對這些遊戲入迷,自然就會“冷落”遊戲,失去了吸引力的手機孩子也不願再看一眼。

孩子因手機自殺,沉迷遊戲的孩子有多可怕!

以身作則,父母先行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不是說說而已,如果家長給孩子傳遞負面暗示,以後學校會花更多時間來教育,社會會以更殘酷的方式來“改造”孩子。

其實如果真的要讓孩子不玩手機不玩遊戲,父母在家裡就要多注意自己使用手機的頻次和時間。

如果實在要用,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玩遊戲。

可以看看書看看報,給孩子營造一個讀書的環境,孩子看得多了也會跟著做。

或是多跟孩子聊聊天,瞭解孩子一天的情況,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

這樣下來,孩子接觸手機少,也不會沉迷,根本不用家長去監管。

孩子因手機自殺,沉迷遊戲的孩子有多可怕!

走出家門,戶外活動

之前看過一個調查,中國和澳大利亞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近視發生率基本一致,而小學六年級的孩子近視發生率是澳大利亞的三倍。

因為澳大利亞的孩子每日的戶外活動3-4小時,而中國基本小於1小時。

多參加戶外訓練活動,多進行體育鍛煉,會使孩子學會交朋友,學會開動腦筋解決問題,讓孩子心態變得積極陽光,利於身心健康成長。

適當的博物館、水族館、科技館參觀,會給孩子增長科學歷史知識。

有條件的還可以帶孩子旅遊,不同的地域文化會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孩子因手機自殺,沉迷遊戲的孩子有多可怕!

對孩子沉迷手機和遊戲問題,我們家長既不能不管不顧,也不能粗暴阻止,而是要採取科學的方法,避免孩子在歧途上越走越遠。

改變孩子這個惡習是長期艱苦的過程,但如果家長能及早發現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再配之以耐心陪伴,積極引導教育,一定能把孩子從遊戲的深淵中拉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