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走就走」的旅行,真的能這麼灑脫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說走就走的旅行好像成了一種時髦的生活方式。“自由”,“做自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成了文藝青年們最愛說的話。

“說走就走”的旅行,真的能這麼灑脫嗎?

當然,至於有沒有錢去旅遊?不重要的。窮遊方式千千萬,實在不行就要飯。就在今年年初,杭州警方就救助了一位身無分文的“驢友”。

“說走就走”的旅行,真的能這麼灑脫嗎?

孫某,27歲,無業。自認為是“有夢想的男人”,要周遊全國。然而,由於覺得“工作賺錢太辛苦”,兩年間,他竟然選擇靠乞討的方式窮遊。

“說走就走”的旅行,真的能這麼灑脫嗎?

“每到一個地方,沒錢用了就以驢友的名義乞討,別人看到我有模有樣的,總有人給錢的...每次討來錢就拿來吃飯、買衣服,沒錢時就住橋洞、廢棄的工地,實在連飯都吃不起了,就去救助站。”

記錄顯示:兩年間,孫某竟然被全國各地的救助站救助過234次。截至被民警送回家時,孫某已走遍全國60多個城市,並且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說走就走”的旅行,真的能這麼灑脫嗎?

豆瓣上,“休學辭職去旅行”小組一度很火爆,組內有二十多萬成員,每天在尋找旅伴,探討人生。

這幾年,還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開始選擇“慢就業”。畢業後,先給自己放個長假:出國旅行,做義工...先看看世界,再決定自己該做什麼。

“說走就走”的旅行,真的能這麼灑脫嗎?

最新的調查顯示,2018年,超過五成的畢業生旅行預算超過四千。78%的畢業生表示,資金來自家庭支持。僅有22%的畢業生,旅行資金是靠自己打工掙來的。

“說走就走”的旅行,真的能這麼灑脫嗎?

看世界的夢想當然很美好。不過,當自己毫無能力去承擔一切開銷的時候,依舊固執地“說走就走”,真的就是灑脫了嗎?

說到底,這究竟是為了體驗人生,還是僅僅為了逃避工作呢?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