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后来的我们》口碑两极化,疑似消费情怀?

今年的五一黄金档,刘若英导演的《后来的我们》一枝独秀,票房目前已突破九亿人民币,打开朋友圈、微博都在讨论着这部电影,告别微博两年的主演井柏然也回归微博宣传,这一切似乎都在说这部电影真的很不错~

电影《后来的我们》口碑两极化,疑似消费情怀?

据了解,《后来的我们》是奶茶刘若英首次跨界导演的处女作,井柏然和周冬雨主演,讲述了男女主角在过年回家的火车上相识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感情纠缠,套路有点老无非就是恋爱、分手、错过、重逢,不然怎么叫‘后来的我们’呢?

电影《后来的我们》口碑两极化,疑似消费情怀?

相较于一路领跑的票房,影片的口碑却一直存在争议,喜欢这部片子的赞叹着逝去的青春和当年的真情实意,讨厌这部片子的则觉得又是一部消费观众情怀的,剧情不仅散还有大段大段的矫情画面。

电影《后来的我们》口碑两极化,疑似消费情怀?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部片子能火完全是意料之中,首先就有刘若英的大热经典歌曲《后来》加持,《后来》这首歌戳中了多少人的内心相信不用我多说了,毕竟这几年网上特别火热的那句“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说的就是《后来》这首歌。


电影《后来的我们》口碑两极化,疑似消费情怀?

第二点,刘若英这些年来的感情生活充满了故事感,数次在唱《后来》的时候落泪早已不是秘密,所以《后来的我们》这部电影中的演出来的故事很容易吸引观众不自主的对号入座。

电影《后来的我们》口碑两极化,疑似消费情怀?

第三点,相较于同期上映的其他电影,难道你们不觉得《后来的我们》这种题材更能打动年轻观众吗?这种青春片这几年并不少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到《匆匆那年》等等等等...

电影《后来的我们》口碑两极化,疑似消费情怀?

上面说那几部电影和《后来的我们》撞了题材,并且热度票房都不错,口碑也呈两极化。其实这几年国内的青春片只要上映总是避免不了被评价为“消费情怀”,《后来的我们》也是,不过看电影看自己喜欢的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