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宁武之芦芽山旅游圣地

地理环境:

芦芽山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海拔2788米,主峰绝顶约10平方米的石坪上,巍然托起一座石砌建筑——太子殿。据考证,芦芽山是中国唯一的毗卢佛道场,太子殿即为佛顶。

芦芽山峰峦重叠,山峰尖峭,森林广茂,区内有700多种植物、240多种动物,100多种名贵中草药,是世界罕见的生态基因库。不仅拥有珍贵树种落叶松、云杉,而且是世界珍禽、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山西省鸟——褐马鸡的主要保护地。

这里峰峦重叠,簇拥大小200多座山峰,沟壑纵横,崖沟跌宕,溪水淙淙,有大小瀑布30余处。山峰尖峭,怪石嶙峋,林木茂密。每有云雾萦绕,雄峰兀突,如同青翠的芦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鲜嫩欲滴,引人入胜。雨后日出,芦芽墨绿色的山体,还会变换出一种火红的色彩,偶尔也可遇到状似“轮”,五彩斑斓的“芦芽佛光”。

芦芽山系管涔山的主峰,芦芽山在宁武县城西南30公里的管涔山腹地,群山森列,重峦叠嶂,危崖峭壁,碧波松涛,其主峰更是峰峦特秀,怪石嶙峋,巍峨挺拔,雄距朔方。这便是国家级优秀森林公园、闻名晋西北的古毗卢佛道场面积21453公顷。

芦芽山主峰绝顶周方仅约10平方米的石坪上,巍然托起一座正方体状石砌建筑,这便是太子殿。因其位居群山之极,数十里外即可看到。

太子殿为石基石壁构筑,殿脊有一铁校直指苍穹,似为避雷特置。殿顶向四面披散,原以铜瓦铺盖,今已遗失。殿门北向而开,门据有石凿“太子殿”三字赫然醒目。两侧墙壁 又凿“佛祖”二字,工整雄劲。

主要景点:

马仑草原

马仑草原海拔2721米,面积6000多亩,形成于75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与芦芽山南北相望,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亚高山草甸之一。这里牧草肥沃,是历代帝王牧养战马的基地。马仑草原将草甸、森林、高山、峡谷、奇松、怪石、长城、将台、基塔融为一体。东南隅有怪松苑,正南面是奇石坡,西南隅坍塌的舍利塔群半掩半露隐没于草丛中,北齐长城纵贯草原东西......

最美宁武之芦芽山旅游圣地

情人谷

情人谷位于宁武县城西林溪山深处,是一条幽雅美丽的沟谷,相传是一对情人顶风热恋,终成脊籍的宝地。整条沟谷全长十华里,一条四季不断的清溪自谷掌流出,在落差十数米的瀑布下,形成许多石潭。整条出谷由许多“S”型组成,每个“S”型都蕴藏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境,随季节变化各呈纷异,是一处回归自然、抒发情感的浪漫之境。

万年冰洞

2005年,宁武万年冰洞在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中,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现开发近百米。洞内大大小小的景致或玲珑剔透,或晶莹夺目,或婀娜多姿,或雄伟壮丽,无不令人惊叹。堪称一个冰的世界。由冰形成的冰柱、冰帘、冰瀑、冰花、冰佛、冰床、冰钟、冰人、冰菩萨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它的奇特在于以本地洞外的气候条件论,根本构不成结冰的环境,而洞内一年四季冰柱不化,愈往深处冰愈厚。分成上下多层,通过钻冰洞,下冰楼梯,过冰栈,可到各层观光。每层可容纳数十人,洞内四周全是冰。它是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冰洞,也是世界上迄今永久冻土层以外发现的罕见的大冰洞。进入这个100多米高的五层水晶宫,感受什么叫做”别有洞天“,感受什么叫做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漫步在这奇特的冰世界,一定会使你出现幻觉,仿佛置身于万里冰封的北国冰雕之地,又好似徜徉在石笋林立的南方溶洞。万年冰洞在科学界称之为“负地热现象”,其成因一直困扰着相关学者。这个万年冰洞静悄悄地,深藏在我们山西宁武县涔山乡麻地沟村东,海拔2300米的山上。说它是世界奇观,一点都不为过。它的奇特在于以本地洞外的气候条件论,根本构不成结冰的环境,而洞内一年四季冰柱不化,愈往深处冰愈厚。特别是夏天,洞外碧草如茵,鲜花盛开,而洞内寒气逼人,冰笋玉立。这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的永久冻土层以外发现的罕见的大冰洞。走进这个冰世界,只见洞内的地面、洞项、洞壁上全是冰,满目的冰柱、冰帘、冰瀑、冰笋、冰花、冰钟、冰床、冰锥、冰葡萄、冰挂、冰兽、冰人.......万年冰洞距地面有100多米,请注意,这里指人可达到的相对深度,下面还有多深,还未探测开发。

更使人们奇叹不已的是:与冰洞相距不到二百米处,有一处千年不熄的地火,当地人称千年火山。这一冰一火,本是相克,却奇妙地共存于同一山上,可谓世界奇观,中华一绝。该“火山”并非科学意义上的“火山”,而是埋藏于地下的煤层,因多种原因造成的自燃现象。在东寨镇前往天池的三岔路口的对面山上,即可看到这种自燃现象,遥见轻烟缭缭。

悬崖栈道

“悬峡”的奇观之一是全长42华里的清真山古栈道,栈道所经之处连缀起毗卢殿、晓祖庵、仙人洞、北天寺等十余处悬空古刹,一派“琳宫不尽悬崖半,栈道孤浮绝壁中”的佛国胜景。我国著名桥梁建筑专家茅以升教授将它和长城、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建筑奇迹,是我国现存最长、最完好的水平型连洞式佛教栈道。

然而您不会想到的是,在苍茫雄旷的晋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竟然默默无闻地隐藏着一条险峻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剑门蜀道的清真山古栈道。清代张彦坤有诗赞叹:

无数青山入望宽,芦芽隐约挂云端。

磴盘鸟道三秦接,人拥羊裘六月寒。

水涨巉岩诸岭隔,穴居烟火几家残。

从来巴蜀称艰险,不比楼烦道路难。

栈道是古人挑战自然、利用自然、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产物,作为一种因地制宜的交通手段存在于大江南北的深山峡谷之中。和我国现存的众多古栈道相比,清真山古栈道可以称得上个性十足。首先,从形态上说,它是我国现存最长、最完好的水平型连洞式栈道;其次,从功用上说,虽身处塞上边关,它却是一条拥有祥和气质的宗教栈道;最后,从身世来说,它古老神秘,从始建的年代、修建的目的到开凿的方法都是至今难解的千古之谜。

石门悬棺

芦芽山石门悬棺位于宁武城西70公里处小石门村西极为幽僻的山谷内,峡谷深处有一个幽僻的巷弯,入口石壁如门,巷内林木葱翠,古建专家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考古专家认为石门悬棺是长江以北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这就是颇具神秘色彩的石门悬棺景区。环顾石门内的石壁,并非危岩高耸,而仅有10至20多米之高,皆上下陡直光滑,壁顶覆盖着绿树灌丛,石壁上悬挂的木棺,有嵌在岩洞里的,也有露在石壁外的,有用木桩支撑,也有用铁链吊捆的,既有一棺独悬,也有双棺并列的,距地面高度不一,但皆能看得非常清晰,数数竟有11具之多。

除此外,在石门周围一带的山壁上,还有零星的悬棺分布。悬棺多在石崖石洞等避水阴凉干燥处,距地面高度高低不一,有近百米,数十米,十数米高的不等。据考古专家们考证认为,石门悬棺是迄今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唯一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

汾河源头

汾河源头位于宁武县东寨镇北楼子山。是三晋人民饮水思源、寻根感恩的母亲河。汾源四周九山汇聚,溪流淙淙,亭台楼榭,风光旖旎。汾源灵沼处,原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刹,名为雷鸣寺。因汾水从石崖下龙口喷出时声如雷鸣而得名。雷鸣寺始建于隋代,明代毁于兵火,明末重建,之后又毁于文革,在1994年时又重新新建,总体规模宏大巍峨,庙宇依山而筑,殿堂栉次鳞比,四周古柏掩映,寺内朱檐金顶,琉璃布瓦,雕梁画栋,紫檀木刻。一幅幅壁画悬塑巧夺天工,一块块古纂石刻细腻猷劲,加之无数亭、台、楼、阁、树、廊、门、洞合理布局,相映生辉。每年夏历四月初八,此处举行古庙会。届时邻近州县以至内蒙、河北客商游僧,专来赴会,盛况空前。

源头有一水塘,塘上石壁刻有“汾源灵沼”四个大字,壁上雕有一个龙头,龙口中喷出一股清泉,终年流淌不绝。雷鸣寺、魁星阁挺立楼子山上,沾汾河之灵气,气象不凡。自古以来就有三晋第一胜境之美誉。

汉白玉龙口就是千里的出水口,汾河从这里开始“薄一溪灌注千里”,养育了五千年的三晋文明和两千万山西人民。

汾河全长716公里,流经山西19个县市,流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养育了40%的三晋人民,同时也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五千年三晋文明,是山西人心目中慈爱而博大的母亲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汾河716公里的河川中流淌着的是一部生生不息的三晋五千年文明史,那么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汾河源头就是这灿烂文明的源头活水了。正因为如此,古人才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薄一溪灌注千里,三晋第一胜境也。”汾源是如此的神圣伟大,早在《诗经》、《淮南子》、《山海经》这些古老典籍中就有了对它的记载,而北魏郦道元的伟大地理学著作《水经注》更是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汾水之源“杂树交阴,云垂烟接……水流潭涨,波襄转泛”的美丽风光。

天池

芦芽山天池(亦称“管涔山天池”)是中国三大天池(备注:三大天池是管涔山天池、长白山天池、天山天池)之一,十几个海子组成了华北罕见的高山湖泊群,其中最大的两个俗称“公海”和“母海”。此天池古称“祁连泊”,“祁连”在古代游牧民族语言中就是“天”的意思。

“公海”和“母海”不仅养育了汾河、桑干河这两条千里巨川,湖畔丰美广阔的牧场还赢得了“楼烦牧政甲天下”的赞誉,秀美宁静的湖山还留下了16位帝王的足迹。

赵武灵王于此大败楼烦,北齐诸帝于此巡游避暑,尤其是隋炀帝曾辉煌一时的汾阳行宫,史书记载内外六重、逶迤百里,宫殿基址至今犹存,今天我们来到天池仍可观春之锦鳞、夏之风云、秋之明月、冬之冰洁。

宁武人都把天池也叫做马营海(也叫“母海”),是天池湖群中面积最大的湖泊,海拔1771米,平均水深8米,面积0.607平方公里,蓄水量800万立方米。

一池碧蓝清澈的湖水在高天厚土的怀抱里给人以惊世骇俗的空灵之美。当你用一颗纯真质朴之心去与她交流的时候,你会发现,她就像一位阅尽了荣辱兴衰的母亲一样,那样的神奇古老、淡泊宁静、仁厚博大。

最美宁武之芦芽山旅游圣地

珍稀动植物

这里珍贵的野生药材有黄芪、党参、沙参、灵芝、茯苓等。珍奇动物有艾虎、金钱豹、麝、鹿、狍羊、山猫、豺狗等兽类36种。鸟类 116种,最出名的要算褐马鸡了。褐马鸡,与大熊猫、长臂猿等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全国除神农架偶有发现外,只有山西的芦芽山和庞泉沟两地才可到。

据有关资料披露,芦芽山区有褐马鸡1700多只。它性勇敢,善争斗。古代的帝王,曾把褐马鸡的羽毛做成“褐冠”,奖励他的武士们。清代,一双褐马鸡在欧洲市场上可售2000个银币。中国科学院鸟类学会的会徽上,就有一只雄健的褐马鸡。山西的省鸟,即是褐马鸡。

最美宁武之芦芽山旅游圣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