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離乳,你和孩子之間經得起這樣的分離嗎?

我是一個童年期有嚴重分離焦慮的媽媽,雖然這個部分我在諮詢中處理了多次,但我也常常在想,如果要離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斷奶,會不會勾起我焦慮的這個部分,我會不會害怕這種分離,我會不會把我這份焦慮傳遞給孩子。

母乳餵養到1.5歲,在6個月、一歲以及一歲以後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有很多人都勸我斷奶,言語大多都是別吃啦,沒營養啦,你再喂他會很依賴奶啊之類的。當然我能理解,1000個人,就有1000種育兒觀念,但是我覺得這個時間應該是由我來決定,而非這些外力。

長輩們有給我一些建議,如果要斷奶,可以離開寶寶兩天,不能見面,他們擔心寶寶一見到我肯定要喝奶。他們也建議我白天工作,晚上等孩子睡著再回家,第二天孩子沒醒就先走,這樣兩三天肯定能斷。

也有建議我在乳頭上塗上辣椒,或者黃蓮,這樣孩子就不敢喝,也可以斷奶。我倒沒有反駁......聽著這些,我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個嬰兒,經歷了一遍這樣的方式,我感受了到了深深的恐懼,那個我最信任,我最依賴,我最愛的乳房,突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黑洞,我害怕那個黑洞,我渴望那個黑洞,我不知道怎麼辦,我無法逃離......那一刻,我內心非常篤定,我不要這些方法。

經過一系列的學習,查閱資料,以及我跟孩子一直以來的關係,我對我和孩子的離乳充滿了信心。

斷奶是一個階段,而非一個時間點

大概在孩子1.2歲之後,我確實感覺到孩子不需要我的母乳營養了,他能正常一日三餐,餐後還能正常喝奶粉、吃水果,所以從營養上來說他可以離開母乳。其次我常常在餵養的過程中發現他邊吃邊玩,我們常常互看著對方,然後嬉嬉笑笑,我明白,這時候的母乳是心理上的連接,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在表達情感。

當時我就決定過了炎熱的夏天,我們就可以開始準備斷奶了。

斷奶前兩週

慢慢天氣轉涼,不那麼燥熱了,我觀察寶寶,他沒有什麼身體上的不適,我便開始給他灌輸一些我想跟他說的話。

在斷奶前的兩週裡,我常常跟他說:寶寶我們長了,以後就可以吃很多好吃的,寶寶你喜歡吃各種好吃的嗎,他常常點點頭,然後我跟他說吃了這麼多好吃的,我們就可以不吃媽媽的neinei了哦,說這些話的時候都是嬉嬉笑笑,雖然我不知道他聽懂多少,但是我常常這麼跟他說。

斷奶前一天

在我決定要真正斷奶的前一天,我讓孩子跟乳房做了一個告別,在餵奶前我跟他說寶寶,今天是我們最後一天吃neinei了,以後我們就不吃了好嗎,我們可以吃更多好吃的東西,他點點頭,然後便開始愉快地吃奶。在吃的過程中,我又重複了剛開始的話,他笑著看著我,點點頭,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夠理解我的意思。

成長故事:離乳,你和孩子之間經得起這樣的分離嗎?

斷奶第一天

斷奶第一天,我正常上班,聽照顧他的姑姑說,他午睡醒來大哭,直接下床四處找媽,他第一次這樣,我突然明白他其實聽懂了我昨天告訴他的話,我也明白,他害怕的是找不到媽媽,而不是斷奶。

處理好事情之後,我就回家了,買了一些他喜歡的零食,在見到我的那一刻,他好開心,然後我們一起分享零食,這個過程他完全沒有想起要吃我的奶這回事,我全心地陪著他玩,享受每一個當下,他也是。就這樣陪他吃飯,玩耍,一直到了睡前,他都沒想起來要喝母乳,因為玩的太累,他睡著了。

晚上是很多媽媽最害怕的時光,當然我也不例外,半夜鬧奶,很難哄,也無法講道理。家人建議我到書房睡,孩子跟爸爸睡,我拒絕了,我讓孩子爸爸睡在中間,挨著孩子,而我在最邊上。

到了大概夜裡兩點,孩子哭著醒來,一看到爸爸在身邊,哭的更厲害,孩子很少夜起,也很少夜哭的,爸爸嘗試了一下哄不住,在哭了小一會兒的時候我過去抱他了,摸摸他的頭,我問他寶寶是不是想媽媽了,他點點頭,並說neinei,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想吃奶了,我跟他說:寶寶,媽媽抱著你,沒有走開,媽媽知道你現在很想吃奶,但是我們昨天是不是說過那是最後一次吃奶了,他點點頭,然後躺下,我一邊撫摸他的頭,一邊跟他說:寶寶別擔心,就算不吃neinei了,媽媽也會一直陪著你,然後給他唱歌,就這樣,他慢慢睡著。

成長故事:離乳,你和孩子之間經得起這樣的分離嗎?

他在夢裡哼哼唧唧,無意識的抱著我的手,那一刻我非常感動,換成往常,此刻,他應該含著我的乳頭,而現在,連接我們的是這樣的擁抱,誰說孩子是任性的呢,他也在努力不是嗎,他也在改變,以我們都能接受的方式改變,那一刻,我突然感受到很深的連接,雖然不是以哺乳的方式,但是我們卻更深的連在一起。

就這樣睡到了第二天,我給他換好衣服,他開心的從房間跑到客廳,開始擺弄他的玩具。我好開心,開心在最難熬的第一天,我們有這樣的過程,這樣的變化。

斷奶第二天

第二天我還是全心陪他玩,他幾乎不鬧奶了,跟著我午睡,說要吃neinei,我又跟他說了一遍我們的約定,他就閉著眼睛開始睡著了,並主動把我的手放在他的胸口,示意我拍著他,我就這樣輕輕的拍著他,那一刻我真的覺得世界真美好,歲月靜好,我想說的就是這樣的場景吧。

第二天晚上,我還是拍著他入睡,他睡到了第三天,夜裡偶爾哼哼唧唧,我拍一拍就好了,早上給他泡了奶,他愉快地喝奶和玩耍,我想離乳這個過程可以告一段落了。

就這樣,我們告別了母乳,期間我全程陪伴,孩子沒有大哭大鬧,沒有恐懼,沒有過分依戀,在離乳期間我要去上班,他都能跟我快樂告別。在我們人生的時間軸裡,離乳這件事情似乎未曾發生,它是那麼自然而然地離開,而我們卻都十分歡喜。

學習和模仿不同,也許我的方法並不適合所有媽媽,我總結了一下,這樣自然的離乳最好以以下幾點為基礎:

首先媽媽和孩子有著穩定的親子關係,在孩子一出生之後有大量的陪伴為基礎,並且之前的餵養裡孩子感受到充分的滿足,尤其是對於母乳的需求,他已經充分地感受和體驗到了。他在安全的環境裡成長,當然這樣的環境裡離不開爸爸以及爸媽的關係。

第二,媽媽及其他家庭成員從未或極少欺騙孩子,親子之間是互相信任的。媽媽沒有欺騙孩子,也能直接地告訴他接下來我們要經歷的是什麼事情,可能會有什麼結果。

最後,就是

好好地去經歷,斷奶的不是孩子,也是媽媽,這是你們兩的事情,別丟下孩子一個人獨自面對,別讓他覺得失去母乳就失去了媽媽。更別用恐怖的方法讓孩子害怕,畏懼乳房。

你最害怕什麼,往往就會遇到什麼,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王老師工作坊裡常常說到,親子關係是世間最難修的一門課,希望在成為一個好媽媽前,先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本文轉自觀心閣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