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送相伴

第五屆龍少年文學獎作品

福建省廈門實驗中學——鍾蘇慧嫻

同一屋簷下,幾世修來緣分,終成了一家人。

相送相伴

行過荒野,何處仍存月下竹笛,何處又是康橋故鄉。終於知曉,一家人,不過是相送,又相伴一生。

生命最初時刻,是一個家庭得以完整的開端。新個體誕生,是緣分牽引而來。終於相見的眉間欣喜,成了眼間清澈,成了耳邊夢囈,成了你。

只惜,從第一次投入懷抱起,就迎接相送。父母輩的,看子女習步學語;苦讀十餘載,成名在望。到了那一日,你可以獨當一面;同是那一時刻,才知曉相伴、亦相送幾十裡遠。

送別,是成長不滅的音節;陪伴亦是。

相送不止為別,亦是贈與,是陪伴。

曾有詩“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每每讀此,好似有一遊子行於江上,月下對影成三人。相送興許幾千裡,卻又不曾離去。

相送相伴

家許他一個遠方,即使遠在千里,仍持一信念——家永遠是歸屬,不曾逝去。不知歸期,歸屬感從未泯滅。得了空,只是夏夜庭院中納涼,在家中別樣自在。相伴是親暱,相送是倍感幸福的來源。

原生家庭是各人家,歲月沉澱,竟有同歸處。

你我皆知,中華詩文千年有餘。山水可以相忘,日夜可以毫無瓜葛。詩文與人是風霜雨雪相伴,日夜昏曉相送。送至成長路中曲折,送一味夜深能解。

潑墨於書卷,是千年前豪情。捧起書卷,是今人終於發現,家——在雋永史冊中長存。

它似不曾靠近,遙卻可及。它無家中人情圍繞,只在卷中,待人尋見歸處。

家是人一生中相送的起止;詩文,卻有幸成為相送的歸屬。

山河秀美,人事無缺。人在光陰中長大,一生分合。

相送相伴

許就像風中落葉,各自歸於渺茫,相忘於人生荒野。荒野是家,詩文是家,四海皆可成家。

華人如葉,綴世界各角落。葉落歸根,是家書中那句詩文,喚醒心中國魂;是家予人中華由古至今至今的哲理;是因心中仍有歸屬感,才念及詩文,聽鄉音,便熱淚盈眶。

足跡可漸遠。少年愛離鄉,並非少年不思家,只是不再將其顯露。唯有自強,才可來日踏榮華而歸,攜風采不退。

四海奔波,家仍是歸屬。它不再只是那一方庭院,而是多元形式。何以相見?以相伴,以詩文,以鄉音。信念仍在心間,漂泊隨遠,四海皆可成家。

從未離去,相送至遠方,相伴於月下心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