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肚子吃粗糧降糖?你太天真了

生活中不少糖尿病人將控制飲食誤認為是吃得越少越好,盲目地縮減飲食量,每天只靠攝入一點食物維持。他們固執地認為,得了糖尿病就應該吃得越少越好。

所以很多糖尿病人採取飢餓療法,認為主食吃得越少,病情控制越有效。

其實真相可不是這樣~

吃少了真的有利於控糖嗎?

其實糖尿病並不意味著糖友體內的糖真正過量,它是體內糖代謝過程出現了異常。

適當地減少飲食,尤其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這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重要舉措。

然而,這種限制應該建立在保證基本能量需求的基礎上,如果不能提供獲得基本熱量的膳食,必然會導致營養不良。

長此以往糖友免疫力會下降,反而不利於胰島功能的恢復。

同時它也違背了均衡飲食的原理。糖是體內的主要能量來源之一,是人體每天的生活保障,若少吃到不能提供機體正常代謝的情況下,這將導致體內糖不足。

此時,機體只有調動脂肪和蛋白質來供能。總熱量攝入不足,無法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導致體內脂肪、蛋白質過量分解,身體消瘦營養不良,甚至產生飢餓性酮症。

雜糧素食多吃無害?

這裡有個典型的案例:有位糖友去醫院查糖化是7.9%,他感到很困惑為什麼他現在都吃素了,還吃了很多雜糧。

自己一直在『忌葷』『忌油』的生活,怎麼糖化還是這麼高的呢?

原來這位糖友並沒有控制量,那這樣碳水化合物的總量其實是沒有減少,這樣會增加血糖的負荷,引起血糖的波動。

另外雜糧吃的太多,會增加胃腸負擔,影響營養吸收,長此下去會造成營養不良。

因此,主食應粗細搭配,其比例以4:6為最佳。雜糧也是要適量!

如何做到合理飲食?

首先,攝取適當能量:

根據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勞動強度、運動量等制定食譜及決定一日總能量,使糖友能正常的參加社會活動和工作。(這個在平臺有可以計算的軟件,找不到的請加微信:itangyou)

其次,適當補充蛋白質,糖及脂肪:

蛋白質是人體內必需的營養成分,含有人體必需的重要氨基酸,魚、肉、蛋、牛奶、大豆等含蛋白質較多;糖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雖然應限制糖量,但不應該限制過嚴,否則也會給機體帶來不良影響。

我們每日吃的主食,如穀類,芋類,南瓜及藕等都含有較多糖;脂肪供給人體必要的脂肪酸及脂溶性維生素,適量的脂肪攝入也是必要的。

最後,適當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

礦物質及維生素對人體很重要,必須補足。

新鮮蔬菜,水果,海帶及蘑菇中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最多,每天都應適量選用。

總之,糖尿病人只要合理調配好自己的飲食,並且治療得法,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而不必節食,在生活中做『苦行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