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新:“中国也有满月节?”

作者 李增新

从学校办公室出来,正赶上儿子的班级,每人拿着自己做的纸灯笼,到操场上集合。英语老师见到每个学生都夸赞他们做得好,并告诉我:“这是越南传统节日,我们今天在庆祝收获季节的开始。”她听到我说我们也过,惊诧地问:“中国也有满月节(Full Moon Festival)?”

能有这段对话,不是什么喜庆的由头。7岁的儿子到美国一个月,开学一个月,今天第一次请家长,因为昨天跟同学打架。在他眼里是打闹,对方眼里是被打。

在学校迎接我的是两位女士,校长Mrs Boles和英语老师Mrs Ledesma。我不知道校长会在,就说,“看来这家伙惹的祸不小。”校长赶紧说,“没事没事,谁来我都在。咱们主要聊的是怎么帮他适应、过渡。”

事情是这样。昨天放学后,代课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儿子当天很“怒”。同学们围坐在地毯上听讲的时候,他打了另一个有点“敏感”(sensitive)的同学。后来不配合,自己跑到远远的地方不听讲了。放学时又推搡别人。

后来班主任Mrs Chimal来信:“看到Yifan和妈妈那么难过,我也不开心。Yifan是个很甜的孩子(sweet boy),他今天肯定很挫败。明天你能不能来一趟,跟他的英语老师聊聊是怎么回事,再想办法帮他好好适应过渡。”

问完了儿子,知道主要还是他的错。到了校长面前,开宗明义,没啥借口,不能再犯。校长说,你们很配合,让我们容易得多,尤其是你还写信解释了一下孩子是怎么说的,我们就懂了。

接着分析出几个理由,校长和英语老师也同意。

第一还是语言不行。儿子跟我说,围坐在地毯上听老师讲故事,他一转身位置被人占了。他想回到他的苏丹“好兄弟”Mohammed那,不会说就推,也不怎么就打了人。对方不依不饶,他想躲他远远的,就自己跑门口坐着去了。到放学,想去门口柜子查看作业,小朋友们以为又在闹情绪,拦着他不让过,一通推搡又打了人。想伸手“揉揉、吹吹”示好,被人理解为还要打。

校长说很能理解,“我是韩国移民,20岁来了还不会说,痛苦极了。”我说我问了中国孩子,得一年。

怎么补英文是重头戏,专门的英语老师盯着全校400个学生里9个新来跟不上的,给了我一大堆材料和建议。英语老师说,“他的好处是他不怕,不管对错都敢说。”“我要教他‘生存英语’。”

第二是块头大。我跟校长说,在北京他身高块头班里第五,有女孩比他高,到这怎么就成了第一。他跟别人闹着玩,别人以为在打架。我还告诉他们,中国有课间10分钟休息,那个时候专门打闹。他也犯过错,但我们后来才知道(因为没事不请家长)。当然坐地上也不一样,他以为这是放松时间……

校长说,她理解,亚洲孩子更有“兄弟范儿”(brotherhood),打打闹闹很正常。而且人多,人群中推搡、挤出一条路不算事。但美国人更自我,要有自己的空间。

她还一本正经地问我,他在操场上把外衣掀到头上,像老鹰那样,是一种自我保护、安慰、传统的方式吗?“不是,他那是耍酷,还臭美别人学他呢。”这事我知道,但没想到这也管。反正,这小子还是淘。

对两位老师一通客套感谢。校长说,“从咱俩的第一封邮件,我就知道你很明事理,也对孩子很重视,所以我们一直配合很好。大家也都知道Yifan是新来的,是个好孩子,但还在适应。”

这说的是几个月前,我在找房子、找学校,不知道找谁,就直接给校长写信。Boles立刻回信,拉上秘书一起聊,从要选房子租哪些比较好,准备哪些材料能证明我们是这个学区,怎么注册、体检,怎么开车但学校鼓励走路,到超市怎么走……事无巨细,不是她就是秘书,掰开了揉碎了介绍。

下午收到老师邮件,说Yifan主动写下了昨天做了什么,念给大家并道歉。孩子们齐声说,“It’s OK.”“We love you.”“Let’s make friends.”这小子在操场上又乐疯了。

我回信说,“中秋节快乐,也可以这么叫,是因为今天是月亮历的八月十五。”■

图1:Parkview Elementary正要庆祝“满月节”

李增新:“中国也有满月节?” | 博客

图2:这就是“案发”现场

李增新:“中国也有满月节?” | 博客

图3:怎么就变成了最大块?

李增新:“中国也有满月节?” | 博客

图4:说到底还是淘

李增新:“中国也有满月节?” | 博客

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

财新网App5.0版本炫酷上线,更好的内容,只为最好的你!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或长按二维码识别下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