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縣教育局和教育部數位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簽約

“智慧課堂”讓知識觸手可及:蓬安縣教育局和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簽約

近日,蓬安縣教育局和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簽約,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簽約將大力支持蓬安的數字化校園建設,此舉將有效地促進蓬安教育的進一步大發展。

據瞭解,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髮展,智慧教學軟件深受學校喜愛,其中科迅數字化校園系統平臺以過硬的技術和眾多實踐經驗,吸引了不少學校的使用。數字化校園系統平臺,在課堂教學裡,多媒體教學通過將傳統的電子教室方案,融合在桌面雲平臺,實現了有針對性地教學方案。通過數字化校園這樣一個解決方案,能夠去幫助老師,幫助學生在學習上提供一個很好的工具,幫忙他們更加科學健康成長。

在數字化校園的課堂中,老師跟學生之間可以有一個很好的互動,有別於傳統的教學,其實只是老師單一地去跟學生教授他的課程,而現在老師也可以很快速地看到全班每一個學生能力的不同,然後再下去做不同的一個調整。以前在這種傳統的電腦教學上面,學生只能看或聽老師的教學、操作,與書本教學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而在數字化校園裡,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老師也可以做一個統一的學習部署跟統一的管理。這種互動模式也是豐富了教學方法,對教育的多元化發展起到了革新作用。

蓬安縣教育局和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簽約

蓬安縣教育局和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簽約

蓬安縣全面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 縣域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全省領先

近年來,我縣堅持以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均衡、推動教育公平和實現教育現代化為工作目標,著力實施教育城域網改造升級,全面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推動了縣域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全省領先。

24日上午,在相如一小的錄播教室裡,唐柏蓉老師正在為三年級三班的同學上英語課。通過遠程互動錄播系統,白玉小學和桑梓小學的學生也與唐老師開展了同步課堂互動。

據介紹,這間錄播教室配備了高清錄播、後臺導播、交互式電子白板等軟件系統,可以使上課、聽課、評課同步進行,能夠實現城區學校與最偏遠鄉村學校共享一張網絡、同用一套資源,促進城鄉間、校際間辦學水平的協調發展。

同時,該校還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打造智慧課堂。通過電子白板、電子書包等系統廣泛運用,讓師生的教與學都變得更為輕鬆。相如一小學生陳垣樺:我們很喜歡智慧課堂,老師在課堂上利用信息技術教學,使我們學習知識更加輕鬆。 

在推動全縣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進程中,我縣始終聚焦課堂改革、師生素養、公平均衡、精細管理和家校共育等教育教學中心問題,探索出了教育信息化“1+5+3+N”的建設應用模式,大力推動了遠程互動教學教研、數字化探究實驗、數字閱覽、雲借閱、電子書包、智慧課堂等應用實踐。

教育信息化助推我縣教育質量提升、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扶貧攻堅取得新成效。2018年3月,蓬安教育信息化推進工作經驗在中央電教館舉辦的青島研討會上得到了推廣。(來源: 蓬安網絡電視臺 作者: 蘇曉琴 )

蓬安:智慧課堂調研 教育局長支招解惑

蓬安縣教育局和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簽約

四川新聞網南充6月15日訊(袁浩 文海蓉 文/圖)6月13日上午,蓬安縣教育局長陳三林帶領縣電教館館長及新華文軒技術員一行來到相如一小,調研該校智慧課堂建設現狀。

陳三林一行先來到相如一小教學樓,察看了該校兩個智慧教室的上課情況,還親身體驗了使用平板電腦進行觸摸式學習。隨後,在智慧課堂教師座談會上,新華文軒省公司技術員對電子書包教師端的使用、學生端的學習、家長監管情況及學校數據管理平臺的應用等,作了詳細介紹。該校智慧課堂班級老師也適時提出當下遇到的困惑,就學生熟練掌握平板用法以後,存在班級學生建群進行答題分享,而家長管控滯後導致練習答案雷同等現象,陳三林局長向智慧課堂班級老師建議:“作業分層佈置,課後分組協作,建立監督機制,形成輿論導向”的方式解決。同時,他還著重指出,要用“六以”開拓創新,堅定地邁向信息技術2.0時代,即:以手機和平板電腦實現了家校智能互動,基本達到了分析和監測的目標;以學生特點為前提,分階段實施,把智慧課堂從會用到用好,再到創新出特色;以充分整合樂教樂學、作業盒子、學樂雲等資料庫為基礎,不斷完善和優化智慧課堂;以數據分析、資源選擇、自制課件、自錄微課等活動帶動學校校本教研,實現老師共同提升;以‘經濟落後,觀念不落後’的意識,認清“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大趨勢;以現代教師、教練的“雙教”身份,積極搞好骨幹教師培訓,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

座談會上,相如一小負責人作了表態性發言,按要求走好智慧課堂三步:用會—用好—用新;爭創2.0時代的百區、千校之一試點校;做好智慧課堂推廣過程中的經驗積累和問題研究的“先導者”。

最後,陳三林指出:在大力推廣落實蓬安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相如一小走在了全縣的前沿,希望該校繼續深入開展智慧課堂等教育信息化格局,做好“用會-用好-用新”的深入創新模式,推進蓬安教育信息化協調發展。

相關新聞:

“智慧課堂”讓知識觸手可及

蓬安縣教育局和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簽約

圖為蓬安縣實驗小學四年級4班“智慧課堂”上,老師利用平板電腦向學生們進行互動教學。

記者在現場看到,老師只需用手指輕輕觸碰平板電腦屏幕,教學內容、相關資料就會即刻呈現在電子白板和學生的平板電腦中。老師提出問題,學生馬上就可以通過平板電腦答題。答題是否正確,老師一目瞭然“。‘智慧課堂’不僅只是運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可通過‘智慧課堂’及時掌握學生課前預習、課後作業完成情況。”蓬安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課堂”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加立體化,實現了更為開放的教室、更為開放的課堂活動,大大提高課堂互動能力和教學效率。在採用高科技教學手段後,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讓知識變得“觸手可及”。

“智慧課堂’是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打造,實現課前、課中、課後全過程教學應用的智能、高效課堂。”新華文軒“智慧課堂”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智慧課堂”在蓬安縣兩所小學試點,“智慧課堂”、電子書包、遠程互動教學教研、數字閱覽、雲借閱等信息化技術都已得到應用。(南充日報記者 張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