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乳山有一支李姓人,想找到自己在煙臺萊陽的根

威海乳山市境內有個大孤山鎮,在大孤山鎮駐地以東大概八里地的地方,有個規模不小的村莊,名字叫做“八里甸”。從剛才的描述,大家應該能猜到這個村名的由來。根據村志記載,明成化年間,于姓遷此立村,因距大孤山八里而得名。

八里甸村為于姓建村,現今于姓仍是村裡的大姓。不過,在歷史上,後來也有其他姓氏相繼遷到這裡,比如王姓、許姓、李姓、丁姓等。這些姓氏的淵源各不相同,有的是從八里甸周邊村莊遷來,有的則是來自很遠的地方。其中,這個村的李姓,就是從很遠的地方遷來。根據村志的記載和民間的傳說,清初時他們的始祖李東江從老萊陽縣的蜆子灣村遷來。從地圖上看,兩者之間的距離為96公里(接近200裡地)。按照今天的交通條件,大段路程可以走高速,大概只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而在古代,這200里路,恐怕要走上三四天的時間。因此,用古人的標準來看,確實算是很遠的地方。

時光荏苒,這支李姓人清初從萊陽遷到八里甸,已經過去了數百年的時間。關於萊陽祖居地的記憶,僅靠老人們口口相傳。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逐漸變得模糊起來。自己的家族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當八里甸村李姓要新修家譜時,這就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威海乳山有一支李姓人,想找到自己在煙臺萊陽的根

為此,八里甸村的一位李姓族人,毅然踏上了尋根之旅。前幾天,他驅車前往萊陽,探訪祖居地的信息。

第一站,他來到了村志中記載的“蜆子灣”。蜆子灣村位於萊陽南部,屬穴坊鎮管轄。五龍河入海口處盛產蜆子,該村就以此得名。在蜆子灣村,王姓為大姓,膠東不少村莊的王姓都相傳與蜆子灣有關。不過,關於李姓,文字記載卻不太多。

威海乳山有一支李姓人,想找到自己在煙臺萊陽的根

來到蜆子灣村之後,八里甸這位李姓族人打聽到了村裡的同姓。在八里甸村李姓老人的記憶中,老輩曾有蜆子灣村人到八里甸打聽李東江一系的情況。可惜如今的蜆子灣李姓沒有完整族譜,無法進行對照。不過,從蜆子灣同姓人的口中,他得知蜆子灣李姓與西蒲村(同屬穴坊鎮)為同宗,於是他又匆匆忙忙,趕往了下一站。

威海乳山有一支李姓人,想找到自己在煙臺萊陽的根

在西蒲村,李姓為大姓。八里甸這位李姓族人,打聽到了村裡四位七旬老者,他們對家族歷史頗為了解。聽他們講述,西蒲村李姓氏從宮家莊(馮格莊街道)遷來,再之前則相傳是從利津遷到萊陽,利津之前,相傳為明初洪洞移民。不過,這一說法也只是口口相傳,而暫未見到詳細的文字。唯一可以作為佐證的,是老萊陽縣誌中的一段記載。

李姓是大姓,分支眾多,老萊陽縣誌即記載了境內(當時包括萊西)七八支李姓,根據淵源的不同,分“城關李”、“車道李”、“野頭李”、“利津李”等不同分支。關於“利津利”,記載為“貢士蔭之族,其先利津人,永樂時徙世居六區李家莊子,清有進士兆煦析穴坊莊賢友泉水頭朱翠三區宅科諸村。”

威海乳山有一支李姓人,想找到自己在煙臺萊陽的根

從上述記載的居住地來看,與八里甸李姓尋根所去的區域基本相吻合,都在穴坊鎮一帶。因此,大致可以判斷出八里甸李姓為萊陽“利津李”的分支。不過,因為沒有詳細的族譜對照,八里甸李姓是哪一代從萊陽遷出?遷出地點究竟是不是蜆子灣村?蜆子灣現在的李姓是不是當年同一支族人留下的部分?兩地之間的輩分如何論?這些問題仍然亟待回答。對此,這位八里甸村的李姓人說,自己會堅持繼續探訪,也希望瞭解情況的萊陽的朋友,能幫助提供線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