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万事万物都遵循着平衡的原理,有得就必有失。

有的人喜欢占小便宜,其实在人事上占便宜,在天道上就一定会吃亏,此消彼长,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得此失彼,遭受因果报应。

佛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论远虑还是近忧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麻烦。

人可以只顾眼前,也可以目光长远,这取决于我们内心的需求和向往,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和对待事物的标准。

如果只是追求物欲的享受和花天酒地的生活,这种日子是不能长久的,一旦福报耗尽,沦落街头当乞丐都有可能。

看问题不能只顾眼下,不能只盯着面前的小利而不顾长远利益。

我们何曾见过一个唯利是图的人成为真正的富人,又何曾见过一个懂得布施的人成为穷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天以一种方式付出,明天就会以另外一种方式收获;今天以一种方式索取,明天就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失去。

佛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都在沙漠中迷了路,富人身上背着金子,穷人身上背着水。

富人向穷人要水喝,穷人要收很高的价钱才肯卖,富人把所有金子都拿去换了穷人的水。

结果富人活了下来,穷人却渴死了,最后金子还是归了富人。

这个故事讲得就是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

穷人只看到眼前利益,把最宝贵的水卖给了富人,在沙漠里金子毫无价值,反而会增加负担、消耗体力,水却是支撑生命的必需品。

人在任何情况和处境下都不能太贪心,眼中只有金钱、名利最后将会变得一无所有。

佛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利益要看长远,事情要看本质,被表相所迷惑终究会迷失自我。

正如《金刚经》中所云“如来,非如来,是名如来;佛法,非佛法,是名佛法”,能够透过一件事物的表相看到本质才算得上真正认识了它。

就像前面那个寓言里的金子和水,在当时的情况下,水是能救命的,金子却不能,穷人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就会做出愚蠢的决定,最终丧失了生命。

人要追求快乐、幸福,要追求生活的富裕,这样想没有错,但我们要理解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快乐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富裕的。

若认为有钱的生活就是富裕,就能得到幸福快乐,是因为只从物质上进行了考虑,但是人除了有物质上的需求外,还有精神上的需求,不能只看到物质而看不到精神。

物质能满足我们身体的需求,却满足不了心灵的需求,真正的富足是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