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真的能擋住雷射武器嗎?專家的回答居然是這樣

眾所周知,激光武器是利用高亮度強激光束攜帶的巨大能量來摧毀或殺傷敵方飛機,導彈和地面等目標的高技術定向能武器 。與其它傳統武器相比,由於速度相當於光速,達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讓激光武器的攻擊幾乎無需計算提前量,即瞄即打,打擊精度極高。據悉,目前世界各強國研製的大型戰略氣體激光武器雖然可打擊地面目標和空中飛行目標,但體積龐大且移動不便,一般來說其工作氣體為劇毒的HF(氫氟酸 Hydrofluoric acid ),這類大型激光器由於能量密度比較低且有毒氣體洩漏的安全風險太大,氫氟酸對皮膚有強烈刺激性和腐蝕性,而且可以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損害臟器,所以已經被各主要激光技術強國所放棄,而日本、俄羅斯和美國將研發的技術路線轉移到自由電子激光和固體激光器,特別是小型固體戰術激光武器則作戰靈活,連續戰鬥力強,已經引起了世界各軍事強國的極大重視。


镜子真的能挡住激光武器吗?专家的回答居然是这样​最近10年來,大功率固體戰術激光武器的研究取得巨大的進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激光武器已經進入到實用的臨界點。近年來,美國海軍“龐塞”號兩棲運輸艦曾進行十多次艦載固體激光器攔截試驗,而最近一次是公開在波斯灣進行激光武器實戰攔截試驗。在攔截試驗中,激光器以幾千度的高溫點燃了無人機靶機的機翼,最終靶機沉入大海。美國海軍的最終目標是研製一種可以攔截中遠程反艦彈道導彈和鷹擊系列遠程反艦巡航導彈的激光武器,來防止對方擊沉美軍航母和大型艦艇。既然激光武器即將裝備美軍部隊,那麼有什麼辦法來防範激光武器呢?能不能用鏡子反射原理,把敵人發射的激光再反射回去?軍事專家告訴記者,實際上,高能激光束其毀傷機理主要是依靠熱效應破壞,可使導彈飛機等輻照目標發生複雜的損傷破壞效應。當材料與高能激光束長時間相互作用時,由於對激光能量大量吸收就會導致材料自身發生汽化,使目標力學性能顯著降低,產生材料剝離破壞現象,造成目標毀傷,甚至發生自毀。也就是說,理論上如果這個反射鏡可以抵擋住激光的熱效應,他也就能夠進行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射,上世紀80年代美國發展的“星球大戰”計劃就涉及到激光束通過中繼衛星,中繼後傳輸到目標上進行攻擊的基本構想,當時,發展激光中繼鏡技術的基本思想是通過置於高空或太空中的中繼鏡系統,接收地面或空中激光源向其發射的激光束,經系統校正淨化後重新定向發射到位於太空、大氣或地面的目標上,這樣做,一方面提高了激光武器的射程和能量密度,另一方面,通過向上發射的反射角,激光武器從而相比受大氣損耗和大氣湍流的影響要小得多,也就是說,減少了能量消耗,提高了激光武器的威力,這裡,中繼鏡扮演了“二傳手”的作用,雖然在理論上中繼反射鏡可以接收激光炮發射的高能光源,但激光的防禦主要指的是對一定區域的飛行器、導彈等進行破壞的能力。但對單一中繼鏡系統而言,由於望遠鏡的接收和發射口徑、以及激光器輸出功率等條件的限制,決定了中繼鏡的防禦範圍只能是較小的區域,這就是說,只有特殊的反射鏡可以抵擋激光武器,但現實不可能在一個物體上鋪滿複雜的反射鏡系統,所以防禦激光武器要想別的辦法。

镜子真的能挡住激光武器吗?专家的回答居然是这样​軍事專家陳忠告訴記者,高能激光武器的發展已經對現役武器裝備產生了極大的威脅,如果不能實現有效的激光防護,目前的導彈,飛機,衛星在激光武器目前將不堪一擊,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可能投入巨資的裝備將白白報廢。如何實現有效的激光防護已經引起國防科研人員的極大重視。據悉,為了防禦激光武器,我科研人員開展了等離子噴塗高能激光塗層材料的研究,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其研製的某新型金屬防護塗層厚度為0.1毫米,當激光功率密度為1萬瓦/平方釐米時,塗層因其高反射性能而沒有出現損傷。當激光功率密度達到3萬瓦/平方釐米時,塗層僅在光斑中心區域出現局部損傷,當激光功率密度達到70萬瓦/平方釐米時,塗層損傷為45%。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們知道,美國復仇者防空系統採用了非相干合成多模高能固態紅外激光器,輸出功率僅為8千瓦,發射鏡口徑10釐米,波長1.06微米。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聚焦發射到5000米遠場處,可形成半徑為65釐米的光斑;該光斑平均功率密度可達到1.53千瓦/平方釐米,如此功率密度照射到遠場靶標上可把5000米射程以內的無人機燒穿,並致使其墜毀。也就是說美國8千瓦的復仇者激光防空系統根本不能對塗有此激光防護塗層的武器有任何損傷。而美國預計2022年製造一臺300千瓦級的激光器,在2025年實現能摧毀助推段彈道導彈的無人ABL武器,如果光斑半徑也為65釐米的話,也只是對塗層稍有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