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男孩、是學生就不用做家務了嗎?這位媽媽的回答贏得了好評!

上週網友還在吐槽某男星媽媽連飯都不讓兒子燒,覺得女人應該做“菲傭級”賢妻良母;這周就有一位殿堂級好婆婆在最新的《少年說》裡出道了:因為“逼”初中的兒子做家務,在網上收穫了一票預定的“兒媳婦”。

是男孩、是學生就不用做家務了嗎?這位媽媽的回答贏得了好評!

在一般家長都讓孩子專心學習不用做家務的時候,她卻“逼”兒子做了很多家務,甚至無視孩子“做家務影響學習”的控訴。

讓我們梳理一下這位媽媽的理由:

總論點——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

是男孩、是學生就不用做家務了嗎?這位媽媽的回答贏得了好評!

論據1:家務促進學習。

是男孩、是學生就不用做家務了嗎?這位媽媽的回答贏得了好評!

論據2:家務關乎婚姻和家庭幸福。

是男孩、是學生就不用做家務了嗎?這位媽媽的回答贏得了好評!

期間還拿出了孩子他爹的實例,會做家務的男人有擔當有責任。還用了假設,站在未來兒媳的角度論證。

媽媽最後用金句總結:

如果兒子以後也是泡得了書房、下得了廚房的人,他的人生一定會很幸福,他的另一半也會很幸福。

是男孩、是學生就不用做家務了嗎?這位媽媽的回答贏得了好評!

在很多人還因為“學習至上”,為孩子包辦一切的時候,這位媽媽可以說是相當給力了。

為啥兒子也要學做家務?家務和學業哪個重要?這些很多人還在困惑的問題,這位媽媽都給出了答案——

1

兒子要從小學做家務嗎?

不久之前,這個節目還有一個女孩子也問過同樣的問題:

“媽你能不能別讓我幹這麼多家務?”

她媽媽也很有立場:

“如果你現在不學著做家務,不學會吃苦耐勞,難道以後讓你老公來做家務嗎?”

是男孩、是學生就不用做家務了嗎?這位媽媽的回答贏得了好評!

???為什麼不能讓老公做家務?

一樣是孩子、一樣是做家務,為啥女孩的媽媽遭到吐槽,男孩媽媽卻得到一片好評?

因為女孩媽媽眼中,家務只是女人的責任;而在男孩媽媽看來,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為家務負責,這樣才是對自己和家人的擔當。

付軒昂的媽媽是這麼教育兒子的:

是男孩、是學生就不用做家務了嗎?這位媽媽的回答贏得了好評!

“將來你的另一半,她也是她媽媽爸爸的心肝寶貝,她也要學習,她也要工作,她還要帶孩子,為什麼她要承擔全部的家務?”

說完這句話,臺下的同學們一陣歡呼,都位這位媽媽瘋狂打call。很多網友都感慨了:看來以後嫁人前都要摸清婆婆的價值觀,這對未來的婚姻很重要。

最近還有一篇名為《“兒子,千萬別幫老婆做家務!”》的標題黨文章很火,其實是爸爸教育即將結婚的兒子,把家務當成自己的事情,不能看成是在幫老婆做家務。

兒子,你要明確一點:

婚姻幸福的前提一定是兩人一起努力、共同承擔。在婚姻中,男人和女人只有分工的不同,不能因為女人在家洗衣服帶孩子像是應該的就覺得女人沒用。撐起一個家的也不是一個能賺錢的男人,而是兩顆彼此相愛又願意共同為家庭付出的心。

養兒子的家長們得看清局勢了,男孩當然要學會做家務了!

一是培養勤勞的習慣;二是單身的時候可以照顧自己和家人;三是……更好找老婆,而且家庭能和諧啊!

2

家務要為學業讓道嗎?

付軒昂在跟媽媽喊話的過程中,其實反覆提及的立場是:

“我現在主要任務難道不是學習麼,為啥還給我安排這麼多家務?”

是男孩、是學生就不用做家務了嗎?這位媽媽的回答贏得了好評!

很多家長也站在付軒昂這邊:

人孩子都說了,做家務太累第二天晨跑都迷糊,那晨讀豈不是更迷糊?

但母上大人始終保持圍笑:接著做,你做的還不夠多。

她認為兒子考試中的失誤,是因為考前他在學西班牙語,沒有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這個鍋媽媽和家務都不應該背。

是男孩、是學生就不用做家務了嗎?這位媽媽的回答贏得了好評!

而且,在付媽媽看來,家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學習重要、家務也很重要。

這就不得不佩服付媽媽的明智,誰說學習和家務不能兼得?明明是很多家長把“學習”狹隘化了:

在日本,幼兒園、小學的小朋友會輪流負責班級的午餐分發、餐後衛生;

在以色列,家務被認為是孩子必須承擔的責任,沒有白來的照顧和午餐;

而美國的教育專家,甚至早已製作出一套家務的年齡對照表:3-4歲學會疊衣服鋪床、4-7歲要在幫助下洗內褲手帕,而到了8-10歲已經要幫媽媽煮簡單的菜、保持臥室清潔、安排出行計劃了…….

是男孩、是學生就不用做家務了嗎?這位媽媽的回答贏得了好評!

▲ 日本小朋友發放班級午餐

而很多家長一看孩子做家務,這些話就出來了:“你好好學習就行了,家裡的事用不著你管”、“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去掃馬路(去種地)”、“去幹你自己的事吧,別在我這兒添亂了”……

結果孩子上了大學,家長要跟去鋪床;衣服每個月打包寄回家洗;甚至還有孩子,因為沒有生活自理能力退學回家。

3

讓孩子做家務,培養這三個能力

能力一:增加感受力,培養自我監控力

習慣幫忙家務的孩子,對事物感受力較佳,在學校的適應能力也比較強;善於關注周遭動態,也容易培養出預測因果關係的後設認知能力。如果要完成任務該做些什麼?步驟是什麼?這都有助於發展出一套自我監控的學習策略。

能力二:培養責任感,強化自我約束力

固定分擔家務的孩子,自我管理和約束的能力較強,責任感也在無形中獲得強化。例如:當孩子分配到倒垃圾的工作時,必須學著對自己有所要求,在特定時間內暫時放下想做的事,先去完成該做的事。完成目標時,孩子會累積貢獻一己之力的成就感,以及身為家族一員的歸屬感。

是男孩、是學生就不用做家務了嗎?這位媽媽的回答贏得了好評!

能力三:強化挫折忍耐度,提升問題解決力

父母學著放手,讓孩子自行處理生活事務的過程中,也提供了“錯誤中摸索”的珍貴機會。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田中博之指出,在面對種種無可預期的困難時,孩子必須學會堅持下去,主動思考如何化解問題,無形中可強化挫折忍耐度。

此外,做家事也能提升思考判斷,以及區分優先級的能力。如兩個小時內必須辦妥三件事,應先從哪件事做起才好?怎樣的流程步驟最有效率?遇到問題時,該找誰協助?都是最佳的練習機會。

是男孩、是學生就不用做家務了嗎?這位媽媽的回答贏得了好評!

有的家長不讓孩子做家務,是因為怕耽誤學習,沒想到反而把孩子培養成了巨嬰。

正如文中媽媽說的一樣:“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一個人連獨立生活都做不到,那麼學習和工作又怎麼能做好呢?

你會從小讓孩子做家務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