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子案件頻發:每個對孩子暴力的父母,兒時都不曾被父母溫柔以待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然而這個常識卻一次又一次被人挑戰……


當我們還在為那個因為丟手機而被媽媽打死的男孩扼腕痛惜的時候,1月27日,福州一位母親疑似與兒子就學習問題爭吵,情急之下用手機充電線將兒子勒死,之後又自殺身亡。

虐子案件頻發:每個對孩子暴力的父母,兒時都不曾被父母溫柔以待

鄰居說,這家的兒子很乖巧,成績很好,鋼琴也彈得好,一家三口週末常出去玩,對鄰居也非常友好。因此人們實在難以想象這樣和諧的家庭裡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再次聯想到近期曝出的幾起悲劇:

孩因為丟了手機,活活被媽媽打死

虐子案件频发:每个对孩子暴力的父母,儿时都不曾被父母温柔以待

發表於30天前

1月5日,一小男孩獨自出門堆雪人,不慎將手機遺失,回家後被母親用膠布捆住手腳,用木棍活活打死。

虐子案件頻發:每個對孩子暴力的父母,兒時都不曾被父母溫柔以待

華裔夫婦殺死醃製5歲女兒

虐子案件频发:每个对孩子暴力的父母,儿时都不曾被父母温柔以待

發表於26天前

一位在美國開餐館的華裔母親因5歲女兒不乖而暴怒,用拳不斷擊打女兒的頭,並把她的頭猛烈地往地上撞了兩次,直至女兒嘴角"流出了綠色的液體"。

虐子案件頻發:每個對孩子暴力的父母,兒時都不曾被父母溫柔以待

父親見狀,試圖心肺復甦搶救女兒,但無濟於事。於是兩人將女兒的屍體用鹽掩起來,藏在中餐館冰箱的冷凍室裡。

單身媽媽為5塊錢,地鐵狂扇孩子

虐子案件频发:每个对孩子暴力的父母,儿时都不曾被父母温柔以待

發表於4天前

最近,南昌地鐵中,一位年輕的母親不顧眾人眼中的詫異,不停打罵著自己的孩子,原因是孩子弄丟了5塊錢的車票。

虐子案件頻發:每個對孩子暴力的父母,兒時都不曾被父母溫柔以待

好在路人及時出手相處,才幫小孩解了圍。否則,可能又會導致一出“媽媽錯手將小孩推下地鐵”之類的悲劇。

……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何止如此!就算國家將“父母執照”列作和駕照一樣的必考項目,也未必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人是感性的動物,並不是單靠理性的道理來生活的。

試問,難道那些虐待自己孩子的媽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傷到孩子,不懂得殺人償命的道理?當然懂得。只不過當他們對孩子“惡顏相向”的時候,他們已經不再是一個理性的人,而變成了情緒失控的惡魔。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慈愛的母親變成了兇狠的魔鬼呢?

找出魔鬼背後的操縱者,把讓逝者的鮮血化作生者的教訓,才能避免今後再發生這樣的悲劇。

01

家長必知的恆河猴實驗

“虎毒不食子”說明了動物雖然沒有人的智商,但是它們能靠本能活得很好:愛與被愛,不斷傳承。而人類的本性卻常在成長中被扭曲甚至喪失。

我們通常用“沒人性”來形容一個人壞到了極致,但如果動物們得知了某些人的暴行之後,一定會用“沒獸性”來形容他們。

1959年,心理學家哈洛做了一項實驗:

他讓一些新生的恆河猴從出生起就同兩個假媽媽在一起——“鐵絲做的媽媽”和“絨布做的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掛著奶瓶,絨布媽媽沒有。雖然當嬰猴們同鐵絲媽媽在一起時能喝到奶, 但它們更願意和絨布媽媽呆在一起。只有實在餓的不行了, 才去鐵絲媽媽那裡喝一點奶,然後又趕緊回到絨布媽媽身邊。

虐子案件頻發:每個對孩子暴力的父母,兒時都不曾被父母溫柔以待

哈洛的實驗顛覆了人們之前對“食物才是第一需求”的認知,改變了人類的育兒觀,使得現在的醫生們知道:應該將新生嬰兒直接放在母親肚子上;僅僅向孤兒院的嬰兒提供奶瓶是不夠的,還必須擁抱陪伴……

實驗到此為止,本該皆大歡喜,但哈洛又將實驗繼續下去:

他讓絨布媽媽發射鐵釘、吹出冷氣來攻擊小猴們。哈洛聲稱,這是一個邪惡的母親,他想看看這會導致什麼結果。令人吃驚的是,無論布料媽媽怎樣對小猴,它們都仍然義無反顧地要靠近媽媽。


不過,這些小猴長大後都出現了自閉、反社會或攻擊性行為。有些小母猴長大後不能發揮母性,反而忽略照顧甚至殺死幼猴。可以說,幾代恆河猴本該有的快樂生活就這樣被人類給毀了!

02

每一個對孩子暴力的父母

兒時都不曾被父母溫柔以待

這個實驗的後半段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1、

人是非常可怕的動物,不僅能夠讓自己失去“人性”,還能通過一定的方式,讓動物們失去“獸性”。參與實驗的恆河猴有94%的基因與人類相同,我們的孩子在出生的前幾年,說穿了就是一隻“小猴”,如果我們除了食物不能給他更多的愛的話,他們也會因此而變得孤僻冷漠。


2、愛是會隨著遺傳的。如果我們從小就被溫柔地對待,我們會天生地習得如何去愛他人,愛我們的孩子;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小被溫柔以待,他們也會本能地把愛傳遞下去。

許多人在有孩子以前常常說起,自己小時候是如何被自己的父母打罵著長大的,並且信誓旦旦地保證自己以後絕不會那樣對待孩子,一定會耐心地教育引導孩子。可是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後,他們總會在孩子身上找到“該打該罵”的有力證據。

我想,前面提到的幾個悲劇發生之後,當事人未必會承認自己打孩子不對,而更可能認為是自己和孩子倒黴而已。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她們是缺乏愛的儲備和愛的能力,他們小時候一定不曾被父母、被世界溫柔以待。

虐子案件頻發:每個對孩子暴力的父母,兒時都不曾被父母溫柔以待

我的一個朋友大寧,每逢孩子哭鬧時,他的脾氣都好得不得了。問他為什麼不對孩子發火,他說:“為什麼要對孩子發火呢?我父母在我小時候幾乎從來不對我發火,我現在不也長大了嗎?

聽了他的話,我這個搞了10多年教育的人真是自慚形穢!我感慨地對他說:“整個世界都在對孩子發火,而你卻渾然不覺。看來,你小時候的父母就是你的整個世界。

這個說法後來得到了印證。我看到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說,兒童就像一臺照相機,會把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一切投影在膠片上,等到將來某個時候,環境條件具備了,他就會把膠片上的內容呈現出來。

童年的我們把父母的行為拍攝在心裡,等到我們現在為人父母了,那些膠片就慢慢浮出水面,成為我們面對孩子時的“指南”。

遺憾的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父母並不像大寧的父母那樣溫柔。

虐子案件頻發:每個對孩子暴力的父母,兒時都不曾被父母溫柔以待

每次當我衝兒子小銘發火時,我都感覺:自己像極了在我小時候衝我發火的父母。有時我衝小銘發火時,我還會在自我開解:“哪有小孩子不捱打就長大的道理”。

從我的原生家庭那裡獲得過多少愛,我就會對自己的孩子付出多少愛;


從我的原生家庭那裡見到了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我就會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

這應該才是我們衝孩子發火的真正原因!但是,這絕不成為我們應該衝孩子發火的理由!


就像“長得醜不是你的錯,跑出來嚇人就是你的錯”說的那樣,兒時不被父母溫柔以待,不是你的錯,但是衝孩子發火就是你的錯。

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有學習力、思考力、意志力,能夠通過學習和思考改變自己的觀念和行為,不斷獲得成長和進化。

因此,明白自己衝孩子發火的原因,並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它告訴我們還應該在學習科學的育兒方法同時,找尋一條全新的道路——愛的自我修復之路。

03

走上愛的自我修復之路

愛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如果我們的“愛之酒杯”不曾從原生家庭加滿,我們還可以拿著杯子從親戚朋友那裡,從愛人那裡,從孩子那裡,從社會那裡續滿。

有時當我的心情快到冰點,親朋的一句問候,可能就會暖到我的心窩;有時我哀嘆時運不濟,看到新聞裡“冰花男孩”冒寒前行,就會重燃鬥志……

當然,能夠幫我們的愛續杯的最恆常穩定的來源還是我們的伴侶和孩子。


伴侶之愛

人們往往會把原生家庭的痛苦帶入自己的婚姻關係中,夫妻在生活中某些時候也會將伴侶當成自己的父母,期望伴侶能夠給予自己父母沒能夠給予的關愛,這些關愛有人稱之為“心理營養”。如果伴侶能夠給到自己需要的“心理營養”,一個人的心靈會得到滋養,可能從童年愛的匱乏狀態中成長起來。

很多人知道,影星孫儷的原生家庭並不好,12歲時父母離異,媽媽只拿到2000元扶養費,母女倆處境艱難。看著媽媽辛勤勞累,孫儷對父親的怨恨與日俱增。

好在孫儷後來遇到了鄧超,他給到孫儷豐沛的愛,讓她過出了娘娘般的幸福模樣。

虐子案件頻發:每個對孩子暴力的父母,兒時都不曾被父母溫柔以待

爸媽堂有位朋友曾經留言給我說,自己的原生家庭很糟糕,但是非常幸運地遇到了自己的老公,讓她得以華麗轉身。在老公的關愛下,她開始變得更加自信陽光,活出了人生的精彩。

我對此也深有體會。從老婆銘媽那裡, 我常常能感受到兒時沒有享夠的母愛。有時候,工作上遇到一些困難,我對她傾訴,然後枕著她睡一會兒。等醒來後,我又會能量滿滿地去面對整個世界。

有一次銘媽問我:“我沒有其他女人那麼漂亮,那麼能幹,那麼會賺錢,那麼會做家務,你為什麼還要娶我?”我想了一下回答:“因為你有別的女人不能給我的愛和接納。

婚姻果然是人的第二次投胎。好的夫妻在一起,總會感覺他們在精神上互為對方的父親或者母親,給對方關愛、體貼和接納。

當伴侶之愛為我們的愛之酒杯續滿時,我們又怎麼會沒有足夠的“愛能去面對孩子的一點小調皮呢?

而當下幾乎所有虐子事件中,當事媽媽都提到自己和愛人的關係並不好,有的甚至已經離婚——很遺憾,這些人愛的能力未能從愛人那裡得到修復。

孩子之愛

是兒童教我們愛和怎樣去愛,是孩子把天使之光帶到人間,但只有內心有愛的人才會受到啟發。 ——瑪利亞·蒙特梭利

爸媽堂曾經發過一篇熱文《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引起強烈共鳴。

孩子對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的,無論我們漂亮與否,能幹與否,甚至在我們生氣發脾氣的時候,他都無條件地愛我們,接納我們——這些不正是我們兒時渴望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愛嗎?

虐子案件頻發:每個對孩子暴力的父母,兒時都不曾被父母溫柔以待

成年之後的我們,每日忙碌於工作和生活瑣事,逐漸遺忘了自己心底那個渴望被愛的兒時的自己,而他也在一次次渴望愛而不得的失望中睡去。直到有一天,兒時的自己將被伴侶和孩子之愛喚醒,大開心門,讓伴侶和孩子為其續滿愛的酒杯。然後我們可以用這杯滿滿的愛,作為壓水井的引水,汲取出我們心底更多的愛,用愛澆灌我們的伴侶和孩子——每個人都成為愛的消費者和生產者。

04

愛是人生最美的底色

從小在愛的包裹中長大的孩子,有了人生最美的底色。

今後無論遭遇怎樣的困境,他都不會輕言放棄,更不會像剛剛看到的新聞那樣悲吹:

一位25歲的碩士小夥,因欠5萬網貸暫無力償還,就選擇旅館自縊。表面看來,欠債還錢的壓力是導致自殺的兇手,但從根本上來說,生無可戀,不懂得愛自己和愛別人,才是真兇——事後,其父羅立軍說,兒子1歲時,自己和前妻離異,他常年在外打工,兒子羅正宇基本上由爺爺奶奶帶大。由此可見一斑。

幸運的是,雖然我和銘媽現在偶爾也會衝小銘發火,但是他絕大多數時候,還是覺得自己好幸福——愛的基礎已經打好,偶爾失當的教育行為,並不能動搖根本。

因此,

當你偶爾對孩子發火以後,放下焦慮和悔恨,與他人建立聯結,續滿自己的“愛杯”才是王道

  • 與父母就自己兒時的一次委屈做一次交談;(與父母的和解,是人生最重要的和解之一。自此,我們的內心情感通道變得暢通,可以更加順利地接受愛和給予愛)

  • 和愛人訴說自己衝孩子發火後的心情;

  • 和愛人一起看一場電影或吃一頓燭光晚餐;

  • 跟朋友一起酣暢地K歌或逛街;

  • 跟孩子一起玩一次貓捉老鼠的遊戲;

  • 孩子睡著以後,輕吻他的臉頰;

  • 把自己的感受寫到朋友圈,並設定為“僅自己可看”。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公開”,然後你會發現:你所面對的熊孩子,其實家家都有。孩子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不過是家長的態度。

  • ……

願你和你的孩子永遠被溫柔!

作者:銘爸 轉載請註明出自:爸媽堂(bamatang123)破解0-12歲養育教育難題!每日暖心推文,動聽故事,24時自助查詢,天天專家答疑,定期育兒微課

(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爸媽堂,破解養·教難題,每日暖心推文、經典兒童故事,24時自助查詢,歡迎免費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