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汽車行業的「新零售」,是新機遇還是僞概念?

自去年《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正式落地實施之後,車企也開始積極佈局,希望能重新奪回話語權,定義“汽車新零售”,而構建電商平臺,是車企自認為最合適的策略。

「觀察」汽車行業的“新零售”,是新機遇還是偽概念?

事實上,最早從2007年奇瑞開始嘗試線上訂購汽車開始,電商便成為了汽車行業轉型繞不開的話題。在這場汽車行業的零售變革中,最開始是車企主動跟進,然後各種綜合電商平臺、垂直電商平臺與大型經銷商集團也強勢入局。

尤其是在最近這幾年,幾乎所有的大型車企都構建了自己的電商平臺。

那麼,車企構建電商平臺,究竟能帶來怎樣的價值?擁有電商平臺,是否就是汽車新零售?汽車新零售,到底是新機遇還是偽概念?

傳統車企做加法

簡單來說,傳統車企構建的電商平臺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類似於吉利藍色商場的平臺,打開該網站可以看到有“官方商場、品牌車型、預約試駕、精品配件、銷售網點”五大板塊。實際上,你可以在很多品牌車企的官網上找到這些板塊。與品牌官網相比,這些電商平臺只不過少了一些硬廣,但依然側重於銷售,本質並沒有明顯差別,相當於品牌官網升級版。

「觀察」汽車行業的“新零售”,是新機遇還是偽概念?

這種類型的平臺,通過發佈車企旗下車型的促銷活動、試駕活動等信息,或者為消費者提供金融貸款服務。通常情況下,將線上流量分到線下的經銷商店面,輕度參與到新車銷售交易環節,是這類電商平臺的主要任務。

第二,覆蓋用戶“看、選、買、用、賣”的汽車消費全生命週期的垂直一體化電商平臺。隨著利潤來源逐漸向汽車後市場傾斜,車企意識到新車銷售不過是車企與消費者接觸的起點,所以自建電商平臺時選擇了更加深入O2O的模式。

其中,比如上汽集團打造的汽車服務平臺“車享”,這是國內首個覆蓋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汽車電商平臺,衍生出車享新車、車享家、車享匯、車享付、車享二手車等多個業務類型。

「觀察」汽車行業的“新零售”,是新機遇還是偽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大多數車企自建電商平臺的模式。在上汽集團車享之後,長安集團的長安商城、廣汽集團的大聖車服、長城汽車的哈弗商城、一汽-大眾商城都是垂直一體化電商平臺的擁躉。

這種類型的汽車電商平臺,實際上是把一次性的產品交易拓展到長期性“產品+服務”,構建閉環生態,期待能吸引新用戶、留住老用戶,試圖探索更為長期的利潤來源。

不過,很多垂直一體化的汽車電商平臺,並沒有很好地將經銷商渠道整合,也並未真正盤活線下資源,最終的收益與流量都大打折扣。

造車新勢力做減法

當傳統汽車企業搭建電商平臺時,汽車營銷變革的概念還停留在以提高效率為主的O2O模式上,但在新一輪消費升級的趨勢下,用戶體驗成為其中的關鍵。

自帶互聯網屬性的造車新勢力從一起步就以O2O模式建設營銷體系,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它們甚至砍掉經銷商等中間環節,把車企與消費者直接綁定,並稱之為用車的“社交平臺”。

在這類社交化的電商平臺上,基於車企與用戶間的互動,完成了廣告宣傳、新車售賣、售後服務與二手車置換等交易活動。除了線上平臺更為強調社交屬性外,造車新勢力的線下店面也與傳統4S店不同,更像是一個社交空間。

「觀察」汽車行業的“新零售”,是新機遇還是偽概念?

典型的案例,應該是蔚來汽車,其打造的線下店面NIOHouse與手機軟件蔚來APP,都在強化社交屬性,強調用戶體驗。

傳統的汽車電商平臺,由於沒能很好地整合線下的經銷商體系,收效大打折扣,運維舉步維艱。而造車新勢力打造的新零售體系,往往更注重線下零售門店建設,其線下門店也不同於傳統的4S店,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觀察:

首先,差異化的開店策略。傳統4S店主要集中於偏遠的城市郊區,而造車新勢力為了吸引年輕人這一目標群體,往往選擇在城市的中心區域開店,以此來提升店面的曝光度,縮短客戶對服務與品牌的感知距離。

「觀察」汽車行業的“新零售”,是新機遇還是偽概念?

其次,差異化的店內佈置。與傳統的4S店相比,這些新門店並不設置維修保養板塊,更多是娛樂休閒的服務設施,強化其社交屬性,提供一個讓用戶瞭解車企、產品、用車人的舒適環境。

可以看到,這種類型門店早已不是單純的在做零售,而是一種融合了社交、體驗的汽車綜合服務體系,徹底改變了“賣車掙差價”的汽車零售商業模式。

事實上,新零售相對於純電商以及傳統線下零售的最大優勢在於重構“人、貨、場”的三角關係,打破了線上與線下消費場景的界限,對消費者瞬間產生的消費需求能夠及時的進行智慧化供給。

新機遇還是偽概念?

眾所周知,汽車行業與超市等零售行業不同。

對於普通人來說,買房之外,汽車應該算是家庭的“第二大”財政支出。因為汽車是“大宗件、高價值”的產品,決定支出和選擇購買將會相當謹慎。在目前的情況下,很少有人能夠像在線上買衣服一樣,輕輕一點,就從購物車中結算一輛車出來。

「觀察」汽車行業的“新零售”,是新機遇還是偽概念?

作為消費者,最關心的還是汽車電商平臺究竟好不好用,相比單純線下店面看車能獲得哪些額外的價值,而汽車電商也一直在試錯,卻依然沒有找到一個最佳解決方案,改變當前用戶的購車習慣。

總的來說,新舊車企在構建電商平臺之後,傳統車企在舊有營銷體系上做加法,新造車勢力對傳統營銷體系做減法。兩條看似截然不同的“汽車新零售”變革之路,其實最終殊途同歸——以客戶為導向、提升消費體驗。

新零售,目的是為了提升效率與體驗,汽車新零售,其價值大抵也應該如此。如果說只是簡單地構建一個線上汽車網店,並沒有太多的價值與意義,那所謂的“新零售“在汽車行業或許還真是一個偽命題。

畢竟,消費者才是最終的裁判員和買單者。

「觀察」汽車行業的“新零售”,是新機遇還是偽概念?

「觀察」汽車行業的“新零售”,是新機遇還是偽概念?

汽車科技觀察,由跨界科技媒體人申耀創辦、擁有中美兩地10萬公里公路自駕遊經驗老司機,在各大自媒體平臺擁有專欄,致力於汽車科技行業的觀察和思考,在這裡讀懂汽車,看懂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