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了3位老師後發現:常說這4句話的初中生,更……

隨著錄取結果的陸續公佈,小初兒很好奇,到底什麼樣的初中生能在中考中脫穎而出,成為進入重點中學的佼佼者呢?

為此我們採訪了3位教書多年的一線老師,他們親手帶著好多孩子,從一年級走到初三畢業。畢業班送了一期又一期,從班裡走出的好學生一批又一批。

採訪了3位老師後發現:常說這4句話的初中生,更……

這些老師說:看孩子將來的發展,不能看成績,因為有些孩子的成績是熬出來的,一旦沒有了外界壓力,就會迅速反彈;有些孩子的成績是混出來的,憑藉小聰明投機取巧,他們最容易敗在粗心大意上面;有些孩子的成績是積累出來的,他們保持得最持久也最有前途。

這類孩子有什麼特徵,結合3位老師的講述,小初兒總結了一下,從他們最愛說的幾句話說起吧。

採訪了3位老師後發現:常說這4句話的初中生,更……

作為老師,內心對每一個孩子都是心懷關愛的。但現在的學校,一個班少則四五十,多則七八十,老師能夠關注到的,一定是那些積極主動、在班級裡活躍度比較高的孩子。

在a老師教過的學生中,給他印象最深刻的,除了那幾個學習成績特別拔尖的外,一定是那些經常拿著書本來向他請教問題的學生。這些學生的成績通常不會很突出,但卻特喜歡纏著老師,而老師有時候表面上很煩,其實內心對這類學生特別喜歡。

主動,對於一個學生來說真的很重要:

遇到難題若不主動求教,老師就不會知道你有難題,不能及時為你解答;上課時不積極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你會失去老師關注你、表揚你的機會,你的自信心會逐漸減少;遇到學校或班級活動,你不主動爭取,就會失去展示自己、鍛鍊自己的平臺,在別人手捧鮮花或獎品時,你只能在一旁羨慕和沮喪!

告訴孩子,不要讓自己永遠處於等待的狀態,不要讓有能力的自己輸給了那些主動的同學。

學會主動把小手高高舉起,學會主動地站起來告訴老師和同學:“我能行!”

慢慢地,你會發現,其實你很優秀,其實你很有光彩,其實你也可以擁有更多的關注、更熱烈的掌聲和更優異的成績!

採訪了3位老師後發現:常說這4句話的初中生,更……

b老師說在教學中發現一個現象,那些成績特別好的學生,特別喜歡與人分享,別的同學有什麼不會的題目去問他,他會把自己會的跟別人說得明明白白。

當然他也有不會的時候,也特別不恥下問,哪怕你的成績不如他,他也不覺得“丟臉”,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成績再好,也不可能在知識上真包含所有不如他的人。

而有些人則不太一樣,你有什麼不會的題目去問他,他就算知道也隨便找個理由打發你,而他自己不懂的,則因為缺乏“交換的籌碼”,漸漸地也問不出口了。這類人的成績往往處於中游附近,至多是中游偏上,屬於看起來不太笨,在笨人眼裡可能還有點小心機,實則智力也是比較低下的一類。

為什麼他們的行為會有這樣的差別?本質上就是由於他們的格局不同,因此他們的世界就不同。

在聰明人看來,班級裡的排名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我們到學校裡是學習知識,既然是學習知識,當然只跟自己比較才有意義,只要我今天比昨天懂得更多就行了,阻礙別人進步不僅對自己於事無補,還會拉低自己所在群體的平均值,以致於未來有可能影響到自己的高度。

相反,不願意分享的人著眼的,就只有自己的小世界——班級,班級排名就是他們的全部,甚至有些父母都是這樣認為的,只要班級名次下降,那就一定是退步,這是非常可笑的。他們的世界就只有這麼大,所以也只看得了這麼遠。

b老師說,其實,給別人講解題目是一個特別好的學習方法, 講題的過程可以幫助其鞏固複習當天課堂上所講的知識,找到自己還沒有完全掌握的地方,方便查漏補缺。另外,講題可以更好的理清解題思路,幫助自己舉一反三,而不是純粹機械式地去記憶解題步驟。講題還能促使孩子再一次思考,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不僅強化了自身的數學內功,也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

採訪了3位老師後發現:常說這4句話的初中生,更……

c老師說,他教的孩子中,有兩種孩子印象特別深,第一種是常立志的,第二種是立長志的。第一種需要不停打雞血,打完一次管個兩三天,這兩三天裡恨不得天天不睡覺,舍了命地學,但是藥效一過,就又開始沉淪迷茫,耽於玩樂。其實,真正能走得遠的,不一定是起步最快的,但一定是堅持得最久的。

堅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項品格。在這世上,100%的人都有夢想,能將夢想付諸行動的不足50%,付諸行動後,一直堅持走下去的則不足1%,最後的成功者,只從這1%裡誕生!

c老師還記得一個孩子初三一年成功逆襲的:

他那時候買的新手機一到手就決絕地刪了原裝遊戲,抵制誘惑的能力超強;睡得很晚,去學校很早,放下書包去衝杯咖啡回來做題,解困取暖;下課抄起準備好的問題就衝到辦公室,氣都來不及喘勻,不停的問問題;手裡總是有沒做完的題,經常是邊排隊邊做,發的題做完了,去找老師對答案換新的,總是趕在別人前面做完。

但一模那次,還是隻考了班裡30多名,年級140多,照這個名次想留下根本沒有希望。後來聽說小夥子哭了一晚上,第二天擦乾眼淚,繼續日復一日。直到最後一輪複習結束了,各科的所有題型,他都爛熟於心。結果當然很好,他流下的血汗沒有欺騙他。

採訪了3位老師後發現:常說這4句話的初中生,更……

三位老師都說:他們遇到的很多孩子都是偽勤奮的受害者,看起來勤勤懇懇,不玩遊戲也不愛交流,埋頭紙堆,卻都是表面上的,其實清晰的想法很少,只是跟著慣性走,這種孩子很吃虧。真正聰明的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有明晰的認識,他們喜歡動腦子思考,自己學習最好的狀態在什麼時候,自己學不好一門課的原因是什麼,他們能控制自己的學習節奏,當然很容易脫穎而出。

比如,網傳的一個學霸經過不斷嘗試和調整,形成了自己的學習節奏:

●每天6:10起床。打開收音機邊聽英語,邊洗漱吃飯。

●到校後利用課前時間多看看今天要講什麼,回顧昨天的東西。

●充分利用每堂課,認真聽講,不懂就問,多和周圍同學交流學習經驗和解題方法。

●中午要有午睡習慣,大約在20--40分鐘左右。剩下的時間用於背語文的古詩和歷史。每天中午背3--5首古詩。同學,貴在堅持不懈!

●在校10分鐘的課間裡,最好不要再想著出去玩,要在這10分鐘裡好好理順一下剛才老師所講的自己懂了多少,有問題及時解決。

●放學不在外逗留,抓緊時間回家,10分鐘內吃完飯,然後就一心學習。

●初三前幾個月重點放在物理,數學,化學和語文背誦上。

●到後期重點放在文科,理科方面也要適當做些經典題。

需要孩子們明確的不僅是學習節奏,還有各科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針對自己的學習興趣而確立的學習目標、根據自己的節奏而確立的學習習慣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