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也許就是你的日常

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也許就是你的日常

最近,網上有一個熱搜話題叫作:社交恐懼症有哪些最開心的瞬間。

是“對方主動取消了你一直想找藉口取消的約會”?還是“當一件事情可以線上解決的時候”?

很多人看完都覺得深有同感,我們先來看看大家的回答。

我家貓懷孕,又有理由可以不出門了

電話鈴響,心頭一緊,拿起來一看,已經被app識別為騷擾電話。頓時鬆了口氣,掛掉。

路上遇到熟人但是他沒看到我

剪頭髮是理髮師只是在默默地剪沒有和我說話

眼看要相遇了,路過一個洗手間

任何閒著的時候都在玩手機,只是想營造一種“我在認真玩手機”的氣氛。果然沒人來我和講話,偷偷鬆了一口氣。

電梯到了發現裡面沒人

坐地鐵的時候沒人坐我旁邊

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感受,走路喜歡獨自一人走邊邊角角的位置,會低頭數磚塊,這樣就不用跟任何人有眼神接觸。

需要朋友但又害怕交朋友,每天都在這樣的心理中輪軸煎熬著。也許,你也是一位“社恐”。

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也許就是你的日常

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也許就是你的日常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呢?

-完美主義,社交焦慮

活在自己的內心裡,對外面的世界漠不關心,卻又時時關注別人的反應,以為每個人都在關注自己。

社交恐懼症產生的原因,和童年的關係非常大。就像大家所說的,社交恐懼症來源於自卑,而自卑可能是由於小時候父母一味地否定孩子所造成的。

讓社恐的人去突破自己,這就好比真心話大冒險的大冒險一般。

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也許就是你的日常

對於社恐們來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是件很舒服的事。和別人交流是一種心理負擔,因為覺得沒有人能夠懂自己,因此也會給別人造成這個人很難相處的感覺。

“算了,我為什麼不讓自己開心點,做自己啊。”

“可這個社會就需要活潑開朗的人,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會有人喜歡文靜內向的人吧,上網搜索一下。”

“有回答說就喜歡安靜內向的誒,好開心。”

“嗯,內向的人也有很多優勢。”

喝了好多雞湯,心情終於好一些了。

“又要去上班了,好可怕,不想和同事打交道。”

“可是沒辦法啊,又不能不去。”

“不想工作了,要不做家庭主婦吧。”

“算了,應該不可能。”

“加油,馬上就能回家了。”

這樣的自我安慰幾乎每天都會在社恐們的腦海中進行。

在這個網絡通信很發達的時代,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症。

有一些人希望自己能夠合群。喝過很多雞湯都沒用。試著讀過不少文章,也自我反省過很多次,但都沒有什麼成效。

“你說的都對,但我做不到。”

“道理我都懂,但我做不到。”

也有一部分人在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中,會選擇性地迴避或隱藏自己的性格,不想讓人瞭解。就像刺蝟一般用刺壘起自己的城堡,自己其實過得也很自在。

正如電影《刺蝟的優雅》的女主荷妮一樣。

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也許就是你的日常

荷妮也是一個社交恐懼者。在住滿達官貴族,精英人士的高級公寓裡,過著隱形人般的生活。

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也許就是你的日常

裝傻,耍笨,耍粗俗,過著隱形人般的生活。小心翼翼地維持著門房粗俗的形象,為自己在密室內構建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

在別人不知道的背後,她的心靈中裝滿了胡塞爾現象學、弗洛伊德、中世紀哲學……

但這一切,還是被一個小女孩給看破了。

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也許就是你的日常

隱藏到最後,遇到了一個最懂自己的人。

還未張口,他便知道你想要講什麼的人。

小孩和老女人,都有不被世俗理解的精神世界。內心渴望溫暖,但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孤獨中。

電影的結局沒有那麼美滿,荷妮死在了突如其來的車禍中。

相比小女孩,荷妮已經學會了如何在這個社會安全地生活。

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也許就是你的日常

電影也拋給觀眾一個哲理意味很重的問題:是做美麗的金魚亦或是優雅的刺蝟。

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也許就是你的日常

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也許就是你的日常

一邊害怕著孤獨,一邊又抗拒著社交。

渴望有人能懂自己,卻又害怕別人進入自己的世界。

這應該是這個時代的年輕人糾結的事情了,這種心理真的普遍存在。

也不是社交技能為0,話還是會說,溝通還是很順暢,與人相處沒有矛盾,各種各樣的社交技巧和套路都懂,就是

不想去社交

生怕別人闖進自己像一潭死水的生活。

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也許就是你的日常

也許是社會變化太快,社交成本太低,太過容易。曾經需要通過書信一年甚至幾年,幾十年才能建立的感情,說的話,現在只需要點開微信,一個小時之內就能夠和對方打得火熱。

過於飽和的社交讓我們對社交本身失去了興趣

但如果沒有社交,就會感到孤獨。於是,我們又開始刷微博,朋友圈,抖音...在如此輪軸轉的循環中,我們感受到了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安全感。

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也許就是你的日常

其實,不管是金魚還是刺蝟,我們都是渴望被理解的。可有些人就是很傲嬌,憋在心裡不說,害怕關注又期待被關注。

如果有人能夠識破你的外表,走進你的內心時,你或許可以和他聊聊。不過,在還沒遇到這個人時,也不用著急。

畢竟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喜歡的生活方式也不同,如果一定要說社交自如的人的生活方式比社交恐懼的人的生活方式優越,那隻能說明兩個人的價值觀不同。

不想融入你嫌棄的世界,那就守護好自己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