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著名的赵州桥、卢沟桥、洛阳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的桥梁学家茅以升先生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以其历史悠久、气势雄伟、结构特殊而著称,是一座集浮桥、梁桥、拱桥为一体的桥梁;这在古代建桥史上属于孤例;她是潮州历史文化一座主要地标。古代闽粤的交通要道。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全长518米,横跨韩江东西两岸。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距今已有840年多的历史了。当时潮州太守曾汪命人在江中筑建了一个石墩,然后造了86只梭船,用铁链联成,成为别具一格的浮桥,名为“康济桥”,这是最早的广济桥。此后,在近60年的时间里,由近10位州官主持,分东西两段共建起了23座石墩,架起木梁。其中淳熙十六年知州丁允元修浮梁,自西岸增四洲为八,覆以华屋,并改称西桥为“丁公桥”,南宋庆元二年,知州陈宏规辟建东岸二洲,称东桥为“济川桥”。东西桥建起来后,江心的一段仍然用浮舟连结。这样,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形式。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判官买住将其中4孔的木梁用石梁代替,这也是开创了在韩江上架起石梁的先河。后来,到了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广济桥迎来了她最繁华的时期,潮州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重修,23个桥墩全面加固,在桥上建起了的126间亭屋和12座楼台。中间江心仍然用24艘梭船联成浮桥,浮桥用了3根铁索将其固定,每根铁索的重量达到2000余斤,同时把桥命名为“广济桥”,取“广济百粤之民”之意。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知府郑良佑和继任知府将桥上的木梁全部易为石梁。到了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知府丘其仁将江心的24梭船减至18只梭船。至此,终于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格局,共经历了359年。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在潮州,有这么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潮州湘桥好风流,湘桥指的就是广济桥了,也是我们潮州八景之首“湘桥春涨”的所在地。 湘桥春涨这一美景出现在每年汛期,洪水流经桥墩的时候,南北边产生的落差达到一到两米,场面壮观。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在浮桥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潮州韩江两岸的秀丽风光。在这里潮州八景除“西湖渔筏”外,余六景几乎可以尽收眼底。如:龙湫宝塔、凤凰时雨、韩祠橡木、鳄渡秋风、北阁佛灯、金山古松。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就是有十八艘木船,二十四个桥墩。十八梭船,是指广济桥的浮桥部分,亦称为浮桥。是由十八艘木船连接而成。同时浮桥也跟着水位的高低随之升降浮沉。潮人觉得该木船两头尖,像古时候人们织布的梭子,故称之为梭船。这些船可开可闭,正是茅以升教授所称的“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其作用是有利于通航以及排洪泄洪。以前这十八艘木船只有大船通过和排洪泄洪的时候才打开,现在是每天都启闭。开启和闭合均大概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完成;开启时让出航道,船只才可以通过。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明代以来有十二个楼台,但楼台两面的式样和匾额都不一样,从东边看过来是十二样,从西边看过去也是十二样,合起来就成了“廿四楼台廿四样”了。并且屋顶结合了潮州古建筑的金、木、水、火、土的结构特点,故称“廿四楼台廿四样”。而这些亭台搂屋,在客观上为“桥市”提供了前提,使广济桥成为物资集散的枢纽,自古善于经商的潮州人便在桥上做起买卖,且官府曾在桥上设税所,收取盐税。因为桥长500来米刚好是一里路,而这一里路商铺林立 、桥如集市,在桥上只听到集市的喧嚷,而听不到韩江的水声,让来到广济桥的人们都感觉不到自己已身处桥中。于是便有了“一里长桥一里市,到了湘桥问湘桥”的妙趣佳话。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桥墩,在这里潮人称之为“洲”,是指四面环水的陆地,是用石块砌成,大小不一,南北端均成锐角形,以缓和水流的冲击。每一个桥墩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桥墩体积之大在世界古桥史中是极为罕见的。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潮州人一直以来对立在桥上的鉎牛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一说到广济桥便会联想到桥上的鉎牛。它系用生铁铸成的牛。立在桥上有镇桥御水的作用。古人为什么用牛来镇桥御水,而不用其它动物呢?因为牛在地支属丑,在八卦为艮,在五行为土,古人以“丑艮土”止水,所以铸牛御水。雍正二年(1724),知府张自谦铸两鉎牛分列东、西两岸以镇之。道光二十二年(1842),东洲的鉎牛被雷击而坠入江中,便有了“两只鉎牛一只溜”的民谣。

这座充满古代潮州人民智慧以及高超建筑艺术的桥梁,桥墩之间铺设的石梁也是相当巨大的,每条长约13至15米,重约50至60吨。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要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因此,在潮州民间就流传有“仙佛造桥”的传说。传说此桥是韩湘子带领八仙和广济和尚,合力施法建成,故又名“湘子桥” 。

韩愈被贬到潮州后,要在潮州城外恶溪上面造一座大桥。因为水深流急无法施工,便请侄儿韩湘子他们八仙和活佛广济和尚帮助。广济和尚负责西岸工程,八仙负责东岸工程。为了早日把大桥建好,他们都大施法力,各显神通。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和尚跑到桑浦山来,口中念起符咒,用手一指,只见满山石头都滚动起来,霎时变成一群羔羊,由他赶往潮州城。东岸八仙跑去凤凰山,把山上石头变成群猪,也赶向工地。

八仙人多,分批赶猪。别人都走了,只有铁拐李赶着最后一批猪下山,哪知半路碰到一个孝妇在一座坟墓前啼哭。这丧气一冲,符法失灵了,那群乌猪倒下去变成一座山,就是现在的“猪山”。

广济和尚一人赶羊,顾此失彼,赶到潮州时,发现少了两只,急忙跑回头寻找。找到刚要赶来,又碰到一个贪心的财主,说这两只羊是他家丢失的,硬是把羊拖走。拖到自己田里,羊再也不肯走了。财主在羊身上抽了一鞭,两只羊顿时变成两座山头,把财主和他的一百亩田地都压在山下。这两座山就被人们叫做“乌洋山”。

八仙少了一群猪,广济和尚少了两只羊,大桥建到中心,便没法连接起来。铁拐李急得直跺脚,结果把东岸桥墩踩低了一角。大家正不知如何是好,只见何仙姑把手中的宝莲花抛下,花瓢在江心散开来,变成十八条梭船;对岸广济和尚看了,急忙把手杖丢下江心,变成一根长绳,把十八条梭船连成一架浮桥。

桥建成后,潮州人为了纪念韩湘子他们八位仙人和广济和尚,就给桥起了两个名字,一个叫“湘子桥”,一个叫“广济桥”。

为太守刘浔、分司吴钧所建。是桥上唯一的一座牌坊。寄托了潮人对为潮州做出杰出贡献的先人们的崇敬和追忆。在清道光廿一年(1841)十月久雨,韩江泛涨,潮州知府带领民众抗洪救灾,最终广济桥东桥部分有九个桥墩被不同程度的破坏。灾后,潮州知府发动民众修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但因工程浩大,到第二年仅修好五个桥墩,又发洪水。东边最接近江心的桥墩连同桥墩上的鉎牛被洪水冲走,这也是“两只鉎牛一只溜”中溜走的那一只了。之后经过数年,修复广济桥工程才得以完成,民众便建坊来记念他们。牛被洪水冲走,这也是“两只鉎牛一只溜”中溜走的那一只了。之后经过数年,修复广济桥工程才得以完成,民众便建坊来记念他们。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东潮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