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

2018年6月9日下午,本人和單位領導在湖北省咸寧市進行史志交流並考察當地向陽湖“五七幹校”,我們一行人就近參觀了咸寧市通山縣九宮山的闖王墓。闖王墓位於九宮山西麓牛跡嶺的小月山下。不遠處有李自成最後一仗的李家鋪古戰場和相傳李自成躲過清兵的皇躲洞。陵園內盛開著許多鄂南名花“九節蘭”。整座陵區由拴馬松、激戰坡、門樓、墓冢、陳列室、反腐倡廉展覽館等組成,建築依山就勢,肅穆雄偉,佔地面積200餘畝。在接待方的引導下,我們參觀了李自成墓、李自成陳列館和反腐倡廉展覽館。闖王陵教育基地以珍貴翔實的文字特件、生動形象的圖片影像完整地回顧了李自成殺官起義、破京滅明到戰敗覆亡的起伏一生,同時循序漸進地展示了當代落馬官員的反面事蹟,給當今的黨員幹部敲響了廉潔自律的警鐘。


闖王李自成

李自成在革命前期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深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據史書記載:“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自此李自成軍隊發展到數萬,民眾歌之為“迎闖王,不納糧。”

然而李自成率領大軍攻入北京,坐上金鑾殿後,卻犯了驕奢淫逸的錯誤。李自成與其部下被勝利衝昏頭腦,驕傲武斷,不聽勸諫,貪圖享受,沉溺美色;又縱容將士燒殺擄掠,失去對敵人的警惕,最終給自己的失敗埋下了嚴重的禍端。攻佔北京城後,李自成的侄兒李過、手下大將劉宗敏等人將他規定前明降官的自贖金額度擴大了幾倍,交納不了就酷刑拷掠。劉宗敏自制五千副刑具,先後逼死了陳演、魏德藻等一千六百多名前明官員,徹底喪失人心。農民軍幾十萬將士屯聚京城,貪圖享樂,不受管束,以“追贓”“獻財”名義搜刮錢財無所不用其極,平民的薪米盡被農民軍搶掠以供軍用,城內餓屍遍地,坊間怨聲載道。劉宗敏們還縱兵劫掠老百姓,哄搶錢財糧食,欺辱商家婦女,甚至連老百姓的衣服也不放過。他們刮地皮式的搶富劫貧,從京城強取豪奪的財務價值竟達七千多萬兩白銀。人民不再唱“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農民軍與廣大百姓背道而馳。李自成拒絕了李巖的勸諫,想強化軍權,卻約束不了戰友們的瘋狂劫掠,徹底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就這樣,軍紀敗壞日甚一日,才一個多月便“兵敗如山倒”了。李自成棄城而逃,後逃至湖北省九宮山在此黯然殞命。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李自成早年投身農民起義,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深得人民群眾的擁戴,其農民軍發展勢如破竹,很快時間裡便奪取了革命的勝利。然而攻入北京城,坐上金鑾殿後,他們卻忘記了初心,忘記了繼續革命與奮鬥的必要,脫離群眾、貪圖享受、紙醉金迷,最終被人民群眾所拋棄,“兵敗如山倒”也只是一日之間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