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师独特的教学方法、衡中学子宝贵的学习经验...衡水中学的成功,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努力和一个个细节。

7月15日,衡水中学2018级新生家长学校第一期培训会召开,现场发放了高一新生的录取通知书。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会上,2018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从感恩学校、老师,新高一如何适应新环境和严守学校各项常规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随后,2018届优秀毕业生家长代表发言,介绍了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坚持的三条原则,并与大家分享了高中三年家长应该做什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具体的指导。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对于衡中三年的生活,我最赞同师兄师姐的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在里面生活了三年的我们。毕竟,“喝水”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家长,更不是仅仅在衡中参观过几小时,或者仅仅从网上看到过关于衡中报道的人。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是衡中学生,对衡中的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学霸和学渣,本土学生和外地学生,复读生和应届生,感觉上会有差异,甚至差异巨大。

因此,我也只能代表我自己,一位成绩既非学霸亦非学渣,来自外地并顺利参加完高考的衡中毕业生。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三年前,我来到衡中。在我们当地最好的那所初中,我的成绩始终保持在前五名的样子。说实话,来之前我是信心满满。

但进入衡中后才知道,同学们大多数和我一样,甚至更优秀。最牛的同学,在初中毕业那个暑假,就已经开始自学大学的课程。

我们这些外地生和本地的优秀学生一起,被平均分成了12个实验班。而实验班的学生是动态的,每一次分班,成绩差的同学都会被淘汰出去进入普通班,普通班的高分学生则会补充进来。

竞争,从一开始就异常残酷。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对我而言,第一个打击是学习成绩。

衡中的考试多,天天有小测,每周有周测,每月有调研考试,周测以上的考试都会全年级排名。

一轮又一轮的考试之后,我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现实:成绩处于中下游。

你也许永远不能理解,做卷子做到想吐却仍要继续的无奈,在宿舍铺上抽泣后却仍要挤出一副笑脸的坚持。这些在衡中,是再平常不过的存在。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在这样的环境里,衡中所谓严格的管理制度,很容易得到执行。

记得高一的时候,中午十二点开饭,十二点四十必须要躺到宿舍的床上。在这段时间里,要完成从教室到餐厅,买饭,吃饭,回宿舍这一系列过程,时间已不宽松。

但班主任要求我们班要十二点十分才可以出教室,而同学们则主动又推后了十分钟。十二点二十之前,没有一个人走。

当然,这样做的并不是我们一个班。你可以想象,从教室出来之后,那必然是一路小跑,到餐厅狼吞虎咽。这恐怕也是外界传言我们一顿饭只有5分钟时间的由来。

而衡中时间的一个科学之处在于,无论你的学习安排多么紧,都要保证每天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这使得我们有充足的精力和体力去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

我的心中也常常质疑,班主任老师对晚到位、早离开教室的穷追猛打究竟有没有意义,但今年的高考,全校公认的到位大神最终夺得省文科状元,或许是一个回答。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我受到的另一个打击是老师的忽视。

来到衡中,猛然从“小池塘里的大鱼”变成了“大池塘里的小鱼”,一下子没有了老师的宠爱,那种落差心理上真的难以适应。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曾无数次想过,真的想回到我家乡的小县城,去做我的学霸。

但我知道,来到衡中,只不过是把高考竞争提前了而已,我迟早要和全省优秀的学生一起比成绩。在本地的中学当一个所谓的学霸,只能是麻醉自己三年罢了,到高考的那一刻,还会露馅。

所以,纵然有再多的委屈与不满,我都一直在咬牙坚持,或者说,我们。当我看到有同学拄着拐杖艰难行走,有同学同时吃几种药还坚持上课,有同学刚做完手术又重回战场时,自己也没有理由可以放弃。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当然,我们不是机器,我们也会苦中作乐。

完全封闭的学习,几乎让我们与世隔绝。但我们会利用班里的新闻时间,利用餐厅里的电视,利用上课开机时电脑屏幕右下角一闪而过的新闻推荐,获取各种信息。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平均年龄仅27岁的老师们也会不时渗透点新鲜事,他们会给你演示反手摸肚脐的实验,会给你讲花千骨和欢乐颂,会在讲课时蹦出一两句流行歌词,为我们枯燥的生活注入了一些活泼的气息。

每次回家周的十几个小时,在完成繁重的作业之余,也会上网,看电视,聊天……于是,最流行的歌我们也会唱,社会上最新的新闻我们也都知道。这可以说是个高效率的奇迹。

至于在晚上熄灯之后,纵使查到之后会叫家长甚至回家反思,校长所言的“卧谈趣事”也从没有断过,谈谈人生,谈谈理想,也谈谈班里的女同学……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三年,很快。

苦也罢,累也罢,爱也罢,恨也罢,终于坚持了三年。

三年中,陪伴我们同甘共苦的,还有我们的老师。每天早操,都会看到班主任比我们到位得更早,而60多岁的校长,也要天天和同学们一起出操。

在衡中,永远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学校,都在以同样的速度一起运转。

当我们期待的高考来临,我们竟然心如止水。同学间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这真的是高考吗?”严格的训练,已经让我们觉得高考和平时无异。

有家长祝福说,愿你们合上笔盖的刹那,有着侠客收剑入鞘的骄傲。

但说实话,在6月8日晚上,在衡水那个熟悉的宾馆,我没有任何骄傲与快感,而是感觉到茫然无措。

三年来第一次没有了作业,第二天不用早起,竟然不知道该做什么,就像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一下子继承到了一大笔财产,身份一时根本转换不过来。那天半夜,突然醒来的我,一直嘟囔着x轴与y轴的关系。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6月23日凌晨,我查询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没有期望中的超常发挥,收获了一个在实验班团队里普普通通的分数。

但在我们这个小县,这个分数已经超过了县里的状元,验证了衡中的学渣也是其他地方的学霸这个传言。

在报考志愿阶段,我再一次感觉到了身为衡中人的自豪。几乎每一所知名高校,都有衡中往届学生建立的QQ群,学长无私地为学弟学妹提供帮助。衡中学生的凝聚力,真的无与伦比。

在衡中,有一个招生段子说,一个大款不惜花巨资让孩子来上衡中。有人问,以你孩子的成绩,即使上衡中也考不上清北。他回答说,我知道孩子考不上清北,但我的孩子会和那么多名校的孩子是同学啊!

衡中,确实给了我们更广的视野,更大的平台,更多的人脉,这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当然,如果你有一个有钱或当官的爹,对此可以完全无视。但对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讲,这确实是一笔在其他地方积累不到的财富。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衡中三年,更像是在攀登珠峰,爬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太多困难,甚至心里会打退堂鼓,怀念大本营里的舒适与温暖。

但当你爬上了峰顶,却会充满自豪,激情满怀。因为,你经受了半途而废者体验不到的磨砺,看到了没有攀爬者不能看到的景色。

三年,100多次周测,48次大型考试,每年2万多张卷子,连起来可绕地球四圈,得来的是一次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虽然,高考不是我们奋斗的终点,但至少,好的成绩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好的起点。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衡中并不完美,但她是我的母校,我把最好的青春留在了那里,和一群全省最优秀的精英共同竞争,共同奋斗。

衡中的不完美,只是不完美的高考体制下最完美的产物。

对衡中,我们曾经无数次抱怨和不满,但面对那些“黑”衡中的声音,我们仍然会勇敢站出来反驳。正如那句流传甚广的话:“母校就是你在心里骂了无数次却又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这三年,我最大的收获只有四个字:努力、无悔

衡水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里,藏着高考成功的密码!家长更要看

1.求学路多坎坷

我的孩子的初中是在县里一所走读学校度过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基本保持在年级前列。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位当地的家长那里得到了衡中负责我们县的招生老师的电话。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招生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没想到还真看到了希望。历经诸多周折之后,孩子终于实现了进入衡中学习的梦想!

3年前的8月17日,是衡中开学的日子。从教室领了生活用品,到宿舍给孩子铺好被褥,又送孩子进了教室。

等我们离开学校再到格物楼想和孩子告别时,孩子已经坐在教室里第一排,拿出一本书在看了,从门外喊了几声,孩子没有回应,我们眼里噙着泪水迅速下楼。

孩子长大了,是该放手的时候了。

孩子到衡中后,每天都期待着他的电话。周末,我专程带着望远镜去学校围墙外观看孩子们军训,遗憾的是孩子的班级在里面训练,没看到自己的孩子,但知道孩子就在其中,心里也是暖乎乎的。

毕竟是第一次离开我们这么长的时间,孩子到家一见到妈妈就哭了。然后就向我们讲述在学校的生活,一顿晚饭吃了一个多小时。返校的时候,孩子把家里每个房间都转了一圈,眼角红红的,我们啥也不说,只是默默的和孩子一起下楼乘车去衡水。

当孩子进入校门离开我们视线的时候,我眼睛顿时湿润了。

为了不影响孩子,从此我们不刻意去衡中。孩子也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每次返校都尽量提前,家已经变为身心的加油站了。

有一次晚饭后,孩子打回电话说又发烧了,问吃药了没有,说吃了好几天了,让他赶快去医务室输液。然后我们直奔衡水,给班主任打电话进入校园,孩子正在医务室一边输液一边看书,医务室里好几个孩子都是如此。看了真让人心疼。

相对于成绩来讲,身体好才是第一位。

2.不过分看重孩子考试成绩

到衡中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升入高二后,孩子依旧是那么努力,但成绩却不再稳定,各地的学霸纷纷显出超强的实力。有一段时间,看到同学们一个又一个超越自己,孩子陷入了彷徨,甚至怀疑衡中的模式究竟适合不适合自己。

一路走来,孩子的学习成绩起起落落,学号也在在单位数和双位数之间不停的转换。记得刚去衡中那会我给孩子目标是年级前500名,只要一超过200就和任课老师联系。

到高三下学期孩子一调考了年级700名后反而更加淡定了,甚至好几次调研考试后连成绩都不再查询,只是叮嘱孩子把每次考试作为查漏补缺的机会。

3.高中时光增长的不仅是知识

来到衡中,孩子脱离开父母的呵护,学会了独立,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包容互助。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懂得了照顾自己、关爱同学、体贴父母。

高一40公里远足,被衡中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一路走下来,不仅仅是毅力的考验,更让孩子们领略了团队精神,树立了不服输的理念。作为家长,我们在宿营地为孩子们加油鼓劲,并和好几位家长一起陪孩子走完了返程,也深深的被孩子的坚强毅力所感动。

高二成人礼活动,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对孩子的影响深远重大,当我把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的老师写给他的明信片交到孩子手里时,孩子激动地哭了,我想孩子的热泪中满怀的是感恩和责任。

4.我给高中生家长的建议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之后,孩子被一所“985”高校的心仪专业录取。再过一个多月,孩子就要离开我们,开启他的大学之旅。

在这里有几点感悟与广大家长分享,希望能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第一: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

在许多人眼里,初中的尖子生到了衡中就能考个北大清华,事实上,衡中汇集了那么多的优秀生源,清北交复在河北就那么点招生名额,高考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哪里有那么容易。

在衡中,我们目睹了很多大牛最后都与清北失之交臂,并不是他们不具备这个实力,而是运气差一点罢了。况且,衡中100多名的清北生中很大一部分是保送生、自招生、国防生、小语种、农村专项计划、定向生、艺术生、医学部等,真正靠实考分进线的还不到一半。

在我的眼里,能走个“211”就值得庆祝。

全省40多万的考生,能考进前一万名,本身就很优秀了。

意味着你在高考这个把年轻人分类的考试中获得了胜利,已经飞出了河北。清北交复对大部分孩子来讲,可以作为理想,可以作为最终的奋斗目标。

清北生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可以借鉴,但不可复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要慎重选择复读

选择复读的孩子,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高考失误,没有考出真实的成绩;另一种是考出了自己的水平,但是想走更好的学校。

在主观意识上,又分为自己要复读、被家长逼着去复读。在复读目标上,又分为非大名牌不上、非“211”不上、非本科不上等等。

在我看来,失误的孩子,不要犹豫,赶快回衡中的奋进楼,是爸爸妈妈想在身边再留你一年,你的大学在明年等你。

被家长逼着去复读的,先要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复读的重要意义再去吧,没有主观能动性效果不会好。

非名牌院校不上的孩子还是走吧,一年的青春时光很宝贵,况且高考真的不确定,说没有压力是假的,像于萧那样具有强大内心复读两年考取状元的孩子毕竟是个例。

今年就有去年考上北理的孩子今年录了北航、去年录了中山今年走了天大的孩子,并没有多大进步。更令人惋惜的还有去年过了本一今年连本一线都没到的。

大学里不停步,相信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非“211”不上的孩子我挺你,努力一把,可能你的命运就因你的选择而改变。目前院校歧视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会长期存在。“211”高校真的是就业门槛。

有一个老乡,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毕业,本科河北医科大,毕业后去了唐山工人医院。问其为何不留北京,她说只因为河北医科大不是“211”,人家不要,就连省里的大医院都不要,她的同学本科郑州大学,留在了北京。

出身真的重要,在很多时候,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你的第一学历。

非本科不上的孩子,机会是你争取的,努力一年不后悔!如果你不相信,去看看衡中的录取结果,以4打头的班级的孩子都是复读生。

第三:要冷静地报考志愿

很多考生舍不得扔分,按照上年度最低位次报考,导致被调剂的人员增多。事实上,好多高校的优势专业如东南大学的建筑、中山大学的医学都要高出提档线几十分。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转专业上规定严格,仅限前10%-20%的学生申请,从而导致了不能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甚至有的学生无奈选择退学复读。

因此建议考生在选名校还是选专业上要兼顾,以免遗憾。

报考志愿时冲一冲一定要慎重考虑,即便你冲上去也是别人不报的劣势专业,喜不喜欢更容不得你选择。

对于人大、复旦今年在某省本一线提档的案例只能当作传奇。我至今想不明白,谁家的孩子那么会掐算,刚到本一线就敢报大名校,还只对人大、复旦情有独钟。

同时,提醒家长,特别是农村考生家长,一定要好好阅读招生计划的说明页,有的家长报完志愿才知道还有地方农村专项。此外,由于地域的关系,北京、天津的高校历来是河北河南等考生报考的热点,分数线超高,如果分数不占优势,尽量避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