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本可以納入中國,成爲一省,李鴻章卻說:自身難保,別再多事

近年來,總有一些國家愛與我國爭論領土問題。雖然我國國土遼闊,但是我們仍然不會放棄一絲一毫屬於中國的土地。自古以來,臺灣都是一個爭奪的焦點,這塊屬於我國的領土多次遭到外國的侵略。就算是近年來,也有國家企圖奪走臺灣周邊群島。

在三國時期就有關於臺灣的記錄了,那時候的臺灣叫夷洲,後來無論是隋唐還是清朝統治者從未放棄對臺灣地區的管理,清朝時期更是在此地設立了行省。古代中國疆域遼闊,不僅是臺灣地區一直在我國的統治之下,就連現在的朝鮮曾經也是我國的蕃蜀國。

此地本可以納入中國,成為一省,李鴻章卻說:自身難保,別再多事

早在周朝時期,朝鮮就屬於我國統治,一直到後來高句麗這支異軍突起,一路攻城掠池,直到佔據整個朝鮮半島,結束了我國對朝鮮的統治。但是高句麗的統治也不持久,在十四世紀末時,高句麗就被滅國了,結束了它在朝鮮半島的統治。在此之後,李成桂成了朝鮮的王,朝鮮從此改朝換代。

此地本可以納入中國,成為一省,李鴻章卻說:自身難保,別再多事

李成桂成為朝鮮的君王之後,就想著給朝鮮起一個國號。對於李成桂來講,要想從此在朝鮮站住腳,只靠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他開始主動向明朝示好,不僅讓明朝皇帝幫著給自己的國家取國號,最後還成了明朝的蕃屬國,當然最後明朝皇帝還是保留了朝鮮這個名字,認為這兩個字很是文雅。

我國與朝鮮的友好關係一直持續到十八世紀日本入侵之前。大家都知道我國清朝末年,被列強聯合強行撬開了我國國門,實際上在這個時候,朝鮮也受到了列強國家的入侵。先是日本強行進入朝鮮,後來又分別受到了沙俄和美國欺負。

按理說,朝鮮國作為我國的蕃屬國受到其他國家的侵害,我國理所當然的應該出兵給予支持。但是這時候的中國這時候的中國無論是國內狀況還是國外給予的壓力都讓中國喘不過氣來,哪裡還有精力和能力來幫助朝鮮呢?

此地本可以納入中國,成為一省,李鴻章卻說:自身難保,別再多事

但是清朝也不是完全放任朝鮮不管的,起初中國為了更好的管理朝鮮還想過在此設立行省,就像管理臺灣、新疆一樣管理朝鮮。但是這個想法才剛剛萌芽,就被扼殺在搖籃中。李鴻章聽說這個想法之後,堅決不同意,他認為此時的中國自身不保,就不要管朝鮮的事了,於是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而且理論上講朝鮮國與我國行省的性質不同,他是蕃屬國,是獨立的一個國家,在朝鮮設立行省也是不太合理的。在我國實行洋務運動之時,張謇也曾經倡導在朝鮮半島實行同樣的改革運動並最終得到實行。不僅如此,我國還曾經為朝鮮軍隊提供支持,增強了朝鮮軍隊的作戰能力。

此地本可以納入中國,成為一省,李鴻章卻說:自身難保,別再多事

​所以這麼多年以來,朝鮮雖然是我國的蕃屬國,但是卻一直沒有被納入中國的領土。但是李鴻章說得也確實在理,中國在哪種情況下已經是自身難保,那裡還顧得了朝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