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這個村,很早就過上了「城裡人」生活

都市快報

作者:記者 林建安 通訊員 姜麗 姚乘乘

“差不多都簽約完成了,你要不要來看下?”

筧橋街道的人跟我說:“范家社區一個女書記,頂住了很大的壓力,完成了徵收工作。”

做拆遷,應該哪個社區的“當家人”壓力都大吧。我這樣想。

不過,范家社區倒是讓老底子筧橋甚至杭州人羨慕的,20多年前,這裡的人就搶先一步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杭州这个村,很早就过上了“城里人”生活

當年的范家路天城路口

女的幹拆遷,吵架吵不起來

范家社區的拆遷指揮部,在機場路一個銀行的邊上。

“還沒,全部籤倒還沒的。”陸建鳳說話實在,“農戶都簽了,還有4戶無證標房沒簽。”

陸建鳳就是范家社區的書記,留一頭利落短髮,隱約能見幾根白頭髮,講起話來也很乾脆。不過,說到年齡,依然透著小女生的心思,剛說完“50歲”,馬上就笑著跟上一句“週歲的話,才49歲哦”。

都說拆遷是基層最難做、壓力最大的活兒,能把鮮嫩小夥“拆”成滄桑大叔。而對於像她這樣的女社區書記,陸建鳳笑著吐槽:“這活兒,能把人變成純爺們兒。”

社區裡的人給我看過幾張她工作時的照片,戴著頭盔,穿著黑T恤,跟大老爺們兒跑工地,“穿裙子是不可能的”。

杭州这个村,很早就过上了“城里人”生活

右為范家社區黨委書記陸建鳳

10多年前,陸建鳳也是一頭長髮,文文靜靜的,在社區裡做婦女工作。

“這個活,文文靜靜是做不下來的。”去年11月她跟著大家忙活三里亭南區塊的拆遷,這是她第一次接觸拆遷。“如果不是打心裡頭接受,是做不了的。”剛接手,陸建鳳就這麼跟自己說。

女幹部跟男幹部比,有沒有優勢?

“算是有吧。”陸建鳳說,“說句心裡話,要拆人家的房子,有時候急起來,免不了是要吵的。不過,自己畢竟是女的,吵不大起來,溝通起來就會比較順。而且,社區裡的老百姓,素質也是蠻不錯的,不大會跟女的吵。”

拆遷幹得好,老百姓的信任很重要。

陸建鳳是土生土長的范家社區人,村子裡不少人,都是一起長大的,又當了20多年的幹部,每家每戶都熟絡的,“這點群眾基礎還是有的。”

以後要建小學、幼兒園、鄰里中心

除了“以情動人”,講規劃,大家也聽得進去。

范家社區原來叫范家村,在杭州古老的艮山門東北角,南面不遠就是運河,東面毗鄰杭州東站,屬於杭州繁華中心城區的城中村。機場路和天城路,像一個“十”字,縱橫穿村而過,後來,地鐵1號線和4號線也從這裡穿過,交通很便捷。

從草屋、泥牆,到一層的平瓦房,再到兩層的樓房和三層小高樓,城中村裡的杭州人,幾乎都有一筆靠租房子得來的不菲收入。

據說,范家社區裡有人光出租房子,多的一年就能拿80萬,少的也有10多萬。你讓人家拆房子,這筆錢就沒了。“但是住在現在這樣的房子裡,能舒服嗎?”陸建鳳說。

杭州这个村,很早就过上了“城里人”生活

范家社區七八十年代房屋

舊村去,新城來。

未來,這裡要建起不輸商品房的安置房,秋濤路沿線建商業配套,還有一所36班的小學、12班的幼兒園。天城路以北,規劃建一個鄰里中心。

交通上,徐家洋路、新井路、麥廟路等小路也要打通、拓寬。綠化景觀上,沿著麥廟港,還要打造一條生態綠帶和多個小公園。

以前有個“世外桃源”

別看現在的范家社區電線密密麻麻、違建多,以前也是個“顏值”很高的地方。

村裡原來有個春草塘,“自慶春門外新塘之嚴家弄北,過跨塘橋,出走馬塘,長三里”,《艮山雜誌》裡說它“鮮草芳美,落英繽紛”,明朝時,在杭州就很有名氣,是明元清三朝,杭州很受歡迎的遊覽勝地之一。

很多文人墨客,也在這裡留下了類似“北眺層巒南聽潮,閒塘春暖綠莎驕。風光未遲遮楊柳,天半雲飛鳥路遙”的詩句,被譽為“杭州古城垣邊的一處世外桃源”。

東門頭,向來是杭州的“菜籃子”。

范家村曾經就是南宋的“掌供菜茹之所”,為“官令蓄收豬、鴨、菜備祭交聘之採取之地”。

另外,這裡還是杭州植桑、養蠶、絲織之鄉,自南宋以來,村子裡大多數人的生計,都以養蠶、繅絲、織綢為主,生產出來的杭綢、杭羅、杭紡,在全國範圍內,都是很受人追捧。

“敝郭桑麻十里疏,摩松古院最清虛”,說的就是當年“遍地桑園,戶戶養蠶”的范家村。

全國第一家村辦四星級酒店

離杭州東站很近的范家村,是杭州城市化進程走得比較快的農村,上世紀90年代,就開出了“四星級酒店”。

1995年,范家村就動手開始集體農居改造了,幾百戶農民,也成了筧橋街道少有的居民戶。

杭州这个村,很早就过上了“城里人”生活

2002年,社區城中村改造建造,煥然一新的范家公寓小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直被稱作是范家村跨入了快速發展新時代的一個時期。村子裡先後開出了新華鋼板彈簧廠、皇冠瓶蓋廠、皇冠飲料廠、秋濤路木材市場、濮家東村農貿市場……特別是1985年建的皇冠瓶蓋廠,成為了當時村辦企業的標杆。

據村裡的老人回憶,自創辦之日起,皇冠瓶蓋廠就引人注目,訂貨不絕,後來也成為了筧橋鎮、江乾區、杭州市的重點企業,為范家村拿下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1990年,范家村工業總產值突破億元,成為繼筧橋鎮弄口村後,第二個“億元村”。1996年,杭州南亞保齡球館、杭州兒童大世界商城和杭州皇冠大酒店相繼開業。特別是當年12月16日開業的皇冠大酒店,是范家村獨資1.2億元建的。據說,當時是全國第一家村辦的四星級酒店。

杭州这个村,很早就过上了“城里人”生活

剛開業的杭州皇冠大酒店

在20年前的杭州,這個酒店幾乎是杭州酒店的代表,杭州評選名菜,皇冠大酒店的土菜、湘菜,總會上榜;杭州評選建築物外觀的夜景燈光,皇冠大酒店也總是能入選。

花70塊錢打個保齡球,趕時髦

20多年前,范家村的“城裡人”生活,是怎麼樣的?

53歲的張洪良記得清楚。

“當年,村子裡開出了大酒店和保齡球館,大家都很驕傲的。”即使現在講起,張洪良話語裡仍然透著驕傲。

據他回憶,皇冠大酒店剛開業時,陣仗就很大,“小號吹得毛響嘞”。“大廳裡很寬敞,正中間擺著一艘很大的玉船,相當豪華。”

杭州这个村,很早就过上了“城里人”生活

杭州皇冠大酒店開業典禮

“在酒店裡請過客嗎?”

“請客吃飯?不可能的。”張洪良說,當年他在做水泥工,一天掙五六塊錢。不過,他偶爾也會和幾個要好的朋友去享受一下,都是AA。

“點菜的時候,大家都會先講好,就點幾個家常菜吃吃啊。”不過,就算是這樣打著小算盤,一頓飯下來,也得花掉100來塊錢。

杭州这个村,很早就过上了“城里人”生活

杭州南亞保齡球館

杭州南亞保齡球館在酒店北面,一共兩層樓,一層打保齡球,一層打檯球,“當年,大家都很時髦地叫‘斯諾克’。”

保齡球館當時被稱為村子裡“最豪華的娛樂項目”,是“范家村的驕傲”。“消費還是蠻高的。”張洪良說,打一場球得要70多塊錢。

他偶爾會拉上朋友去趕回時髦。“其實大家都不會玩的,主要是看別人打。”但這樣一來,在當時就算“不落伍了”。

近秋濤北路上,張洪良一幢6樓的房子已經拆掉了,一家人在不遠處的新風路上租了一套房子住著,“等社區裡的安置房建好後,就搬回來。”

杭州这个村,很早就过上了“城里人”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