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全吴镇宇的这部迷你网剧,凭什么制霸上半年华语剧市场?

名评论家李京盛去年就曾指出,

眼下很多电视剧为了长而长,大量注水,造成无效时间的耗费和剧情的拖拉,导致在艺术上的粗糙和失败。事实上,早在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就曾提出,制片方要压一下每一部剧集数的长度,7年来,国产剧平均集数却陷入不降反增的怪圈。

国产连续剧在本世纪初还基本保持在20集上下的篇幅,但在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内,国剧增肥速度已经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动辄4、50集起跳,7、80集亦不新鲜。明知会被观众吐槽,但在集数越多收益越大的金钱逻辑下,注水成了制片方与播出平台心照不宣的商业共谋。

不过,并非所有题材的故事都能像《三国演义》一样撑起近百集的干货剧情,市面上大多数剧集的拉长伴随的是种种副作用的产生,而剧情不够情感凑,回顾预告占篇幅,精品变凡品,内核被稀释不仅大大损害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节奏感,也让影视剧愈发与“快消品”靠近,与英、美、日等国的制作差距越来越大。

为什么华语短剧

在国内市场可谓屈指可数?

短剧播出周期相对较短,相应宣发期也大幅缩减,如果质量不足以在短期内撑起口碑和流量,一部短剧很可能如昙花一现,淹没于层出不穷的新作中。

同时,减量提质后,短剧的单集制作成本往往比长剧更高,这也无形中拉升了投资风险,长剧更长、短剧缺失成为市场趋利避害的自我调节。

不过,近日一部仅有5集长度的华语迷你网剧《东方华尔街》横空出世,登陆腾讯视频开播后,凭借豆瓣8.2分的亮眼成绩制霸上半年国产剧市场。

张孝全吴镇宇的这部迷你网剧,凭什么制霸上半年华语剧市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剧集由美资公司福斯集团FOX和企鹅影视联合出品,承制方为刘德华的映艺电视,前者在国际影视业可谓如雷贯耳,拍摄过的美剧如《越狱》《行尸走肉》《24小时》都是风靡全球的精品大剧,此次中美牵手的第一个项目就试水华语迷你剧,敢于且成功地成为了首个吃螃蟹的人,FOX的底气何在?

市场苦注水久矣

华语迷你剧大有可为

注水剧近几年已从行业癣疥之疾逐渐升级到伤筋动骨,在招商、播出效益、制作成本和盈利的几方博弈下,最终牺牲了电视剧的品质,瓦解的却是国产剧在观众心目中的好感度,而今年上半年,传统台播剧爆款为零的尴尬已然部分应验了恶果。

随着诸多媒介纷纷为了抢占受众注意力而各出奇招,臃肿而注水的剧集正在快速被观众抛弃,而迷你剧《东方华尔街》首季只有5集,单集50分钟的篇幅既抓取了电影高能紧凑、台词精悍的优点,又兼具电视剧提供情节纵深、挖掘人性幽微的空间感,尽管制作难度极高,但却是开启国剧精品化之路的一条蹊径。

事实上,在所谓的“观剧鄙视链”中,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站在鄙视链顶端的英剧基本以迷你剧为主。备受国内剧粉追捧的经典英剧《神探夏洛克》《黑镜》《布莱克书店》《是,大臣》等剧,单季集数都为个位数,却丝毫不影响其热度和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截止记者发稿,国产迷你剧《东方华尔街》在豆瓣打分人数已突破7000人,这一数字并不亚于同期播出的台播剧打分人数,足见国内观众对优质内容的旺盛需求和不吝赞美,迷你剧这一类型的前途大有可为。

张孝全吴镇宇的这部迷你网剧,凭什么制霸上半年华语剧市场?

不为IP溢价埋单

近几年,电视剧市场最热的关键词绝对离不开IP剧,诸多爆款大剧的IP剧身份也让其版权价格水涨船高,而在热钱涌入,互联网平台入局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一部好的IP改编权涨至千万并不稀奇,在影视公司囤积IP成风的大环境下,最贵的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版权甚至已经过亿,令制作公司不堪重负。网络文学内容本身就没有一个定价标准,而IP剧的风靡使得行业混乱,漫天要价现象屡屡发生,也滋生了抄袭、违约等各种乱象,而优质、高性价比的IP则是越来越少。

对比网文创作的天马行空,改编剧的落地却不能任性,不仅要遵循相关政策和创作规律,弘扬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倡导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这样很多网文IP的改编既不能取悦书粉,更难以令剧迷满意。

FOX此次就大胆抛弃了IP改编的拐棍,集中力量攻坚原创剧本,挖掘中国好故事。在国产剧的诸多类型中,军事谍战、年代传奇、家庭伦理都不乏佳作,但职场剧由于创作难度较高,多年来却始终是国剧市场中的一块硬骨头,FOX选择在职场剧领域迎难而上,看似是一条险路,最终却成为登顶捷径,而原创故事也让剧情始终保持高度悬念,调动起观众追剧的热情。

张孝全吴镇宇的这部迷你网剧,凭什么制霸上半年华语剧市场?

美资公司搭载东方故事

诚意之作内容为王

《东方华尔街》的自发安利正在呈现刷屏之势,绝不输大电影的豪华明星阵容固然自带流量,但这部剧真正经得起考验还是来自鞋底绣花的创作匠心。

决非披着职场剧外衣的情感伦理剧,题材上挑战高冷的金融商战,情节逻辑自洽、名词术语经得起推敲,其专业性获得了业内人士认可。

剧集以架空的高云城为背景,通过1997、2008、2018年三次金融风暴的交叉呈现,巧妙地剪辑方式引领剧情多次高能反转,人物形象多变,台词句句都是干货且不乏哲思。

在画面呈现上同样不惜工本,音乐、美术、服化道等均做到极致,剧集冷色主基调极具高级感,镜头运用巧妙、画质出色,颇具影感。

张孝全吴镇宇的这部迷你网剧,凭什么制霸上半年华语剧市场?

事实上,FOX作为率先在中国试水原创迷你剧的美资公司,其潜在竞争对手实为Netflix、Amazon、HBO、Hulu等原创内容提供者。这些国际玩家并不缺资金,但想要撬动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首先要克服的是文化壁垒。

FOX对国内电视剧市场有过多年深入观察,市场在优质职场剧领域的题材空白恰好是FOX过往擅长的剧集类型,而职场剧中的金融看似高冷,实则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剧集也将金融市场的专业知识与舆论对大众、市场产生的影响、市民的财务管理等领域紧密勾连。

可以说,FOX并没有在现有国产剧类型的框架内进行二次创作,而是为观众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优秀的米其林三星厨师会为食客提供不同种类的稀有食材体验和丰富的味觉冲击,尽管很清楚熟悉味道更容易让食客接受。但是不断突破市场桎梏,培养全新的观赏感受,正是FOX在《东方华尔街》做的——培养更高层面的观赏需求。

张孝全吴镇宇的这部迷你网剧,凭什么制霸上半年华语剧市场?

尊重观众智商与审美

《东方华尔街》有望破圈层

《东方华尔街》真正达到了一部合格职场剧的全部指标,而艰深的金融题材和紧凑跌宕的剧情也着实拉高了这部剧的观看门槛。

从《东方华尔街》吸引的受众群体来看,这部剧吸引了不少英美剧观众群、高学历入群体追剧,而随着不少专业人士、金融圈、投资圈人士加入追剧阵容,更有经济学家参与剧集讨论,也让《东方华尔街》的受众外延不断扩大。

张孝全吴镇宇的这部迷你网剧,凭什么制霸上半年华语剧市场?

不过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在剧集播放弹幕中,很多网友也留下了“看不懂”的吐槽,相关金融知识缺失造成的理解短板不仅令《东方华尔街》流失了相当一部分观众,更让不少被“安利”来的路人观众望而却步。

不过,就像去年《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同样高能烧脑的电视剧能够风靡一时,随着《东方华尔街》不断扩大影响力,越来越多剧粉开始主动承担起拆解剧集的科普工作,目前知乎、豆瓣等平台上已经不乏解析专业术语、行业背景、台词典故等“知识点”的科普贴。

事实上,风靡全球的英剧《神探夏洛克》,其亮点之一就是首轮看剧无法全部吃透的高级感,很多观众恰恰享受重复刷剧,并不断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而包括《权力的游戏》《纸牌屋》《行尸走肉》在内的剧集,无不选择了这一高冷路线。

张孝全吴镇宇的这部迷你网剧,凭什么制霸上半年华语剧市场?

好剧具有破圈层的实力,在口碑效应发酵下,《东方华尔街》的观看门槛成为全民金融科普的敲门砖,也未为不可。同样不能低估的还有观众的审美,此前观众对烂剧的包容往往来自无饗宴可食的精品缺口。作为制作方更要摒弃“包饺子喂猪”思想理念,电视剧的精品化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当电视剧市场真正开始提供珍馐佳肴时,中国观众同样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高级鉴赏家。

在进口剧供应量不大的过渡期,国产剧若不能尽快摆脱注水弊病,一旦电视剧市场逐步放开,国产剧将会很快失去自己的阵地。导演张睿就认为,“普通观众的审美已经远远超过几年前。他们大量看美剧、英剧,能看出哪些是从创作规律出发的。”编剧宋方金也做出预言,“如果还持续制播长剧,短小精悍的网剧或将一统江湖”。

《东方华尔街》的经验无疑为国产迷你剧、甚至国产剧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案例。在海外公司摩拳擦掌来华试水的大背景下,敢想会干的FOX走在了前面。

张孝全吴镇宇的这部迷你网剧,凭什么制霸上半年华语剧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