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溪上埠鎮:「百年電瓷」變!變!變!「變」出全縣大產業

芦溪上埠镇:“百年电瓷”变!变!变!“变”出全县大产业

上埠鎮一角

芦溪上埠镇:“百年电瓷”变!变!变!“变”出全县大产业

1905年萍鄉電瓷廠在上埠鎮創辦,成為古蹟。

芦溪上埠镇:“百年电瓷”变!变!变!“变”出全县大产业

機碓加工瓷土

芦溪上埠镇:“百年电瓷”变!变!变!“变”出全县大产业

萍鄉電瓷廠首座圓窯建成投產

中國江西網萍鄉訊 記者羅建華報道:40年風雨兼程,40年砥礪奮進。每一個崛起的特色小鎮都是見證者,更是受益者。被譽為“百年電瓷名鎮”的上埠鎮,勇當改革創新排頭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集電瓷產業集群、城鎮功能齊全、生態環境優良於一體的特色小鎮正在悄然崛起。

近日,記者來到蘆溪縣上埠鎮採訪,探秘“電瓷名鎮”的華美嬗變。

打破機制 電瓷產業之路走得更亮堂

上埠鎮位於蘆溪縣西部,袁河流經東部,歷為萍東商埠,故名,因電瓷而興。

劉良元,現年90歲,上埠鎮東方紅居委會居民,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當過萍鄉電瓷廠廠長,他向記者講述了該廠的光輝歷程。

1905年,萍鄉電瓷廠誕生,百年電瓷產業由此奠基。1910年,中國舉辦南洋勸業賽會,萍鄉瓷器是會場最大別管江西館展出的重點。1938年,因抗戰爆發,原設在景德鎮的江西陶業管理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和江西省立陶瓷職業學校遷來上埠,蘆溪電瓷產業第一次實現規模化生產,孵化了“中國電瓷之鄉”的雛形。

1956年第一座倒焰式圓窯建成投產;1957年,該廠產品首次由天津口岸出口前蘇聯,還遠銷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1964年,“PC”(萍瓷)品牌問世。

1978年,該廠獲省“大慶式企業”稱號,開始出口高壓針式絕緣子鋼腳及鋅螺套等附件,S—280瓷橫擔絕緣子被評為本年度電瓷行業優勝產品。1980年,35KV線路瓷11千伏、22千伏高壓線路絕緣子獲省優質產品稱號。1982年,自制真空吸盤上秞機投入生產,出口11KV高壓線路瓷;1984年建成全國最早滾道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廠迎來發展的春天,連年來,每年上交稅收達400多萬元。1987年以來,企業走向困境。萍鄉電瓷廠歷經百年,不斷推進電瓷產業向前發展,只有不斷變革,才能走得更遠。”劉良元如是說。

萍鄉環宇電瓷廠創始人劉環忠介紹,1985年,他擔任紅星村電瓷廠廠長,廠裡創收75萬元,後來,一年比一年紅火,1985年至1989年,紅星村成為蘆溪區的明星村,受到市裡領導表揚。受上埠鎮有關領導的重託,他到面臨倒閉的國營企業萍鄉市二瓷廠當負責人,完成贏利32萬元的任務,通過一系列改革,讓這個100多人的企業活起來了,因改制成功,受到市裡領導表彰。1993年,蘆溪電瓷產業打破固有體制,全國第一家民營電瓷企業——高強電瓷集團誕生。1995年,萍鄉環宇電瓷廠成立,成為上埠鎮首家民營電瓷企業。“當時,我辦廠是為了讓鄉親們富起來,5000元可以入股,發展了129個股東,每個季度分紅。為了保障企業發展有充足的資金,召開股東大會,決定3年不分紅,大部分股東認可了,還有三分之一的股東沒有通過。後來,拍賣了公司,沒人敢接手,我就接手管理,經營得還算紅火。”劉環忠回憶那段創業時光,不禁感慨萬千。

此後,100餘家民營電瓷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地拔地而起,如華通、華鵬、電瓷電器等充分發揮著資源優勢和萍瓷深遠的影響力,為電瓷這一傳統支柱產業浴火重生注入活力,上埠電瓷產業空前繁榮起來。

芦溪上埠镇:“百年电瓷”变!变!变!“变”出全县大产业

電瓷檢驗檢測中心設備

芦溪上埠镇:“百年电瓷”变!变!变!“变”出全县大产业

電瓷生產車間生產自動化設備機器換人助升級

芦溪上埠镇:“百年电瓷”变!变!变!“变”出全县大产业

現代電瓷

芦溪上埠镇:“百年电瓷”变!变!变!“变”出全县大产业

現代電瓷

突顯特擦亮“蘆溪電瓷”金名片

作為“電瓷名鎮”的上埠鎮,如何在產業突圍中續寫華章?該鎮在萍鄉市委市政府、蘆溪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以建設產城融合的電瓷“特色小鎮”為總體目標,致力實現產業、文化、旅遊和生態、生活、生產的融合發展。

上埠鎮下源村夏源電瓷廠廠長王武平介紹,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村裡興辦1家電瓷廠,九十年代發展到4、5家,生產低端的電瓷夾等產品,當初,燒柴、燒煤,後來,改為燒天燃氣,產品上了檔次。現在,該廠主要做廣西、貴州、雲南等地的農網改造的低壓電瓷等產品,大約10%的產品銷往伊拉克、中非等國家和地區,“這些年來,得益於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和‘一帶一路’戰略,也得益於‘電瓷小鎮’品牌,目前,周邊的坪裡村的電瓷廠數量多、規模大,鴨塘村等也有電瓷廠,和我們村裡的3家電瓷器廠,都經營得很紅火。”

“2016年,我們投入600萬元從廣東佛山引進自動生產線,目前有一條高壓電瓷生產線和一條低壓生產線,從原材料到成品,大約20個小時就可以生產出來,生產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也提高了。”下源村富源電瓷廠負責人謝正吉如是說。

為了提升產業競爭力,搶佔市場佔有率,該鎮採用靠大聯強、優化重組的策略,鼓勵企業主動走出去與央企、上市公司、行業龍頭“聯姻”,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強強聯合、抱團發展,引進了中國寶安、港華燃氣、金利華強聯3家上市公司,強聯、華通、海克拉斯、電瓷電器4家進入國家電網公司採購名錄,與西安電瓷研究所、湖南大學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拓寬產學研結合發展路子。

突出科技創新,積極研發新工藝、突破新技術,提升產品檔次和質量,電瓷產品科技含量大大提升。組建了江西省電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項科研成果通過了省級以上鑑定;星海電瓷製造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了國際領先的機械強度550kn瓷絕緣子;強聯公司最新研發00kn-550kn長棒形瓷絕緣子,是國內第一家採用國產設備生產此係列產品的廠家。海克拉斯自主開發70-420kn各等級產品,並相繼開發了xsp系列的三層傘型耐汙絕緣子,填補了國內的空白。

該鎮進一步加快電瓷產業科技創新步伐,大批企業引進了專業技術人才,自主研發各種高壓電瓷套、電站絕緣子有40多個系列600多個新品種,產品遠銷到東南、歐美、非洲等國家。

百年電瓷薪火相傳,鑄就了獨具意韻的“電瓷文化”,40年砥礪奮進,繪就了“電瓷名鎮”的華美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