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格鬥界影響力巨大的UFC中,看不到泰國籍選手?

秋悟7


主要是規則限制不同,與兩種比賽在當地的影響力不同。首先泰拳是以拳腿肘膝為進攻的格鬥術,在泰國是最最受喜愛的格鬥術,也被譽為最強站立式格鬥術。很多貧窮的選手可以通過泰拳改變生活。而UFC是綜合格鬥的比賽,可以使用泰拳、散打、拳擊、巴西柔術等多重格鬥術。泰拳只是綜合格鬥術中的一種,屬於站立搏擊術。頂尖的泰拳選手征戰UFC的話,站立擊打很強,但是地面技術幾乎不會,所以必須要進行柔術還有摔跤的訓練,而在泰國打出名氣的泰拳手一般都不會輕易的去改練綜合格鬥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少有泰國選手打UFC的。

但是早年打過泰拳比賽並且取得好成績的選手,後來進入UFC並且取得好的名次的選手還是很多的,比如綽號“蜘蛛人”的安德森席爾瓦,他在15年前就開始進行泰拳比賽,在2003年4月12日舉行的“Storm 泰拳”比賽中,安德森僅僅用了2分57秒就KO了對手。在高水平的純泰拳賽事中,能取得一回合KO 的成績,其拳腳功底紮實可見一斑。後來進入UFC創造了最高連勝記錄,成為了稱霸一時的中量級冠軍!

以上僅個人淺見,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祝生活愉快~


搏擊先鋒主編


首先你先搞明白一個問題,並不是泰國選手不行,事實上泰國選手在搏擊與拳擊方面取得成就要遠遠高於中國的。可為什麼偏偏格鬥不行呢?這大概分為三個原因:

1.泰拳文化決定了這種現象存在

泰拳作為擁有近500年發展歷史的拳種,可以說是近戰搏擊術的古老拳種了(中國散打也才就1979才開始有個雛形並嘗試試行),是站立搏擊最典型的代表,“站立”就決定了泰拳自發展初期選手博弈一個最核心的基礎思想即是站著打,以拳、腳、肘、膝和摔跌為技術核心,擊倒對方為最終目的,所以這就形成了泰拳的核心要素文化,選手們經過一代一代的經驗總結,大力開發了“拳、肘、腿、膝”在擂臺上實用的技戰術,除此之外泰國著名的“侖披尼”、“南咖隆”拳場成為了泰國拳手心中的聖地,也成為了數萬計想要通過打拳成名的泰國青少年的造夢場,所以這種“技戰術體系”、“賽事晉級制”經過五百年發展、演變形成了現在的泰拳文化緊靠一個毫不相干的國際賽事去改變整個泰拳文化,讓他們跳出固有訓練模式去加強格鬥地面技術、加強MMA的青少年培訓?這是不可能的!

2.偶像文化的根深蒂固

想引導一群人你就得樹立一個榜樣,比如李連杰《少林寺》之於少林功夫的影響、吳京《太極拳》之於太極拳的影響,金庸之於武俠迷的影響,這些時代的領袖造就了一代甚至兩代人對一種文化的狂熱。所以咱們來看看泰國青少年心中的習武偶像都是誰,當然是征服日本拳壇的播求、6年不敗的傳奇雅桑克萊、花招天王善猜、橫掃《崑崙決》、《武林風》、GLORY的西提猜,而這些偶像無一例外全是站立搏擊的好手,你讓一個少林功夫迷去學巴西柔術、讓日本空手道狂熱愛好者去學散打,讓一個泰國選手去學MMA,這顯然是違背偶像文化的,至少從現在看來UFC擂臺上出現知名的泰國選手估計還得幾年。

3.UFC的影響力沒有你想象的大

UFC在2001年被Zuffa, LLC收購之後才有了規範的發展,也就是到現在而言真正的黃金期其實沒有幾年,也就是白大拿執掌團隊的這幾年才在國際上取得了一定的影響力,而這個影響力多在歐洲,其實在亞洲這些站立搏擊文化比較濃郁的國家起開始並不在UFC的宣傳範圍之內,中國市場也就是近兩年才對UFC賽事開放,在上海寶山打了一兩場,所以信息流暢度、互聯網化相對於比較落後的泰國,接觸這些國際主流賽事的機會並不多,更別說去了解、學習了,也許未來有一天隨著UFC的不斷壯大、推廣會深入影響到東南亞國家,但至少現在而言泰國青少年們顯然對格鬥不是那麼感冒,如果一旦他們出現新的格鬥偶像,像題主所提的疑問也將不復存在,泰國選手在訓練的刻苦度恐怕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做到。


格鬥天地


首先,要知道UFC是一項非常綜合性的格鬥競技,對格鬥運動員的要求非常高。想要站在UFC頂端,就要有高超的站立式擊打技術、摔法及防摔和地面纏鬥技術。雖然說超強的站立式擊打技術能夠彌補地面纏鬥技術,但是也彌補了多少。小鷹(摔法一流)vs嘴炮(站立式擊打技術一流),結果小鷹完勝嘴炮。

泰拳手的站立式擊打技術非常強,但是防摔和地面纏鬥技術非常差,很難能夠在UFC打出一片天。

泰拳手注重站立式擊打技術,不注重地面纏鬥技術、摔法、防摔。

眾所周知,中國搏擊迷們都熟知泰拳王的厲害,在自由搏擊場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泰拳王的代表性人物有:播求、雅桑克萊、西提猜等。泰拳王的殺傷力都非常強,但也有不足之處,不擅長快速移動且不靈活,很容易吃歐美頂級搏擊運動員的虧。

泰拳手的站立式擊打技術在格鬥術中,屬於上層的。但是也非常容易被摔,在UFC比賽中,會容易被對手壓制住。

UFC對格鬥選手的要求高。

不是任何一位格鬥運動員都能夠參加UFC的比賽,需要經過UFC高層人員的觀察後,覺得滿意,才有可能讓被識中的格鬥運動員打UFC,覺得OK了,才正式簽約。

像中國格鬥運動員,能夠征戰UFC的格鬥運動員,屈指可數。李景亮作為中國格鬥運動員的代表性人物,就知道練習綜合格鬥有多麼累。

像泰國只能夠培養泰拳王(站立式規則比賽),很難培養出綜合格鬥運動員,經濟能力所決定。


魂遊體壇


人種決定的,泰國人身材矮小 ,在擂臺賽上無法和身強體壯的歐美人,黑人抗衡,整個亞洲人種其實都一樣,先天條件不足,UFC或者自由搏擊,重量級拳擊擂臺上亞洲人都吃虧。歷史上亞洲各國發明瞭各自的武術格鬥術,通過武術技巧可以打敗不會武術只靠蠻力的歐美人,但是現在歐美人也會亞洲的武術格鬥技巧後,實力同等情況下身材瘦小的亞洲人就吃虧了,不過UFC比賽各國選手無論是站立格鬥術還是地面纏鬥用的基本都是源自亞洲武術,現在普遍流行站立用泰拳,倒地用柔術。


雷王15


看了下幾個回答,很多從文化,底蘊上來說的。

我從技術特點上來分析一下吧。

事實上在ufc219的副賽上,出現過一個美籍泰國裔的泰拳手,沒記錯的話應該叫“沃特森”。

為什麼ufc沒有泰國拳手,主要原因還是泰國人很少有練其他國家流派格鬥術的。主要還是泰拳為主,近十年有吸收拳擊技法的傾向。但也只是輔助拳法上的缺點,其泰拳的整個技法框架沒有做出改變。而泰拳是最不適合綜合格鬥的站立技。

別的站立技法,比如荷式踢拳,在ufc揚名的不在少數,嘴炮算是最成功的一位了。散打,越南裔美國人康李也憑藉散打技術在ufc捲起一陣浪潮,當然康李還有美式踢拳的底子,並不是純散打技術。拳擊,馬胖,霍利霍爾姆等等。基本上憑藉拳擊技術,沒說橫掃天下,奪冠稱雄,也算是一代名將了。但泰拳就是不行,少數幾個天賦異稟的拳手,偶爾信手拈來玩幾下還得有的。比如蜘蛛,骨頭。事實上,象蜘蛛和骨頭這種體型極其誇張比例的拳手太少了,換個人象蜘蛛那樣肘反向從下往上撞也能KO對手的,別說別的ufc拳手,就是泰拳比賽中也看不見這樣的肘法。

泰拳之所以被我認為是最不適合綜合格鬥的站立技法,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摔。

你可以不太懂地面技,但你必須要保證自己很難被摔倒。不然就算是溫頓,鱷魚,瑪雅這樣的純柔術拳手,把你脫地上你就完蛋了,事實上象溫頓為代表的柔術流拳手,在沒能摔倒對手的比賽中,都是鼻青臉腫的點數輸掉比賽。

我們不妨來看看在踢拳賽事中獲得最牛逼戰績的泰拳手代表播求。在和一龍(說是民間格鬥術,實際上是一個散打基礎的拳手)一番戰中,第一回合就被一龍摔倒了三次,可想而知和那些ufc拳手對抗,會被摔成啥樣?

泰拳技法的特點硬抗,硬碰硬,估計也沒啥格鬥術能與之媲美了。肘膝技法的大規模運用,也使技法更傾向於近身擊打,而近身恰恰摔跤技法最喜歡的距離。

十字固女王面對拳擊出身霍利霍爾姆風騷的走位,一次一次的撲擊對方都失敗了。始終和你中遠距離遊鬥,隆達羅西也就始終無法摔倒對手。

而泰拳技法,為了最大力度,最高效連擊腿法的特點,勢必需要重心偏後(另一種腿技見長的格鬥技,跆拳道,那重心更靠後,也就更不適合了)。這就導致習練泰拳技法的拳手,學的越精,學的越深。其走步式的三宮步步伐,練的水平越高,而移動變得更慢。

移動慢,站立時可以和你拼拳腳,並在接近時,迅速的多次踢擊,造成對手負傷(泰拳手在踢拳賽事中KO率並不高)。但面對摔跤技法,泰拳技法就顯得無所適從了,不但不會摔,還不能快速脫離對手攻擊範圍。因此泰拳技法實際上很難適應綜合格鬥這項運動。即使少數泰拳技法在ufc比賽中,也純屬偶爾為之,出其不意。事實上跆拳道的二踢腳也在ufc中出現過,並直接爆肝KO對手。

總而言之泰拳技法不適合綜合格鬥這項運動。而泰國人又專心習練泰拳,因此ufc擂臺上很難見到泰國人也就很正常了。


綠城大叔


因為泰國選手發展好泰拳就足夠在世界搏擊界立足了。不像很多中國選手不好好發展學習中國功夫,一會跟著別人跆拳道,一會跟著別人泰拳。從沒有想過把國術發揚光大。


湘西國術劉成


UFC所有冠軍用的都是兩種格鬥技術,拳擊加巴西柔術。只有一個高手無限接近ufc冠軍,他就是康李,真正的散打王


風林火山2688


泰拳沒有地面技,是站立格鬥


華山論劍155799713


因為人家那邊玩站立的多,mma不流行


還是綠箭好吃


比賽,選手們是按規則進行訓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