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盤否定高考的不是蠢就是壞,高考對改革開放40年貢獻突出!

批判高考的聲音這些年的聲音這些年一直都沒停下。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高考嚴重的抹殺了中國孩子的天性,沒有因材施教,使得中國孩子的創造力遠遠裡落後於國外孩子,認為應該施行素質教育。甚至極端的人認為應該廢除高考。

當然這是非常不合適的,也是不合事宜,至少在一段時間,高考是必須長期存在下去。因為高考是改革開放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40年的高考因為高考對於國家或者個人的正面影響巨大!

第一 公平的選拔 公平理念的鞏固

如果在中國現階段國情中選擇一場最公平的考試,那麼一定是高考。不管是之後的考研,考公務員還是其他考試,其嚴格程度,透明程度是比不上高考。1977年9月,中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偉大小平同志,以“自願報名,統一考試,擇優錄取”十二個字指導考試,從此以“分數論打破了血統論”,雖然有侷限性,但是是歷史的大進步。確定高考公平性的基礎。從此,不管官賈大紳的孩子,還是貧困群眾孩子。只要進入考場,那就是公平的。隨著高考恢復,公平公正公開這種價值觀念也慢慢的深入人心。

全盤否定高考的不是蠢就是壞,高考對改革開放40年貢獻突出!

第二 社會階層交流橋樑

不可否認,以經濟能力社會能力為劃分的話,社會是有階層劃分的。這是正常現象,但是最可怕的是階層的固化。沒有希望是最強大的。而高考是一個相對不錯的階層交流橋樑。40年前有一大批知青,普通群眾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命運,現在也有很多通過高考實現的自己夢想。這是不能否認的。1977年恢復高考開始,一根“指揮棒”改變了中國。40年來,高考伴隨著民族的記憶,記載了整個社會的變革,數以億計的青年學生通過高考走進了另一種人生。

第三 選拔了一大批科研人才,支持國家建設

中國經濟能在改革開放40年的時間發生巨大的變化,是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在改革初期,經濟建設初期,最缺的是人才。當時最普遍的現象是,科研工作人員年齡偏大,人數缺少,知識斷層,甚至在進口一臺國外機器的時候,全國找不到幾個人會用。更可惡的事情就是,國外黑心企業用淘汰機器冒充新機器來矇騙中國企業,這樣事情也時有發生。高考通過人才的輸送,為中國社會建設一直有些很大的貢獻。 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哪個國家擁有人才上的優勢,哪個國家最後就會擁有實力上的優勢。

全盤否定高考的不是蠢就是壞,高考對改革開放40年貢獻突出!

第四對知識尊重,人才的尊重

曾經有一段時間“讀書無用論”大行其道。認為知識不如金錢來的實際。90年代以來,在經濟大潮衝擊下,金錢成為衡量人的價值的標準,讀書無用論的思潮重又悄然泛起。實際上,知識不一定能帶來金錢,但是會對人的性格,胸懷,品質有個巨大提升。知識不一定會帶來金錢,但是可以開闊眼界,會拓寬人生的原則。

全盤否定高考的不是蠢就是壞,高考對改革開放40年貢獻突出!

第五樹立競爭意識

培養人的 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是教育重要內容。孩子競爭意識的培養必須通過正面教育實現,督促孩子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堅持訓練,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高考競爭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競爭,使個人完善,使群體上進,使社會發展。1977恢復高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拐點,也是中國追趕世界的拐點!

很多時候高考是寒門子弟向上攀爬以期改變命運的一個奮鬥剪影;“讀書無用論”,高考廢除的說法死灰復燃,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信號。

各位怎麼看高考對待個人的影響呢?

覺得高考對自己人生影響大嗎? (多選)
0
0%
非常大
0
0%
一般般
0
0%
非常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