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项目招商带来腾飞之势

房县:项目招商带来腾飞之势

房县:项目招商带来腾飞之势

参加十堰市2018年二季度项目拉练的代表观摩房县诚玺电子项目

位于房县东城工业园区内的诚玺电子,是2017年10月招商引进的一家科技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主要从事手机玻璃盖板、光学玻璃、触摸屏、液晶显示屏及玻璃制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制造等技术开发、生产销售和货物进出口业务。主要战略合作伙伴有中兴、TCL、京东方等一线品牌客户。

“公司从沿海内迁房县,是看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8月1日,房县东城工业园诚玺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翁定波说,“保守估计,公司未来每个月产值不低于1200万元,诚玺电子将从房县上市。”

大招商推动产业发展

翁定波的信心来自于诚玺电子落户房县后,日渐向好的发展势头,也来自于房县近两年来在招商引资项目上展示的强大决心。两年时间,房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内,入驻企业由2016年的不足十家企业增加到如今的30多家,发展势头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

房县经济与信息化局副局长杨韬说,自2017年以来,房县紧扣项目建设主线,狠抓项目落地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既招引前端产业,又承接产业转移,以大招商促进大产业、助推大扶贫。”

2018年元至6月,房县通过实施招商“推动工程”、项目“带动工程”、投资“拉动工程”三大工程,全县招商引资、项目争取、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态势良好。全县新招引项目37个,项目注册31个,在十堰市第二季度项目拉练中,房县排名第二。

房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荣彩介绍,在2017年以前,房县在项目招商上遭遇瓶颈,“本地产业形势无吸引力,外地客商不愿进来。”

早在2008年,房县就谋划布局了工业园建设项目,在县城周边布局一园三区,分为东城工业园区、北城工业园区和西城工业园区。项目在土地整理完成后的近十年时间里,东城工业园区仅入驻10家企业,北城工业园区仅入驻一家企业。

2017年,房县县政府下定决心加大招商力度,以重资产建设方式,推动企业厂房建设。“为入驻企业建好厂房,完善配套,企业可以直接拎包入驻。”杨韬说。

2017年10月,走南闯北多年的十堰人翁定波来到房县考察。在与房县领导接洽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翁定波就决定将公司从上海内迁房县。

翁定波有着多重考量:制造业向内陆转移是国内大形势,十堰位于重庆、西安、郑州、武汉的中心地带,电子产品交付货不超过500公里;十堰近几年主抓项目建设的战略决策让各县市区都表现出极大的招商热情;手机产品需求量大,更新换代快,十堰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市场。

签完合同,2017年11月,厂房建设破土动工,2018年6月15日,诚玺电子建成投产。翁定波说,“地方政府这样的建设速度在全国各地都极为少见,为了服务企业,房县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委会,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提前考虑,及时处理。”

杨韬介绍,为了加快房县经济发展,房县全面统筹,在昔日的荒坡上削峰填谷,平整场地,投资布局了一园三区建设项目。

工业园区的建设,极大地缓解了房县工业用地矛盾,让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得以顺利落地。目前,整个工业园已进驻企业30余家。

房县:项目招商带来腾飞之势

除了工业园,房县还招商投资建设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天龙石墨碳业硅碳负极材料生产、金裕石材、上海海联食品、葵花药业等,各行业蓬勃发展。房县经信局资料显示,2018年,房县拟进规企业达到17家。

小车间支撑大扶贫

房县:项目招商带来腾飞之势

8月1日,化龙镇化龙村村民高红刚正在菜园摘蔬菜。晚上,这些蔬菜将被运往东城工业园湖北渝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于生产酱腌菜。

渝川公司是2017年8月房县招商引进的一家集农业种植开发和专业研发、生产销售酱腌菜、调味品于一体的科技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企业于2018年6月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1.5亿元,利税2000万元,带动就业120人,带动农户5000户增产增收,带动2000户精准扶贫户脱贫。项目于2018年6月初正式竣工投产,除西藏、新疆、台湾外,全国各个省市经销代理商网络已全面建成。

高红刚是化龙村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渝川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投入运营后,他将自家的2亩多地全部种上了蔬菜。“以往种的菜零星卖了点出去,更多的菜地目前还没见到收益,按公司的说法,脱贫不成问题。”高红刚说。

目前,渝川公司已建成蔬菜基地8500亩,覆盖全县13个乡镇、33个村、7000余户,其中精准扶贫户1907户。

渝川公司总经理郭宝义说,公司选址房县,正是看中了这里的蔬菜生产能力,依托农户,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础。“借助精准扶贫战略,以企业带动贫困户种植蔬菜,通过深加工让产品远销国内各个省市,企业获利,贫困户也得以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是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市政府中心工作,房县的招商引资项目也在扶贫工作上作出了努力和探索。”杨韬说,在工业园内,诸如光宏电子、凯龙机电、兆丰实业等一大批新入驻企业都在各个乡镇建起了扶贫车间,发展起订单产业。

“以项目带动企业,以企业助力扶贫,是房县当前项目建设的重要探索。”杨韬说,目前,房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县建成27个扶贫车间。企业与扶贫搬迁户直接签订用工协议,工资做到及时结算,保障搬迁户获得稳定工资收益,实现企业与搬迁群众双赢。

房县:项目招商带来腾飞之势

房县红塔镇利用县级先行先试支持的5家企业,已建成李湾日用品扶贫车间、党湾兆丰电子扶贫车间、谢湾食用菌扶贫车间,吸纳易地扶贫搬迁户50余人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达2000元。

为确保搬迁户搬迁入住后顺利脱贫致富,房县紧跟市场需求,充分挖掘本地人力和资源优势,办成了一批有效益、带动强、可复制的扶贫车间,实现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闯出了“小车间支撑大扶贫”的新路子。

在扶贫车间项目选择方面,房县以经济效益为先,将市场销路好、订单充足、劳动密集、生态环保的项目引导到安置点周围,实现搬迁户在家门口就业。

李慧琴是红塔镇李湾村村民,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家中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她只能留守家中照看一家老小。2018年年初,日用品扶贫车间在李湾村建成后,她每天可以在零散的时间里,到这里工作三到四个小时,一个月可挣到1000多元钱。

“扶贫车间极大地方便了有劳动能力、脱贫意愿强烈,但家中有老人、小孩需要照料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体,有效降低加工和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其社会效益发挥。”杨韬说。

房县:项目招商带来腾飞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