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疫苗是免費接種,爲什麼不能退回到統一生產統一調撥?

既然疫苗是免費接種,為什麼不能退回到統一生產統一調撥?

問題疫苗案發生之後,引起社會輿論高度關注,兩位大領導接連批示,吉林省和長春市也都行動起來了,長春長生已經停產,十五名高管已經被警方控制,開始調查,股票更是連續跌停,並公告有退市風險。很顯然,長春長生這家疫苗行業的霸主已經走到頭了,就像當年的三鹿一樣,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但同時,也像很多人質疑的一樣,長春長生雖然已經受到了嚴厲的處罰,接下來可能還會有刑事處罰,但和長春長生一樣被爆出存在問題疫苗的武漢生物,至今仍然沒有進一步的被處罰的消息,當地食藥監也只是在這次輿論風波之前公告進行處罰,處罰也不重,只是收繳違法所得而已。

實際上,長春長生的問題分兩個,一個是最近被檢測出的狂犬病疫苗效價不合格,另一個是2017年11月被檢測出百白破疫苗有一個批次不合格,涉及25萬支。而武漢生物雖然這次雖然沒有被查處狂犬病疫苗的問題,但百白破疫苗不合格的共有40萬支,主要銷往河北和重慶。

此次案發之後,就有人提出,應該參考此前重慶整頓出租車市場和山西整治煤礦開採混亂局面的經驗,由國企接管長春長生,並逐步強行對整個疫苗生產和銷售環節完全國有化,徹底解決疫苗產銷過程中的潛在風險。但武漢生物本身是一個國有企業,就讓這個方案顯得有些尷尬了。

既然疫苗是免費接種,為什麼不能退回到統一生產統一調撥?

武漢生物的上級企業為中國生物,而中國生物的上級企業為國藥集團,國藥集團是央企。也就是說,武漢生物是疫苗生產領域的國家隊中國生物的下屬企業。

按照中國生物的官網上的介紹,中國生物下轄北京、長春、成都、蘭州、上海、武漢六個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微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北京中生國健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吉林博德醫學免疫製品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壇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75億元。

但在疫苗這個不容有失的領域,武漢生物作為一家國企也被檢測出了問題,而且還是給新生兒接種的百白破疫苗,這當然是說不過去的。作為名正言順的國家隊,本應當是這個行業的最後一道底線,卻和長春長生出了一樣的問題,當然是非常令人失望的。所以,才有人質疑,為什麼只查處長春長生,而沒有查處武漢生物?這是合情合理的。

那麼,武漢生物作為國家隊,為什麼會出問題呢?其實也不那麼難理解。因為武漢生物雖然是央企下屬企業,但它已經是央企的三級企業,其“國有”屬性相對來說,已經弱了很多,很多時候,行為方式也是比較市場化的。因為,在國企的體系裡,層級越是向下,越是要用效益說話,只能把效益放在第一位。

既然疫苗是免費接種,為什麼不能退回到統一生產統一調撥?

上海在此次問題疫苗案中能夠獨善其身,其關鍵在於統購統銷,儘可能減少中間環節,也就可以對整個從採購到注射的全過程進行監管,所以相對而言安全性更高一些,不太容易出現問題。所以說,統購統銷是應該走的一步,而且最好是全國範圍內的統購統銷,以此來避免中西部省區面積大,運輸成本高的問題。

其實,統購統銷也還是不夠的。因為疫苗接種是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疾病防控的,而且又是國家免費接種,是完全公益性的,所以生產這些國家免費接種的疫苗的企業,應當完全國有化,並且完全公益化,由國家根據需要進行統一生產、統一調撥。

簡言之,就是這個領域完全放棄市場化,退回到計劃經濟狀態。這樣,可以讓整個行業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完全放棄對利潤和效益的追求。把改錯了的改回去,也是深化改革,不妨就從這個領域開始。

進而言之,現在雖然在很多領域還有很多國企,有些體量還很大,但對不同領域的國企來說,在監管和考核的時候,不應該使用完全相同的標準,尤其是不能完全用經濟效益,也就是創造利潤的能力來衡量其貢獻。比如在醫療衛生這樣的領域,就不應該過度的市場化,過度鼓勵競爭,而應該始終堅持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