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隨感隨想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我在課本上無數次地講過。它集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於一身。能成為世界之最,這是中國智慧的結晶和體現。這一次我不再紙上談兵,我親眼目睹了它的壯觀和雄偉。一條大壩截斷長江,一眼望不到邊。壩上一個個橘紅色的起吊閘門像金剛一樣。可惜不是放水的時候,否則將是怎樣的壯觀!

三峽大壩隨感隨想

乘觀光電梯登壇子嶺,電梯兩側,各色小花在陽光下開得好看。電梯一程又一程,不禁讚歎這設計的精巧,不禁感嘆這科技的力量。登上罈子嶺俯視,整個三峽工程盡收眼底。到了閘口處,導遊讓我們去辨哪個方向是河流的上游,哪個方向是河流的下游。這就等於問那邊是東方哪邊是西方。我已經徹底沒了方位感。

細看船閘出船處,我想逐級降低的是船向下游去,逐級上升的應是船向上游來。這樣便辨出東西的方向來。我向東邊看了看,又向西邊看了看,下意識裡還是覺得東是西,西是東。導遊說莫問東西,只論左右。

三峽大壩隨感隨想

為了這五級船閘的修建,歷時九年鑿開了一座山,是很另人震撼的事情。截流紀念園去的太匆匆,走馬觀花都稱不上,一直趕時間,為了趕下午車溪的景點,可還是沒能趕上。是為遺憾。幾次行過西陵長江大橋,看拍的照片橋柱與山齊。這裡的工程都是宏大的、壯闊的,讓你可以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不由就會發出“人定勝天”的感嘆。

三峽大壩隨感隨想

到三峽大瀑布時,已經是下午五點鐘。景點四點半就停止了檢票,由導遊幾經交涉,方得通融。坐電瓶車行半程,到園門,三元錢買雨衣鞋套,為穿越大瀑布做準備。自園門到大瀑布還有一半的行程。回程的人多,去程的人少。來的晚有來的晚的好處,沒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可以幽賞。

漸進山中,和三峽人家景點相比,此處的山更野更天然,樹藤亂生。有一處,半邊山似要向溪中傾下來,樹都斜生,藤皆倒掛,應該是什麼時候發生過山體滑坡。還有幾處有瀑布流過的痕跡:懸崖峭壁,巖面光滑,有水的流痕。若是逢著下雨,在這山裡走,是會有些怯懼的。特別是在平原生活慣了的人。有那麼一瞬我竟然怕忽然地震。

三峽大壩隨感隨想

從三峽大壩歸來,宿秭歸。秭歸是新建的秭歸。屈原的故鄉,那個詩歌的發源地因為三峽大壩的修建而永遠沉到了江底。又想到前幾年看的一個記錄片:滿載魚卵的白鰭豚溯游而上去回三峽繁殖,可是三峽大壩截斷了它們回去的路,有一隻撞死在大壩上,有一隻撞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我的心,不覺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