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漁民捕獲巨型黿 專家稱其浮出水面預示颱風

“我們村有人捕獲一隻巨型的鱉科動物,但仔細看又不像鱉,不知到底是何物?”7月29日,市民陳先生致電溫州鹿城區農林水利局求助。經鑑定,陳先生說的動物為黿,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因大量捕殺而瀕臨滅絕。

據瞭解,黿盛夏喜上岸乘涼;寒冬伏水底冬眠。它最大的本能是,不僅能用肺呼吸,而且能用皮膚呼吸;甚至能通過咽喉吸取氧氣,在水中長時間生活。專家稱,黿浮游水面,肯定有颱風。記者從市氣象部門獲悉,本週將有颱風生成,而且不止一個。7月29日,執法人員對這隻黿予以放生。

温州渔民捕获巨型鼋 专家称其浮出水面预示台风

黿是鱉科動物的一種,中文俗名:藍團魚、銀魚、綠團魚。陳先生反映的黿,是前天晚上由藤橋選岙村漁民張某在甌江臨江段捕獲的。

温州渔民捕获巨型鼋 专家称其浮出水面预示台风

“夜裡我在漁船中看到江面有東西漂浮著,當時捕獲時感覺特沉,我費了好大勁才提到家裡來。”張某告訴記者。

温州渔民捕获巨型鼋 专家称其浮出水面预示台风

動物專家表示,不同於中華鱉,黿體型較大,吻部極短,而中華鱉吻部長而尖。它主要分佈於雲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保護等級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

温州渔民捕获巨型鼋 专家称其浮出水面预示台风

鹿城農林水利局專家介紹,目前存在世界的黿現活體只有5只,野生估計200只不到。2010年,永嘉曾有漁民捕捉過一隻約15公斤重的黿,後放生。

温州渔民捕获巨型鼋 专家称其浮出水面预示台风

專家稱,黿浮游水面,肯定有颱風。記者從市氣象部門獲悉,本週將有颱風生成,而且不止一個。

温州渔民捕获巨型鼋 专家称其浮出水面预示台风

7月29日,執法人員對這隻黿予以放生。

温州渔民捕获巨型鼋 专家称其浮出水面预示台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