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影片《大而不倒》是HBO的紀實性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聯合救市的過程。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代表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的主要人物有四位:財政部長漢克 保爾森,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蓋特納,美國證監會主席考克斯。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伯南克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蓋特納

影片一開始,擺在保爾森眼前最急迫的問題就是------如何拯救位列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的雷曼兄弟 ?

在雷曼之前,美聯儲已經提供了300億元的擔保讓摩根大通收購了貝爾斯登,幾乎同時房地美和房利美又陷入困境,而兩房關係著千萬普通人的住房問題,並且中國和俄羅斯也購買大量的兩房債券,為了局面穩定,也為了保證中俄的投資利益,所以當局決定將兩房國有化。

也就是說,雷曼之前,國家已經出手救了貝爾斯登,救了房利美和房地美。

伯南克與保爾森面對雷曼的危機,統一的口徑是,不再直接出資幫助雷曼,只負責牽線其他機構對雷曼進行收購和幫助。

因為作為伯南克和保爾森來說,他們必須面對公眾的質疑,是否拿納稅人的錢去接管一切華爾街留下的爛攤子。

所以,他們不想留下當局會接管一切的印象。

而事實上,雷曼一直覺得,你保爾森既然救了兩房,救了貝爾斯登,那你也不可能不救我!畢竟我體量這麼巨大。

所以,當雷曼兄弟的CEO富爾德看到雷曼的股票一天之內跌了21%,自己個人損失了9000萬美元之後,馬上打電話給保爾森,請求他牽線搭橋給巴菲特,希望巴菲特投資雷曼,以巴菲特的名望和信譽提升市場信心,同時也緩解資本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巴菲特同意投資,但要求單價為40美元一股的優先股,並要求分紅9%,總價要達到40億美金。

當時雷曼兄弟的股價在37元左右,富爾德總覺得巴菲特出價太狠,自家股價不久前還曾在66美金一股,這是被嚴重低估了。所以,非常強硬的拒絕了巴菲特。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而以後發生的事,會讓他後悔莫及錯失這次機會。

因為和巴菲特的談判失敗,而此時市場的靈敏投資者從兩房、貝爾斯登以及雷曼的股價中,已經嗅到了資本寒意,開始做空雷曼。

而到了2008年6月份,雷曼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雷曼一季度鉅額虧損28億美元.

雷曼股價從37美元跌到了15美元。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此時還有韓國發展銀行,美國銀行,英國的巴克萊銀行對雷曼有興趣。

韓國方面談判的代表正是雷曼的前員工,而此時的雷曼CEO富爾德已經方寸大亂,昏招頻出。

本來下屬和韓國銀行互相之間正談得很有誠意,但富爾德一再打亂談判進程,不斷電話進行瞎指揮。最後竟然直接衝進談判室,不顧下屬之前談的成果,以大欺小,把韓方代表當傻子,非要對方把房產部份的不良貸款也買了。

韓國銀行出的價格真的算良心價了,當時雷曼股價15美元左右,韓國人願意出價20-25美元,但要求將房產貸款的不良資產剝離。

而富爾德一進來就要求對方以更高的價格來購買,並且還要接收房產的不良貸款。韓方代表氣得拂袖而去,只留下一臉茫然的富爾德。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韓國人離開的消息反映在股價上,就是第二天雷曼的股價從15美元跌到了7.79美元,大幅跳水。

而此時保爾森、伯南克、蓋特納們得到的壞消息還有,美林銀行也快要保不住了,而最壞的消息來自於AIG友邦保險公司,這個覆蓋了無數人養老金的保險業巨頭,也因為給幾乎所有銀行的次級貸款都投了保險,而這些次級貸款一旦違約,保險公司就要理賠。

而現在的形勢,次級貸開始爆雷,AIG必須賠付銀行,而全球那麼多的保單同一時間內賠付,AIG肯定拿不出來,會面臨破產。而此前投保的全部銀行,因為得不到賠付,也會造成破產,整個金融系統都會完蛋。

所以,保爾森看到美林銀行私下和美國銀行達成協議,撬了雷曼的牆角,也就顧不上責備了,要美林務必談成,保住一家算一家。

而雷曼此時只有一個機會,就是英國的巴克萊銀行。

為了務必達成這一收購,保爾森自掏腰包包機帶領團隊冒著大雨從華盛頓飛到紐約,召集九大銀行的CEO們開會,針對如何幫助雷曼度過危機。

這些投行大佬們一個個趾高氣昂。一副憑什麼的面孔。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保爾森很強硬:我就直說了吧,反是不出力的都會被記下來!

表示,如果週一開市之前拿不出方案,雷曼就會破產。

CEO們馬上開啟了商量拯救方案模式,就在和投行大佬們鬥智鬥勇之後,各大銀行都願意拿出真金白銀對雷曼進行擔保,巴克萊銀行那邊也拿出了收購方案,幾個通宵都沒睡的人們剛放鬆一口氣,那邊巴克萊銀行的監管機構-----英國金融監管局通知保爾森,英國方面不願意進口毒瘤。

等於這次併購陷入死局。

保爾森打了無數個電話,想了無數個辦法,找了無數個人,最終還是無法說服英國當局。

留給雷曼的,只有破產這一條路了。

2008年9月15日週一,雷曼兄弟宣佈破產。

全球金融市場一片驚魂。

股市暴跌,投資者紛紛撤資,從高盛到大摩,幾乎所有的銀行都開始資金緊張,雷曼的破產迅速影響到了所有的銀行,整個信貸市場開始受到重創。

還有那個隨時有可能爆雷的友邦保險AIG。

AIG如果出事,整個金融系統都要完蛋。

當時的情況有多嚴重?

就連通用電氣這種實體公司都因雷曼破產而遇到了營運資金無法週轉的困難,如果通用如此,那意味著幾乎整個製造業、商業都陷入了缺錢的狀態。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保爾森一天之內都在救火,接了無數的電話。

深夜,已經連續幾天幾夜沒有睡眠的保爾森依然睡不著。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他對妻子說:你知道現在情況有多嚴重嗎?

“全世界沒有一家銀行能付得出全部的存款額,全靠信用在運作。

而現在我們的銀行都差一點就完蛋了,如果其他的銀行信不過他們,不再提供同業貸款,幾小時內一切都玩完了!

人們會擔心自己的錢到底安不安全。全跑去取款,銀行大排長龍,櫃員機被砸。

幾周後,

店裡連牛奶也沒有了!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蓋特納也一夜無眠,清晨緊張的專門跑到地鐵口。看到源源不斷從地鐵口走出的上班族仍然和往常一樣多時,蓋特納才鬆了一口氣。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蓋特納打電話給保爾森,難掩激動:“我在街上,人們照常上班。沒人知道天要塌了!”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非常諷剌的是,新聞上仍然在播出著華爾街的新聞,新聞主播犀利的談論著華爾街的經濟危機,以及可能到來的災難。

而腳步匆匆的上班族根本無心去理會這些,普通人永遠是神經末梢,永遠是最晚感受到危機一類人,傳導到普通人這裡時,多數人都在茫然無知中為危機買單。

伯南克和保爾森準備說服國會救市,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保爾森說,如果想盡快說服國會,必須要讓他們嚇得屁滾尿流才行。

伯南克說:那很容易,我自己都快嚇出屎了。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伯南克在國會上說:我畢生都在研究大蕭條,它始於股票市場崩盤,但拖垮經濟的是信用的崩潰,市民無法借款,買不到房,做不了生意存不了款,信用一旦崩潰,一切都不存在。如果我們不及時採取措施,1930年的大蕭條將重演。

短短几天之內經過無數次的較量,不惜動用恐嚇,威懾,甚至保爾森給民主黨眾議院議長南希下跪,求民主黨不要毀了他們的議案。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方案一輪接一輪的改,最終,在保爾森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國會最終還是通過了方案。方案是財政部注資給全部9家投資銀行,通過銀行再將這錢貸出去,給市場注入流動性,讓信貸市場解凍。

也就是相當於將幾家銀行國有化了。

這要是放在國內,恐怕沒有哪個銀行不答應,都高興還來不及呢。

可是保爾森卻很擔心,在頭一天深夜,還專門電話請教了巴菲特,如何讓那些投行願意接受這筆錢。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果然,這一波人居然在擔心國有化後會對他們的經營有所幹預,甚至富國銀行認為自己資金充足,不需要這筆錢。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還好保爾森早有準備,強力手腕和伯南克一起,不打溫情牌,只打鐵腕牌。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最終,所有的銀行都簽約了。

伯南克和保爾森終於鬆了一口氣。

然爾,伯南克突然說:我真的希望他們能按我們的要求來花這錢。他們會貸出去吧?會吧?

保爾森說:當然!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可是眼看著窗外,神情卻越發凝重。

保爾森曾是高盛的前CEO,這些錢到了投行手裡,他們會如何運作,那些算盤和伎倆,伯南克和保爾森都很清楚。

可是,他們還有別的選擇嗎?

畢竟救市才是最重要的。

後來,這些銀行依然壓縮貸款,數以百萬計人的房產遭止贖。到了2009年,市場才漸漸穩定下來。各大銀行也都在不久之後償還了聯邦政府的注資。

這九家銀行,一家AIG,都是真正的大而不倒,欠債足夠多,但國家也必須得幫。

那麼這場危機究竟是從哪裡開始的呢?

從宏觀政策上,可以一直追溯到大蕭條時期。

房利美公司就成立於大蕭條時期,當時是做為羅斯福新政的一部分,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抵押貸款。後來成立的房地美公司也是如此。

在里根時期,為了發展經濟,里根放鬆了金融系統的監管。

而在克林頓時期,簽署了《金融服務法現代化法案》,允許商業銀行從事投資銀行的業務。

格林斯潘在處理2001年互聯網泡末時的貨幣政策也是寬鬆的,而金融監管更是消極的。一切都為了經濟騰飛讓路。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而到了布什總統這裡,他提倡人人擁有美國夢,而美國夢的前提是擁有自己的房產。他在任期間推動居者有其屋,更是導致了房價的非理性上漲。

事實上,從房利美公司成立那天起,美國政府、銀行就開始通過房利美間接的影響著房地產市場。

這些低收入家庭的房貸被華爾街打包,組成抵押擔保債券,然後拆分成小額賣給投資者。因為收益較高,所以很快就賣完了,投行賺了錢。

賺了錢的投行去遊說那些貸款銀行,讓他們貸更多的款給更多的人出去。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以前貸款是給信用、收入良好的人。但是很快信用良好的人都貸過款了,這種業務又賺錢,怎麼辦?降級。

把貸款的信用標準一降再降,以前信用需要620分,首付兩成。而現在只要信用夠500分,零首付就可以買房子。

而普通人以為專家都算過,肯給我貸款,那我一定還得起。可是不知道這些貸款計劃是精心包裝的,讓你看起來非常划算和優惠。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最初兩年利率很低,每月的月供並不算什麼,但是一旦過了低利率週期後,利率就開始逐年上升,越來越高,每個月還款的金額遠比前兩年高得多,因此很多家庭開始還不起貸款。

這些次級貸基本都會在同一個週期後大量爆發。

而銀行知道這些打包的次級貸債券風險都非常高,因此都購買了友邦的保險。當有人還不起貸款,違約時,保險公司會賠付。銀行就可以把風險轉出去了,從而再投資更多,賺更多的錢。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其實友邦保險為每一份抵押擔保債券保險收入是很低的,承保的每一美元每年的收益僅0.02美分。但如果把這0.02美份乘以數十億倍 ,就是每年至少數億元的保險費。

而且房利美公司成立了七十年之時,在這七十年中,由於金融監管的寬鬆,以及貨幣政策,還有1977年出臺的社區重建法案,等於美國政府在一直源源不斷的在往房市放水。

美國的房價除了小部份地區之外,居然房價上漲了幾十年。是一個房產的超級大牛市。

到了2000年以後,兩房的規模更是驚人,持有全美近3100萬家庭的住房貸款,總額約為5.4萬億美元。

以至於摩根大通在推出CDO之前,進行數據建模時,需要房地產繁榮時期的數據,也需要房地產市場衰退的數據,但是他們卻尋找不到房地產市場衰退的數據。

這樣的結果,使得摩根大通最終警醒了一把,沒有像雷曼那樣去玩更大規模的交易。

而友邦公司AIG為何白痴到如此地步?劇中保爾森給出了答案,因為友邦根本沒有想到過房地產有天會向下,走向崩盤。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那為何沒有人監管呢?保爾森也給出了答案:因為太賺錢了。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大而不倒》:2008年的美國,一場由房地產引發的經濟危機

2008年的危機,美國去掉了不該有的槓桿,擠掉了泡沫。

而中國那時選擇了用四萬億來剌激經濟,而如今無論是房地產,還是地方債,我們都還在為多年前的政策買單。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歷史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