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為何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為何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網絡圖片

俗話說,“熱在三伏天”。所謂“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時間通常在農曆六月,每一伏各佔十天。伏天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悶熱日子的到來。人們在三伏天會做些“異於平日”的好飯菜來犒勞自己,“謂之貼伏膘”。在當時,餃子、麵條、烙餅、雞蛋都是美味,所以民間才會流行“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即源自“貼伏膘”。

頭伏吃餃子:“元寶藏福”

為何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網絡圖片

“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是最具中國傳統特色的美食,為什麼要在初伏吃餃子呢?

過去,人們感覺炎熱的夏季是一大災難,伏天被稱作“苦夏”,清代文人李漁在《閒情偶記》中就說:“一歲難過之關唯有三伏。”入伏的時候,恰恰過完麥收,家家有糧,正好利用這個時候享個口服。餃子是平時難見的食物,當然是首選。天熱令人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而餃子正是傳統習俗中開胃解饞的好東西。所以,人們在頭伏吃餃子,希望能平安度夏。

為何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網絡圖片

漢代東方朔在給《郊祀記》註釋時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開,故為臧伏,因名伏日也。”也就是說,過了夏至,天氣一天比一天短,陰氣放射,因為太陽餘威還沒有過去,壓制著陰氣,所以天氣還很炎熱。“夏日三庚數頭伏”。庚屬金,庚日避伏,餃子形似元寶,元寶屬金,金寶長伏,“伏”與“福”諧音,因此,頭伏吃餃子的諧意就是“元寶藏福”。

為何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網絡圖片

過去,“頭伏”餃子是很講究的。正宗的頭伏餃子餡應該是菠菜蝦米皮餡,是用曬乾的菠菜、小蝦米、五香粉、鹽、小磨香油拌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

二伏吃麵:“辟惡”

二伏天吃麵,這一習俗至少自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上說,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

為何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網絡圖片

為什麼在熱天裡吃熱面?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古人認為,農曆五月是惡月,六月沾著惡月的邊兒,所以也要“闢”。除了吃熱面,也可以吃過水麵,口腹清爽,還能敗火。因此,二伏吃麵,既可以祛除潮暑,又能夠刺激食慾。

三伏烙餅攤雞蛋:“歡送伏天”

如果說,“頭伏餃子”的“元寶藏福”是一種祈願,“二伏面”的“辟惡”多少有點迷信色彩,那麼“三伏烙餅攤雞蛋”是含有科學性的。

為何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網絡圖片

三伏在立秋之後,天氣開始轉涼,這個時節再大汗淋漓地吃“熱湯麵”就容易著涼了,而此時那些“歇伏”的母雞們“休整”了二三十天也開始“工作”了,正好能為人們提供一些積蓄營養的“硬貨”。因此,對於過去的百姓來說,夏日裡能吃到烙餅攤雞蛋可謂美味享受,同時也帶有歡送伏天離去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