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的「七十二變」之產業規劃

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在於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得供應鏈者得天下",供應鏈管理之於企業的重要性幾乎已經上升至"生死"層面。但是談及產業供應鏈,卻仍有絕大多數人要畫出問號。

供應鏈管理的“七十二變”之產業規劃

產業是社會分工的產物,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語言環境下存在各種不同的理解方。從生產到流通、服務以至於文化、教育,大到部門,小到行業都可以稱之為產業。

從組織主體來看,產業供應鏈管理的主體是園區或者政府,而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主體則一般為核心企業;從收益主體範圍角度來看,產業供應鏈收益主體一般要多於企業供應鏈,產業供應鏈之於企業供應鏈就好比宏觀與微觀。

供應鏈管理的“七十二變”之產業規劃

如果我們讓一個產業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自力更生,大而全,那麼一定會得到一個一致的否定答案。所以當今的產業都已經向分工精確化方向發展,產業供應鏈管理就是將這些精細分工的產業"穿針引線"地整合在一起,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信息的快速更新,進而實現產業供應鏈上各產業、各企業的互利互惠。而"產業規劃"---這個供應鏈管理遺落在塵世的法寶就成了眾多產業園區乃至政府都極為關注的問題。產業規劃主要是對主導產業、關聯產業以及基礎性產業的界定,在此基礎上分析產業鏈和上下游企業的構成關係,進而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園區生態環境。

主導產業是指對區域經濟增長產生巨大推動力,並且有極大影響力的產業,其產品輸出率在當地佔有較高的比重;關聯產業是指為主導產業發展進行配套、協作的企業;而基礎性產業則為地方經濟增長、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產業。

供應鏈管理的“七十二變”之產業規劃

產業規劃能夠幫助一個地區改進以及完善當地的產業發展,降低投入成本,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合理分配產業佈局,形成科學現代的運營管理模式。

產業規劃的核心有三:第一,優勢為大,即整合別人的優勢,變成自己的優勢,同行之間抱團發展;第二,競爭意識超強,產業規劃是伯樂,致力於將最具競爭實力的對象放在最合適的位置,分工明確,即鼓勵各產業專注核心業務;第三,協同創新思維,產業規劃促進合作伙伴的協同創新,實現雙贏。

一般產業規劃編制思路:

1. 分析產業規劃背景意義,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通過客觀評價,總結目前產業發展的優勢與不足,確定產業發展方向;

2. 確定規劃定位,這是產業規劃時刻應該恪守的指導綱領,所有的規劃措施以及重點項目都應該以規劃定位為基準;

3. 制定產業發展路徑,本部分為產業規劃的重中之重,應該結合當地產業發展現狀以及發展目標,以可落地為指導原則,合理定製產業發展路徑;

4. 設計產業空間佈局,為進一步落實產業規劃目標,需要將產業合理佈局,儘量減少資源的消耗以及成本的投入,促進產業間的協同發展,實現雙贏的局面;

5. 規劃重點實施項目,根據已制定的產業發展路徑,將每一個產業發展目標拆分成若干個可實施的子項目,提高產業規劃的可實施性;

6. 建立運營保障體系,包括政策、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致力於產業規劃的順利實施。

7. 構建評價體系,評價產業規劃實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等方面,為產業規劃的有效落實以及不斷改進提供支撐。

產業規劃是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具體表現,也是供應鏈管理的一種重要表現方式。產業規劃之於園區以及地方經濟發展都至關重要,是產業鏈的延伸、完善,以及產業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實現方式,產業規劃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