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姐退休了

自2018年以来,一直听说在单位工作了38年的陈姐要退休了,就一直在心里盘算着写点什么,可是总因为种种理由,把这种想法一拖再拖。直到昨天,陈姐真的退休了,还是没能下笔,这回下笔算是慰藉自己这颗难以安放的心。

陈姐退休了

说起陈姐,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是爱笑、热情,舞蹈跳得好,在富源法院的这几年,时常看见她在法院打太极或步行,还有最深的印象就是在立案庭窗口的那个角落,不停的忙碌着,解答、审查立案材料、收取诉讼费用等等,来来往往,这个角落属于大陈姐已经有八年,都说八年抗战,可陈姐这八年没有一天落下,从开始直到退休,认真负责已深刻在了她的人身信条。

这几天到立案大厅办事,老是不习惯,因为每次到大厅,接待来访当事人,缺一个什么材料,我都会到陈姐所在的角落去寻找,如送达回证、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等等,如今陈姐已退休,这个角落,我依旧会在每次缺材料时到那里去寻找,只是每次叫起陈姐时,少了一个。(在法院立案窗口有两个陈姐,我们习惯称呼已退休的为大陈姐,另一个则叫小陈姐)

有人说“成功是一种毒药”,时刻催促人们在不停的追逐,也有人说成功就是默默的以一颗平常心、感恩心把无数个小事做好。来来往往地接待一个个来访的人,细心地倾听每一个来访者的心声和痛苦,接受咨询、解答问题,从第一个来访者到最后一次接待,三十八年已无可计数。回首时,才发现,这也许就是成功,这也许就是从立案庭离开,又回到立案窗口的大陈姐对成功的最好诠释。

陈姐退休了

在岗最后一天与法院党组成员合影留念

陈姐38年的法院工作中,在2018年7月31日的最后一班岗站满后,我看着她收拾行囊的身影,在心底里恨自己没能在这一天把稿子赶出来。

1963年出生的陈姐,1980年17岁高中毕业的她即进入法院工作,开始在打字室,后来又先后在立案庭、民事审判庭、少年庭工作,最后又回到立案庭,从始至终默默地在每一个岗位完成着一件件普通的工作。陈姐说,刚来法院那会,条件艰苦,印象最深的是法院仅有一辆吉普车,一辆三轮摩托。在那个下乡靠走,通讯靠吼的时代,一次下乡就是一个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吃住在老百姓家,可那时的法院公信力极高,各种矛盾纠纷都能实现案结事了。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群众对法制的需求的日益增加,自己也不断地加强学习,先后参与了法律业余大学学习,后又在2005年取得了云南省委党校函授本科文凭,也曾多次参加国家司法考试,通过这些学习机会,在领导、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自己也慢慢成长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法院人。虽然自己仅从一名科员奋斗到了一名副主任科员,但名利更多的只是身外之物,每天踏实的工作、生活,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在平凡中守候一颗来时的心,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领取的那份养家糊口的工资。

在陈姐优雅、淡定的背后更大的成功来源于家庭,其丈夫先是在法院工作,后来交流到检察院任职,女儿在他们的教导下,先是当了一名人民教师,后又考上省城公务员。陈姐退休后的生活将是继续锻炼身体,帮助女儿带孩子,时常还会关心、关注着与法院、与法制有关的点滴变化。

陈姐退休了

共事多年的立案庭同事

万物初始,我们称呼的陈姐,她也有个普通的名字叫陈玲,但很多时候,我们已忘记了这个名字。她从一名普通的科员到审判员再到普通的副主任科员,至退休,38年,站满最后一班岗,在同富源法院党组班子、部门同事的最后合影中,陈姐真的退休了。

陈姐退休了

人说,岁月静好,怎奈时光太匆匆,愿你来时仍健康,愿你归来仍笑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