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之地的有福之人

2018-08-03 11:3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陆军 孙昭

上善之地的有福之人

上虞被称作上善之地,这不仅是因为上虞是传说中的虞舜故里,而更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上虞人信奉“崇孝守信,务实创新”的新时期上虞精神,在这一片投资创业的热土上,书写了一篇又一篇“虞味无穷”的动人故事。这其中,台商黄有福就是千千万万创业者中富有代表性的一位。

选择上虞,对了

上善之地的有福之人

黄有福,台湾台北人。1996年,不惑之年的他看到投资大陆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一年他踏上赴大陆考察选址的旅程。

第一次到上虞,黄有福从上海坐火车到上虞的老火车站,时间已是凌晨两三点钟。这时的他从台北转机香港,再从上海到上虞,经过20多个小时的行程,已经疲惫不堪。坐在火车站台阶上,等待天亮。

黄有福把上虞作为考察之地,是由上虞国祥制冷的老板介绍的。这家几年后成为大陆台商上市第一股的台资企业,也是台商投资上虞的第一人。他对黄有福说,上虞这个地方不错,你可以来看看。

从火车站边的早餐摊上吃完早点,黄有福打的来到国祥制冷,不料国祥制冷就近在对面,说起来成为一个笑话,这只怪当初自己人生地不熟。而今的黄有福已经成为上虞通,说起已经成为第二故乡的上虞,他义无反顾地说,“选择上虞,我对了!”

据了解,黄有福投资上虞成立浙江三荣塑胶有限公司21年,企业年年发展,至今三荣塑胶已经成为国际化妆品包装市场的一个重要生产基地,企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虞专利示范企业、绍兴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上虞区百强企业和上虞区AAA级纳税信誉企业。

忘不了你的好

问起当初为什么选择上虞,黄有福深有感触地说,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上虞的人好。他说,上虞的政府人员同其他地方比,比较务实;百姓文明,有内涵。

记得一次与外经贸局领导的见面会上,黄有福一下子提出15个问题,外经贸局领导一个个解答,能做到12个,还有3个不能解决,很实在。

黄有福说,作为投资方,总是希望招商方尽可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有些事情确实不是地方上能够拍板定局,黄有福当然理解。领导实话实说,更显出对投资方的真诚与信任。

至今他都有着一长串念念不忘的名字,有招商局、开发区的领导,也有当地派出所、社区的基层干部。对一名外来投资者的关心,黄有福一直都记着。当时的副市长马韩儿语重心长地对黄有福说:“你投入那么多资金,在上虞又举目无亲,我们理应为你服务好。”

1997年6月,台商企业浙江三荣塑胶有限公司在虞成立,公司草创,筚路蓝缕,但好在凡有急事难事,当地政府和部门都大力支持,总能化解。三荣塑胶也从最初的租房生产,到后来新建厂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至今,总投资已达1500万美元。

那年,公司基建如火如荼,一天工地上来了几个民警,黄有福先是一惊,难道我们哪里违法或做得不对?他忙迎出去。带头的警察问清来人正是黄有福,便握着黄有福的手说:“黄老板,我们是来看看的,知道你是台商,来上虞不容易,以后你有什么事要我们帮助你尽管说。”

黄有福第一次与大陆警察打交道,想不到这里的警察有这么好。这个带头的警察名叫陈建华,当时是曹娥派出所的所长,后来担任过公安局政委、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浙报集团下属上虞日报的总编辑。打那以后,黄有福与陈建华成了老熟人,至今不忘。

黄有福在大陆投资初尝甜头,遇到同乡,就说在上虞投资办厂的故事,带动更多台商来上虞投资兴业,至今,上虞已有台商企业50余家,而且大多经营良好,发展稳健。

滴水之恩涌泉报

经过21年的发展,三荣塑胶已经成为绍兴市台资企业的典范,黄有福也被台商推选为绍兴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21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化妆品、食品的塑胶包装生产,至今已拥有世界一流的全自动生产设备,获得国家专利35个,已与国内外著名的化妆品公司挂钩,与欧莱雅、雅诗兰黛、兰蔻、玫琳凯、珀莱雅、伽蓝等公司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在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吃水不忘掘井人。作为绍兴市人大和政协的特邀人员,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投身公益事业。他拿着一份社情民意调研报告说,近段时间,他参加了绍兴市政协养老课题组的调研,先后走访市福利中心、康复护理院等单位,就绍兴的养老现状,结合台湾养老业的成功经验,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说,政府的投入是养老业发展的保障,除此,还要建立长期照料制度,用立法形式稳定下来,要鼓励年轻人进入老年服务市场,形成养老产业的“钱景”,与人才创业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除了这些活动,黄有福还带领绍兴台商朋友积极投入公益事业,去年他向绍兴市残联和各大医院、乡镇卫生院捐赠轮椅470把,腊八节到相关小区向市民送腊八粥。今年他打算对各卫生院赠送血压仪。

在上虞,台资企业以技术领先、管理规范、“亩产率”高、劳资纠纷少、发展稳健等特点而令人关注,虽然他们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像三荣塑胶这样的企业,去年纳税也居全区第66位,他们的社会贡献并不低。黄有福说,我们台资企业没有保来保去(担保)的现象,讲究的是做精做稳,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在上虞待了21年,黄有福已经成“上虞通”,他跑遍上虞的山山水水,连岭南、陈溪等虞南山区都去过。他说,上虞的变化太快了,与当初相比,真是天翻地覆。

上虞已经黄有福的第二故乡,现在他的孩子来了,孙子有了,只有90多岁的老妈妈还在台北。每隔一个多月,他都会去一趟台北,上虞——台北成了他的最大牵挂。

水至善至柔,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黄有福感谢上虞对他的厚爱,是上虞这块丰厚的土地,培育了他的企业,他庆幸自己是一个有福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