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身段搏轉型:前有北京後有深圳,留給上海的時間不多了

全球擁有星巴克分店最多的城市是上海,不論是在新天地、田子坊、老法租界還是陸家嘴的寫字樓,喝咖啡就像廣州人去吃茶,這是一種經久而成的文化,而外來的人口移民於上海廣州等有一定文化積澱的城市,也會深受感染。而深圳不同,深圳拔地而起,原本的漁村文化被迅速的邊緣化,深圳沒有文化,但不代表深圳沒有特色和發展的動力。

放下身段搏轉型:前有北京後有深圳,留給上海的時間不多了

就如同聖克拉拉山谷本身也沒有文化一樣,硅谷不同於西海岸的洛杉磯,不同於美國東部的紐約、波士頓和那條著名的“繡帶”(Rust Belt),也不同於同屬於Sunny Belt的德州城市。硅谷就是硅谷,就如同深圳就是深圳。

在上海面試是被建議穿西裝襯衫和套裙的,就如同紐約,而在深圳是可以穿牛仔褲休閒服的,就如同硅谷。當Facebook創始人小札穿著休閒服去納斯達克敲鐘時,紐約人瘋了,小札還會穿著“老頭衫”出席一些重要的場合,就像喬布斯穿著牛仔褲和T恤一樣。

放下身段搏轉型:前有北京後有深圳,留給上海的時間不多了

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

創新、反權威、顛覆、活力、自信。這是硅谷的標籤,也是深圳的標籤。

深圳的古典音樂會遠沒有上海的多,因為上海本身代表了古典,當然了也有一種貴族的氣息。深圳更多的是草根文化,也許是因為陽光的充沛,而長江下游的梅雨天氣和四季分明也讓人們產生了陰鬱之情。

放下身段搏轉型:前有北京後有深圳,留給上海的時間不多了

年輕活力的深圳

作為中國產業搖籃和曾經的絕對工業核心,上海輝煌和燦爛過,比起匹茲堡和底特律還要壯麗,一度佔到全國工業產值的50%以上,而現在上海的工業產值已經退居全國第二。和匹茲堡、底特律、芝加哥這些城市一樣,轉型期的上海是痛苦的,南北兩座城市的迅速崛起(北京和深圳)讓上海倍感壓力,而身邊蘇州和杭州也是虎視眈眈。

曾幾何時,能讓上海感到那麼一絲絲不痛不癢的緊張感的,只有無錫而已。建國初,上海的GDP是北京的5倍,比廣東全省還要多,更不要說深圳還不知道在哪裡的小漁村,踢館長三角周邊只有一個無錫能打的。時至今日,北京已經基本追平上海,填上了五倍的經濟差距,而深圳,早已在人均GDP上超越了上海,總量的超越也只是時間而已。無錫,則早已隕落。

上海曾將汽車產業作為支柱中的支柱,是最為重要的產業,但是到了今天,卻沒有誕生一個震懾全國的自主汽車品牌,反觀深圳,大量的各行各業的自主品牌群體崛起,就連汽車都有個比亞迪,而汽車產業卻根本就沒有寫入深圳的支柱產業名錄。

當海鷗相機、永久自行車、金星電視、回力鞋、上海牌手錶和國棉上海X廠逐漸消逝在歷史舞臺的時候,新的起跑線上,上海已經落後。互聯網和IT落在了北京和深圳後面,還有高端製造業和生物生命科學,確實,美國東部地區也是這麼想的,(美東地區還有最強的生物和生命科學產業),但是鏽帶卻再也活不過來了。2017年舊金山灣區(包括舊金山和硅谷)吸引了330億美元以上的風投資本,而曾經的老牌工業基地匹茲堡,只有區區3.1億美元,而且還在逐年下降。雖然上海在吸引風投的規模上仍然力壓深圳一頭,但是已經落後於北京。

放下身段搏轉型:前有北京後有深圳,留給上海的時間不多了

美國的Rust Belt(鏽帶)曾經是美國的工業中心

上海有30家米其林餐廳,600家星巴克,80家美術館,130家劇院和最多的老外,是中國最為國際化城市,也是2035規劃中即將建設成為的卓越全球城市和人居城市。互聯網和IT的熱潮已經不再回來,高端製造業是上海能夠把握自己命運的產業,也是傳統工業城市退去鏽跡獲得新生的機會。

城市的興衰是產業的更替與交疊,巴爾的摩,一個財政破產的籍籍無名的美國東部城市,不論是GDP、人口、產業還是什麼,都排不上號,除了暴力犯罪和貧民窟。就是這樣的一座城市,曾經是美國的首都,一個偉大的城市,這裡有華盛頓紀念碑和霍普金斯大學。70年的光景,巴爾的摩如流星般隕落。

放下身段搏轉型:前有北京後有深圳,留給上海的時間不多了

巴爾的摩騷亂

伯明翰,一座在與曼徹斯特等爭奪英國第二的城市,曾經是世界工業的中心。享有“世界工廠”和“工業革命搖籃”之稱的伯明翰,如今放眼全球也是籍籍無名。英國現在的陽光地帶是倫敦北部牛津到劍橋的弧形地帶,其中劍橋市又被稱為“硅沼澤”,是英國最具創新力的新興城市。

放下身段搏轉型:前有北京後有深圳,留給上海的時間不多了

劍橋

法蘭克福,一座強勢崛起的德國城市,嶄新的商業、金融和交通中心,而就在法蘭克福不遠的地方,就是曾經威震全球的德國“魯爾”工業區,那一座座耳熟能詳的城市:埃森、杜伊斯堡、多特蒙德……地理書上沒有少出現過,而今也泯然眾人。

放下身段搏轉型:前有北京後有深圳,留給上海的時間不多了

法蘭克福

傳統工業區有著曾經的輝煌,如今他們怎樣重新崛起?這不僅僅是上海的問題,也是伯明翰、多特蒙德、底特律甚至紐約需要考慮的問題。如今紐約無論在薪資、收入、福利還是房價都輸給了硅谷城市,如果不是有著絕對的金融霸權,紐約也將不可避免的陷入衰落。反觀上海,金融三分天下,上海只得其一。北京和深圳同樣是中國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上海與這兩座城市相比,在金融上沒有絲毫的優勢,更談不上金融霸權。

所以,高端製造業和未來產業,上海已經不能再錯過了,這是上海需要放手一搏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