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直播首推直播文化禮堂 助力鄉村文化發展!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浙江省首創的“文化禮堂”概念,在全省農村地區建設起基層文化平臺,依託農村文化禮堂,將戲曲等傳統文化輸送到鄉村,豐富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7月份,2018浙江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摺子戲精品展演活動通過KK直播平臺獨家直播,首次將“文化禮堂”搬到網上、手機上,以年輕人喜愛的直播方式,傳播傳統文化。

那麼,直播+文化禮堂的形式效果如何?老百姓接受度如何?通過直播的形式能否能更好的助力鄉村文化發展?

今天kk直播作為“直播+文化禮堂”的先行者,邀請了藝術文化領域傑出領袖就“直播+文化禮堂”形式的效果、影響力及意義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參與討論的嘉賓分別是:原浙江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戲曲評論家周冠均,浙江藝術職業學院、2018浙江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摺子戲精品展演活動總導演黃智琦,杭州師範大學文創學院教授郭梅,永嘉紅樓越劇團團長周海芳,直播行業專家、KK直播市場營銷中心負責人祝凱宇。

討論1

主持人:振興鄉村戰略離不開鄉村文化的振興,在十九大報告中,對於振興鄉村文化的提法是“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對於這句話您如何理解?您如何看待鄉村文化興盛在整個振興鄉村戰略中的作用?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2018浙江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摺子戲精品展演活動總導演黃智琦: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內涵,內涵豐富的鄉土文化也深深地流淌在無數中國人的血液中。曾經,我們對這份鄉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在減弱、消退,如今,我們要找回來,要傳承下去,要發展提升,尋找到一條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豐富鄉村文化,激發發展活力,既是這個時代的要求,更是老百姓的願望。

鄉村文化的興盛,能有效提升農村文化建設水平,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

討論2

主持人:7月12日,KK直播第一次將文化禮堂搬到了網絡上、手機上,直播+文化禮堂,也是鄉村文化建設中的一次創新。這次直播嘗試效果如何?老百姓對於這種傳播形式是否能接受?您如何評價“直播+文化禮堂”這種創新形式?它對於傳播鄉村文化有何意義?

原浙江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戲曲評論家 周冠均:這一次浙江省文化廳主辦、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和各地文廣新局承辦的民營劇團展演,將演出場地安排在各地的文化禮堂,我覺得這個很有意思。

首先,是這次各地民營劇團的傳統劇目,水平相當高,質量相當好,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特別是武戲,還有金華一帶的婺劇,我覺得水準尤其高,我看了以後非常振奮,也非常受感動,有些演員的技巧甚至不亞於專業劇團。

這麼多民間劇團藝術和技術的結合,和我們好的演員,如何能讓廣大觀眾瞭解,特別是白天忙於工作的年輕觀眾,如何讓他們能夠看到,藉助文化禮堂、藉助網上直播是很好的辦法。

浙江省有非常多的文化禮堂,怎麼樣讓擁有豐富內容的文化禮堂,讓廣大觀眾朋友,特別是農民群眾能夠參與,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現在藉助放在文化禮堂的民營劇團表演,至少是局部豐富了文化禮堂的內容,為廣大觀眾提供了一個瞭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的好機會。

第二,在文化禮堂展演時,同步進行網上直播是個非常好的形式。現在的年輕人忙於工作和其他各種各樣的活動,很難有整塊的時間走進劇場、走進文化禮堂,藉助直播,藉助網絡的力量,年輕觀眾能夠非常方便地瞭解民營劇團的演出,以及演出所傳達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我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方法。現代的傳媒手段,給年輕人提供了走近中國傳統文化的橋樑。

永嘉紅樓越劇團團長 周海芳:這次摺子戲展演,每次直播的時候,線上人數都有幾萬人觀看,說明這種直播+文化禮堂的形式是非常受歡迎的,也是相當成功的,對傳播傳統文化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現在的越劇戲迷隊伍越來越年輕化,80後,90後,甚至還有00後,平時工作學習忙,不能經常現場看演出,這種直播方式正好滿足他(她)們需求,據我瞭解,大家對這種直播方式還是喜歡和肯定的。大家線上觀看的時候,還會相互討論和交流。昨天晚上演出時間沒到,有很多戲迷就已經發微信給我,讓我發直播鏈接給他(她)們,早早的就等著看直播了,直播開始後,人數一直飆升,將近4萬人觀看了這場演出,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

KK直播首推直播文化禮堂 助力鄉村文化發展!

直播行業專家、KK直播市場營銷中心負責人 祝凱宇:7月12日,我們第一次把“文化禮堂”搬到了線上,通過KK直播平臺對衢州工人文化宮的摺子戲精品展演活動進行了全程直播,之後我們陸續對溫州市永嘉縣人民大會堂和紹興市越城區靈芝鎮大樹港村文化禮堂的戲曲展演活動進行了直播。

幾場直播下來,沒想到現場觀眾和直播間用戶的反饋都還不錯。

在活動現場,我們發現,現場觀眾會把直播間的二維碼分享到戲迷群、朋友圈,很多不能到現場的戲迷朋友們,就能通過KK直播平臺看到戲曲展演活動。

有位三十多歲的吳先生和我們說,現在喜歡看戲的人很少,都被電影啊綜藝節目擠掉了,看戲其實比說唱這種還小眾。他自己就是戲迷,所以現在通過直播平臺把戲曲傳播出去,他很支持。

我們發現,很多戲迷朋友也很會玩,他們邊看戲邊聊天,線上線下互動,互相分享看戲的感受,氛圍也很好。在直播間聊天比較多的,是三四十歲的觀眾。年齡再大點的用戶,可能需要家人的幫助才能進入直播間。其實中國的老百姓,對於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還是很高的。村裡的戲迷們可能之前對直播瞭解不多,但嘗試過這種觀看形式後,很快就適應了。另外,隨著4G網絡的普及,也降低了村民觀看直播的門檻。

討論3

主持人:那您如何評價“直播+文化禮堂”這種創新形式?它對於傳播鄉村文化有何意義?

直播行業專家、KK直播市場營銷中心負責人 祝凱宇:近年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傳播越來越重視,文化禮堂是鄉村進行傳統文化傳播的陣地,這是浙江省的首創,一直以來也受到多方肯定。

“直播+文化禮堂”的形式,則是借直播平臺的影響力,將鄉村文化傳播出去。KK直播有超過1.5億的註冊用戶,這本身就是很龐大的用戶群體,平臺影響力很大。文化禮堂的戲曲直播,既豐富了KK平臺的內容,同時也能更好的引導用戶,傳播傳統文化和社會正能量。

KK直播首推直播文化禮堂 助力鄉村文化發展!

另一方面,民營劇團的活動範圍相對較為固定,主要圍繞當地的鄉鎮展開,但是地方戲劇這樣優秀的傳統文化,因為地域限制而無法傳播到更廣泛的地方,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直播作為互聯網新興平臺,可以幫助傳統戲劇打破地域限制,南方鄉鎮的戲迷也可以聽到北方鄉鎮的戲劇,這樣全國、甚至全世界的戲劇愛好者,都能在一個平臺上進行交流,可以擴大傳統戲劇的受眾群和影響力。

以後文化禮堂的直播內容將更加豐富,不止是地方戲劇,所有優秀的鄉村文化活動都會在這裡展現,將文化禮堂搬到網上後,全社會都能共享優秀的鄉村文化,對於傳播鄉村文化,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杭州師範大學文創學院教授 郭梅:看了剛才專家們的介紹和評介,首先,我強烈感覺到,直播的效果是任何一個傳統的課堂所無法企及的,作為一名老戲曲義工,一名傳統文化的推廣人,一名老教師,我願為之點贊,為之鼓舞!

順便補充一句,我面對的,大部分是大學生和研究生,也就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除了整塊時間的問題,在看戲的問題上,他們可能還普遍存著這樣幾個困難:地域(學校離劇院太遠、晚上散戲後沒有公交車也打不到車)、天氣、經濟條件(戲票對他們來說還是比較貴的)。所以,如果將直播的形式宣傳到位,他們接受起來比三四十歲的鄉村觀眾容易多了。

而鑑於我二十餘年戲曲推廣的體驗,大學生、研究生,不管文理科,其實很可能是最容易接受傳統文化、戲曲文化的人群之一,只不過之前他們幾乎沒有接觸的條件。

而教師能提供的平臺非常有限。比如我現在給教育部越劇傳承基地開設的越劇公開課,雖然是面向全校,但限於各種因素,限選40人,需要秒殺,紹興越劇展演現場男女老少也很多。

所以,看到直播形式,我簡直可以說是非常激動——它打破了平時我感覺到的幾乎所有的限制,而且非常適合年輕人介入。比如有他們習慣的類似彈幕的評價方式,即時隨意,還可以和他們喜歡的演員近距離接觸。

我從劇場裡舞臺下唯一的黑髮人,到現在,每次帶學生看戲,“黑壓壓”的年輕人坐滿劇場,真的由衷地開心。但亦深感一個人的力量實在太過有限,而直播讓古老的戲曲和網絡時代無縫接軌,效果豈止是幾何級的增長。

討論4

主持人:各位都是長期從事民營劇團演出活動的專家,請問目前民營劇團的生存現狀如何?地方戲劇在傳播上效果如何?傳播過程中是否會遇到一些困難?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2018浙江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摺子戲精品展演活動總導演 黃智琦:我也是近幾年才介入民營劇團的培訓和展演工作,因為自己原來也學過越劇,對傳統戲曲很熱愛,也很榮幸能為我們的傳統戲曲工作出一份力。

KK直播首推直播文化禮堂 助力鄉村文化發展!

演出現場

民營劇團作為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文化的代表性組織,具有藝術、地緣、業緣性,對群眾極具親和力及文化滲透力。近年來,浙江省民營劇團在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廳的扶持下蓬勃發展。民營劇團在豐富農村文藝舞臺、繁榮戲曲藝術、活躍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我省已有民營劇團約1200餘家,每年演出21萬多場,從業人員超過3萬人。這些常年活躍在山鄉、海島、社區的民營劇團,因機制靈活,市場更廣闊,已成為浙江演藝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永嘉紅樓越劇團團長 周海芳:民營劇團目前的生存狀況是艱難的,現在觀眾的欣賞水平越來越高,我們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才能生存下去,如果止步不前只能被淘汰。

據我瞭解,目前臺州地區戲路最好的幾個劇團都是水平很高的,劇團的硬件設施、演員的藝術水平都是拔尖的,這就說明劇團要努力提升自己才能生存下去。目前我們最需要的是排新戲,排好戲,排我們自己劇團的戲,戲演來演去就那麼幾本,觀眾遲早看膩了。但是合適的劇本、排戲的經費都是我們民營劇團的難題。現在國家對民營劇團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視,每年都會組織培訓,還提供平臺給民營劇團展示的機會,這點非常好,希望今後能在排新戲方面給予民營劇團更多的支持、幫助和引導。

民營劇團還面臨演員流動性大,演員工資年年漲,但是戲金不見漲的困境。各劇團老闆互相挖演員,互相拆臺,迫切需要一個約束管理的組織機構,把這麼多的劇團聯合起來,這樣才能走的更遠。

就目前臺州地區的民營劇團來講,好的會越來越好,戲路也很順,差的路頭戲劇團也有自己的市場,最難的是那種中等的劇團,不上不下最難搞。目前解散的也都是這種劇團。

討論5

主持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直播平臺開始推出傳播傳統文化的節目,也受到不少網友的歡迎。在您看來,直播這種形式在傳播和振興鄉村文化方面有什麼優勢?

直播行業專家、KK直播市場營銷中心負責人 祝凱宇:直播這種形式有天然的優勢,這些天然優勢在文化的傳播需求上具有極高的匹配性。可能為傳統劇團開闢一條新的傳播傳承的互聯網道路,對劇團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讓年輕人接觸的機會。

首先,實時性。相對於傳統媒體,網絡視頻直播的實時性特點,能夠最大限度滿足人們觀看節目和分享的需求。對於不能到現場觀看節目的人來說,觀看同步直播,可以提升觀眾的觀看體驗,減少不能去到現場的遺憾。

其次,互動性。直播可以讓文化禮堂“活”起來,增強受眾之間的互動性,甚至很多戲曲演員也能通過直播平臺與戲迷交流。這大大提高了觀眾的參與度,提高節目的趣味性。

第三,龐大而相對年輕的用戶群體。直播平臺的用戶多為80後、90後,00後也越來越多。現在很多年輕人並不瞭解鄉村文化,直播則是打開了年輕人接觸鄉村文化的窗口,讓鄉村文化通過年輕人喜愛的表達方式進行傳播。只有年輕人越來越多地瞭解鄉村文化,才有可能為鄉村文化注入生機和活力,讓優質的鄉村文化不會衰弱、斷代。

第四,打破時空的限制。只要你有手機,有網絡,隨時隨地都可以觀看直播節目。這大大提高了鄉村文化傳播的便捷性,降低了群眾參與的門檻。同時,直播打破了不同鄉村之間的地域限制,優秀的鄉村文化可以通過直播平臺傳到城市,傳向全社會。

總之,直播不受時空的限制,可以在年輕用戶的土壤上,通過實時互動的方式,助推鄉村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2018浙江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摺子戲精品展演活動總導演 黃智琦:通過直播這種形式提供了更容易讓年輕人接受的傳播新模式,直播生動、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感受真實的鄉土生活和質樸的鄉土文化,使得傳統文化越發“活起來”,讓優質的文化內容普惠到了更多的人!

永嘉紅樓越劇團團長 周海芳:我覺得直播這種方式門檻低,更容易讓年輕人接受,能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到傳統的戲曲文化,對傳播傳統文化藝術很有幫助。

討論6

主持人:據瞭解,KK直播在傳播傳統文化方面也有很多新的探索,請KK直播市場營銷中心負責人跟大家分享一下。

直播行業專家、KK直播市場營銷中心負責人 祝凱宇:在傳播傳統文化方面,KK直播做了很多探索:比如KK直播打造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直播《匠人與匠心》,以展示非遺傳承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非遺匠人們從幕後走到了臺前,獲得了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推出中華文化特色答題節目《金榜題名》,我們的主持人是古風裝扮,題目類型也是以傳統文化為主。

KK直播首推直播文化禮堂 助力鄉村文化發展!

《匠人與匠心》節目

推出《詩意江南》大型詩會,打開詩歌傳播新窗口,激發全民創作,傳誦詩詞經典;與光明網聯合舉辦“中國地名文化大直播”系列活動,介紹各地歷史文化;與光明聯合舉辦戲曲傳承系列直播《青春遇見戲》,向普通觀眾介紹中國傳統京劇文化,推動戲曲在年青一代的傳承與發揚,等等。

近日,我們除了推出“文化禮堂”直播外,還推出了一檔國學直播系列節目《國學贏天下》。我們邀請國學導師作為駐場主播,匯聚篆刻傳承人、書法傳承人、京劇臉譜傳承人、山水畫師等二十多位優秀中華文化傳承人,講述國學智慧,展現國學技藝,傳播國學文化知識。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未來,KK直播將堅持”大舞臺、正能量“的價值導向,探索更多“直播+傳統文化”的創新模式,承擔起主動傳播傳統文化的責任,引領年輕一代關注和發揚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年輕一代理解我們的文化傳統,建立起國人的“文化自信”。

討論7

主持人:對於“直播+戲曲”“文物+Rap”“古風+短視頻”等跨界組合,一種聲音認為,這種新玩法更加年輕化,是年輕人喜歡的表達方式;但也有另一種聲音,認為這種方式是惡搞傳統文化,不能表達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對此您怎麼看?

杭州師範大學文創學院教授 郭梅:不談理論談實際——從幾檔大型電視節目的影響看,就可以知道這樣做的效果不錯。換言之,首先將年輕人吸引進傳統文化的大門,使用他們所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是合理的、合適的,更是無可厚非的。如果年輕人無法接受,再有深度都無濟於事。

當然,前提是:不犯低級錯誤,比如常識錯誤,比如消滅錯別字和病句,這是看似容易卻很難做好的一個細節。現在劇團演出,字幕的錯別字往往很多,指出以後也往往不太重視,下次去看,老方一帖。

原浙江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戲曲評論家 周冠均:我不認同“惡搞”的說法,我覺得這樣做是在新時代、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環境下,傳播好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效的方法。

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學在走進新時代的時候,在內容上要有所創新和發展,同時在傳播的方式和渠道上也要有發展的思維,所以這些創新形式不是惡搞,是與時俱進,是非常好的一種辦法。

杭州師範大學文創學院教授 郭梅:非常認同周老師的觀點,與時俱進是一種生活觀念、工作態度,也是一種對待藝術和藝術推廣的積極的心態。

直播行業專家、KK直播市場營銷中心負責人 祝凱宇:讓傳統文化“活”起來,需要與時俱進。

杭州師範大學文創學院教授 郭梅:抱殘守缺要不得,更何況藝術界的前輩們其實也不斷在改革,比如眾所周知的越劇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