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陈楸帆的科幻世界

作家陈楸帆的科幻世界

中国科幻小说发展迅猛,36岁的陈楸帆是其中曝光最高的作家之一。陈楸帆认为,80后一代注定永远在自我牺牲。

作家陈楸帆的科幻世界

对照

英文

收藏

更新于2018年8月2日 05:43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 Emily Feng

陈楸帆静静地缩在角落的一张桌子旁。北京这家书店很热闹,他又实在太安静了,过了整整半个小时我才发现他。

我有些尴尬,问他最近在看谁的作品,因为知道他痴迷娱乐和文学(他规定自己每年至少要看100部新电影,读50本书)。

“我现在在读《圣经》。”他狡黠一笑。尽管是一名无神论者,陈楸帆(英文名Stanley Chen)却承认,圣经故事有一种诱人的科幻小说质感。“就拿‘蛾摩拉’(Gomorrah)这个故事来说。和科幻作家钟爱的世界末日善恶大决战故事太像了,不是吗?”

在迅猛发展的中国科幻小说界,现年36岁的陈楸帆是曝光率最高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如同他本人的阅读喜好一样,不拘一格,从神经科学到中国民间传说,各种题材杂糅。此外,也体现了他本人对科技领域的关注和从业经历。

1981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刚步入第三个年头,陈楸帆出生在南部沿海省份广东省。广东毗邻香港,相对更容易接触到外国书和娱乐文化。陈楸帆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会给他买亚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和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黄金时代的科幻小说。但陈楸帆表示,他的性格形成期正好赶上了中国变革,也导致他始终处于焦虑中。这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也有体现。

“我们很不幸——可以接触到任何事情,但还是要满足传统期望。”他这样评价“80后”——80年代也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鼎盛时期。与许多同龄人一样,陈楸帆也没有兄弟姐妹。这意味着他最终也要为行将老去的父母尽孝。

“80后”无法抗拒日益盛行的消费主义所带来的自由,可又囿于孝道。陈楸帆总结道,他们这代人注定“永远在自我牺牲”:家人施加压力,要求他们选择保守的职业道路,但他们自己越来越清楚,循规蹈矩以外还有更美好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写作向来是一种慰藉。早在21世纪初,还在北京读大学的陈楸帆就已成了网络聊天室的常客,并迅速因科幻作品多产而声名鹊起。

“这是一种自由。”他回忆当初是如何发现了互联网,以及一群享受科幻“智力游戏”的作家的。“你要创造一个世界,其中每个细节都必须严丝合缝。如果只改变一个因素,会发生什么?”

在为现已退出中国业务的谷歌(Google)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陈楸帆参与创建了北京一家虚拟现实初创公司——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Noitom)。之后,就在中国科幻写作开始腾飞之际,他转为全职写作。

现在,中国的科幻写作已吸引了国际主流读者的注意。2016年,科幻作家郝景芳成为第二位凭借作品的英文译本获得雨果奖——英语科幻写作界最著名奖项——的中国作家。她在小说中描述了一个反乌托邦式的北京。而同样从写博客出名,现已成为文学巨星的刘慈欣2015年凭借波澜壮阔的《三体》三部曲获奖,是中国首位雨果奖得主。目前,亚马逊(Amazon)正讨论购买《三体》的电视版权。陈楸帆尚未获得雨果奖,但获得过三次银河奖(中文科幻写作),9次斩获同样知名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开拓科幻写作疆域让我的生活有了意义,可以为我留下一份遗产。这样我就能流芳百世了。”陈楸帆说。他表示,写作热情在像他这个年龄、对物质成功已经不抱幻想的人当中十分普遍。“我这代人想创作一些东西,不管是拍电影还是写小说……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不亚于物质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