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谣言”当休矣

“别再吃了,有毒”“多一人转发,多一份希望”……这类看似“温情脉脉”的谣言在生活中实在屡见不鲜,不明真相者出于“好心”随手转发,使其在微博、微信群、朋友圈中“大行其道”,实在让人不堪其扰!

“政治谣言”当休矣

与此同时,一些涉及国家政策、干部任免等内容的不实信息,也借助互联网媒介的“东风”甚嚣尘上,这种“政治谣言”往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故而“一石激起千层浪”,造成更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

粗略梳理来看,此类谣言大致可分三种:

  1. 真假难辨的“政策谣言”。“别再被村长骗啦!土地赔偿政策最新版”……此类谣言常冠以“一号文件”等名目,群众因为未享受“政策红利”而不满,干群间的不信任也随之增长。
  2. 捕风捉影的“干部谣言”。此类谣言对正常的组织人事工作歪曲解读,或是对干部诽谤诬告,不仅给当事人带来困扰,更带来恶劣影响。
  3. 危言耸听的“政治谣言”。这类谣言以“秘辛”之名,针对社会政治事件或政治人物捏造虚假信息,具有较强的蛊惑性和危害性。
“政治谣言”当休矣

“谣言张张嘴,辟谣跑断腿。”“政治谣言”扭曲社会心理,消解社会信任,割裂干群关系,危害性不言而喻。而究其背后的动机,绝不仅仅是“恶搞”这么简单。有的造谣者固然是出于好玩刺激,故意编造“吸睛”信息吸引他人关注。更多的则是利益驱动,出于发泄私愤报复、制造舆论压力、影响人事安排、谋取一己私利等目的捏造谣言,甚至是故意丑化党和政府的形象,以期造成社会动荡和政局失稳效果,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由此观之,对待“政治谣言”绝不能等闲视之,必须下大力气加以整治!

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一些党员干部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甚至为了所谓的“仕途”,“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成了谣言的“始作俑者”。甚至公开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这必然要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党员干部不仅要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更要在面对虚假消息和不当言论时,不做“隐形人”,旗帜鲜明发声亮剑,第一时间澄清说明,起到清溯源、正视听的作用。

政治谣言在网络空间的传播,除了有受众在常识和判断力上存在缺失的原因,还反映出信息不对称、信息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遏制政治谣言除了寄希望于网民成为止谣的“智者”,不断提高信息批判和质疑能力,还需不断提升党务、政务的公开水平,加大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对公众的质疑和不实的消息及时反映、解释说明,让滋生谣言的土壤置于“阳光之下”。同时,网监部门和网站平台应形成合力,完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智能化的识别审核机制,做到谣言早发现早处置。还要依法对故意造谣或传谣者给予处罚,加大违法成本,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舆论空间,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文 / 冯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