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亮相昊美艺术馆

“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亮相昊美艺术馆

2018年01月19日,由国际著名策展人格雷格·杨森(Dr. Gregor Jansen)和金男洙(Mr. Kim Nam Soo)策展,昊美术馆主办,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和 韩国驻上海韩国文化院支持,历时两年的筹备,2018先锋艺术年度大展“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今天公布将于2018年1月20日为公众开放。展览将同时呈现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1921-1986)与美籍韩裔艺术家白南准(Nam June Paik, 1932-2006)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代表作品,并深入探讨两位先锋艺术家在20世纪艺术浪潮中的合作与密切关系。此次展览将是昊美术馆(上海)继开馆展“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之后又一年度大展,也是首次举办两位在20世纪艺术史中留下深远影响的艺术家美术馆级别的合展。

约瑟夫·博伊斯是20世纪下半叶最激进、最具影响力的行为艺术家、政治活动家,也是国际艺术领域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对艺术、政治以及社会构建具有远奥的想象力,对后继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南准是全球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家之一,亦是新媒体录像艺术与影像装置艺术的先驱和奠基者,他的创作涵盖了艺术、音乐、媒介、科技以及流行文化等领域,对21世纪新媒体艺术的繁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览名“见者的书信(Lettres du Voyant)”源自于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阿尔蒂尔·兰波(Arthur Rimbaud)的著作“Lettres du Voyant”(通常被译作“预见者通信”或者“通灵者书信”,基于展览的内容与风格,在此被译作“见者的书信”)。在兰波的诗歌中,“见者”是指着眼现在又能预知未来的能士,他们可以看见别人看不见的未知世界,也培育了比别人更为丰富的灵魂。约瑟夫·博伊斯代表着西方当代艺术最前卫、最具探索性的艺术取向,白南准则是东方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自足于当时的语境与个人的经历,却也同时达到了未知潮流的引领与超前预言的探索。“书信”则象征着两位艺术家作品中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在“激浪派”艺术浪潮中积攒的深情厚谊。

展览“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将占据昊美术馆(上海)一层与二层的全部展览空间,由三个部分共同构成:

第一部分将主要呈现白南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代表性作品,包括了60年代到80年代的行为、录像和多媒体剪辑作品,例如在1962年激浪派艺术节中表演的行为作品《头之禅》(Zen for Head, 1962),1984年首个全球卫星设备直播的多媒体影像作品《早安,奥威尔先生》(Good Morning, Mr.Orwell, 1984); 80年代末至艺术家去世的中晚期艺术生涯代表作,例如大型电视装置作品《印度之门》(Indian Gate, 1996-1997)、 《塔》(Tower, 2001)、《逍遥骑士》(Easy Rider, 1995)等。

第二部分将关注白南准与约瑟夫·博伊斯在20世纪先锋艺术浪潮中的合作与密切关系。其中核心作品为:白南准为纪念博伊斯而创作的《博伊斯之声》(Beuys Vox)和博伊斯在1984年与白南准共同演出完成的行为《荒原狼III》(COYOTE III, 1984)。

第三部分将集中呈现约瑟夫·博伊斯艺术生涯中代表性的行为艺术录像、装置、署名版数复制品、回顾性文献资料,以及反映博伊斯争议一生的纪录片《博伊斯》。 其中创作于1970-1983年之间的7组玻璃展柜是该部分最能展现博伊斯“社会雕塑”艺术理念的装置作品;行为艺术录像《欧亚大陆》(EURASIENSTAB, 1967)和《如何向死兔子讲解绘画》(How to Explain Pictures to a Dead Hare, 1965)也深刻传达了艺术家的理念。昊美术馆作为国内唯一系统性收藏约瑟夫·博伊斯作品及文献资料的当代艺术机构,提供了博伊斯展区的全部作品。

“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亮相昊美艺术馆

“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亮相昊美艺术馆

“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亮相昊美艺术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