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地產商轉型醫療市場前景?

如何看待地產商轉型醫療市場前景?

2017年8月2日,萬達新成立大健康集團,這是繼萬達商業、萬達文化、萬達網絡、萬達金融之後,誕生的另一名萬達新成員,預示著萬達在戰略層面已明確了重點發力大健康產業。萬科、恆大、萬達、綠城等地產商為何紛紛佈局健康產業?他們又主要投資哪些領域?地產商轉型過程將面臨哪些問題?

1、傳統地產商面臨經濟下行的困境,調整戰略方向,醫療健康行業前景看好,佈局醫療地產成為地產商優先選項之一。

雖然全國固定投資額總體保持增長趨勢,而投資增速自2012年開始有所下滑,投資增長趨於平穩化。同時房地產投資增速更是呈急速下滑態勢。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比重來看,住宅投資額比重呈現逐步降低的趨勢,2008-2014年間住宅投資比重下降4.5個百分點,這反映出住宅投資的增速不如房地產投資增速,反映出資金投向正逐漸從住宅建築投資向其他專項建築投資轉移。

從政策面看,“十三五”規劃建議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開啟萬億級市場,國內醫療行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近年來,國家層面也出臺各類政策利好社會資本投資醫療產業。

最後,醫療產業不僅前景看好,利潤空間也較為可觀。2014年全年行業營業收入6846.36億元,同比增長13.57%,營業利潤633.86億,同比增長17.71%,相比房地產業被擠壓的利潤空間,醫療行業利潤豐厚,成長看好,於是吸引了不少地產資本湧入。

2、地產商轉型醫療,首先考慮協同性較高的業務,如醫療地產開發和醫院投資等重資產屬性且開發利潤高的領域。

地產商的醫療產業投資佈局,主要分四個領域,包括:

(1)醫療地產開發

(3)醫療器械、藥品與服務

(4)非診療服務

以上四點中,(1)和(2)是主流地產商的優先切入路徑,機遇與挑戰並存。(3)和(4)相對而言比較小眾,其中(3)屬於脫離地產、徹底轉型,代表意義較低。此外,在進入方式上,小型地產商更偏好採取併購的手段,但其是否有詳盡的併購策略、完善的盡職調查以及良好的併購後整合(如設立專門的整合部門),是個有意思的題目。

3、醫院投資正成為國內地產商近年新風向,但高質量醫師招募、醫院管理運營和醫院品牌建設是長期重難點問題。

參照美國,醫療地產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體系,中國的醫療地產投資模式則顯著不同。從醫療不動產投資信託的數據來看,在美國養老地產和護理院模式較受機構投資者推崇,但投資醫院並非主流,這與中國正好相反。

雖然文化背景、保險支付環節缺失等因素使中國養老地產和護理院等重資產投資短期前景不明,但由於老齡化社會的巨大需求,二者未來很可能類似美國市場,佔醫療地產半壁江山。

同時,醫院投資正成為國內地產商近年新風向,但高質量醫師招募、醫院管理運營和醫院品牌建設是長期重難點問題,政府層面積極推動的PPP模式或許能在一定程度利好投資者,但成效仍需市場檢驗。在美國,因要滿足醫療流程、合規性、設施設備等要求,大型醫院機構通常選擇自建醫院,而機構投資者較少涉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