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外骨骼,用科技解放更多人力

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優質且大量的體力勞動者是必須的。但從企業的角度出發,過多不必要或者可以替代的支出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阻礙,從體力勞動者的角度看,工作過程如果能夠不勞損身體自然是最好的。是否有一種方法可以既節省人員開支,強化工作者體能讓其“一個頂倆”,又可以減少工作者的身體損耗呢?針對這個問題,機械外骨骼應運而生。

機械外骨骼系統,最初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機械及電子設備,是一種能夠增強人體能力的可穿戴機器。它能夠幫助人們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能夠攜帶更多更重的東西,並且幫助穿戴它的人在戰場、建築工地或者其它有危險的地方生存下來。當然,這類系統也被應用在醫療領域,去幫助那些殘疾人能夠像健全人一樣生活。

機械外骨骼,用科技解放更多人力

早在2005年,國務院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提出了對服務機器人行業的提前部署,2012年國家在多個“十二五”專項規劃中對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進行部署。2015年5月,國務院頒佈的《中國製造2025》真正意義上將相關產業上升到製造強國這一戰略層面,明確提出機器人是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在國家政策對服務機器人行業的大力推動下,全國各省市紛紛發佈服務機器人的扶持和引導政策,目前中國服務機器人已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集群效應。包括機械外骨骼、人工智能等方面,在產業政策扶持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機器人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作為新興產業的創新企業,位於大連的赤源動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成立一年時間內,已經獲得了國家技術專利,所開發的首款外骨骼類機械臂也以零能耗的特點打開了工業助力設備的全新領域。與此同時,赤源動力也在開發穿戴式助力外骨骼系統,以半自動技術為基礎,極大限度增加外骨骼機器人續航能力。目前公司已與各大飛機、汽車生產廠商以及中美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在大連市高新區政府以及海創工程的大力扶持下,赤源動力正不斷進行已有產品的改進以及新型穿戴式外骨骼的研發。

在時代的潮流中,立足於大連高新區的七賢薈利用自身優勢,為機器人以及其下屬的各大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與幫助。利用其卓越的平臺優勢,相信七賢薈能夠緊隨時代步伐,昂首闊步走向光明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