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的四川鴨子和四川鵝

瀕危的四川鴨子和四川鵝

恐怕很多人都沒有太在意吧:如今的市場上,一隻產業化飼養的南溪“四川白鵝”僅成本就需要50元;一隻原生態方式土養的“四川麻鴨”要賣100元;而買一隻傳統加工醃製的“西昌鋼鵝”要500元;至於已經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德昌的“建昌板鴨”,更是愈加需要有相當的口福。

瀕危的四川鴨子和四川鵝


不錯,這些“土鴨”、“土鵝”都是地道的四川水禽類特產。但如今,由於養殖戶追求產出經濟效益的市場化、商品化衝擊和加之外來優選、雜交禽種的打壓,純種的四川原產鴨、鵝養殖規模及數量極度銳減,差不多都被逼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本地“土鴨”“土鵝”幾乎都成了品種資源保護對象、列入了國家級的保護品種、登錄了國家禽畜遺傳資源的保護名錄。這就是四川的鴨子和四川鵝的基本或總體狀況,因而“土鴨”“土鵝”們很有些珍貴了。

瀕危的四川鴨子和四川鵝


人類馴養的羽毛家禽大體包括:天上飛的鴿子、地上跑的雞和鵪鶉以及水中游的鴨子及鵝。文中提到的“四川麻鴨”“西昌鋼鵝”“四川白鵝”“建昌鴨”都是本省的原產地水禽品種。從農耕文明伊始就是自家放養,地方餐食,大概是它們既沒出過川境,更沒留過洋,因而被認為很“土”,但同時也非常“特產”。在那些以往的年辰,包括雲、貴、川、渝地區在內,百姓們在溝、渠、塘、堰、河、湖,特別是稻田裡放養的鴨子和鵝,絕大多數都是“四川麻鴨”、“四川白鵝”這兩個大宗品種。畜禽獸專家說,四川本地的鴨、鵝既不是純肉禽,也不是純產蛋禽,而是屠宰食肉,留養生蛋的肉蛋兼用型品種。

瀕危的四川鴨子和四川鵝


“建昌鴨”和“西昌鋼鵝”是另外兩個“特產”範圍較小,但是是更加珍稀的原產地水禽品種,其原產中心均在十分狹窄的安寧河谷地區。以今德昌縣為中心,這片地區在從唐至明的歷史時期,曾以“建昌”為名稱,設過“府、郡、路、衛、縣”,因而原產此地的鴨自然就稱為“建昌鴨”。用此鴨製作的建昌板鴨與福建的建甌板鴨、江蘇的南京板鴨、江西的南安板鴨,號稱為“中國四大板鴨”。“建昌鴨”因鴨肝特別肥大,因而有個別名叫“大肝鴨”。其實“建昌鴨”不僅有付大肥肝,而且脖子大、頸項粗也是其重要特徵。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德昌縣老街靠近水巷子有家餐館售賣建昌滷水鴨,該店的鴨肝、鴨脖等副件都可開零分售,幾毛錢買來鴨肝、鴨脖,再要半碗醬油滷水打蘸美味無比,這也是筆者當初在德昌消費得起的佳餚之一。

瀕危的四川鴨子和四川鵝


那時的“西昌鋼鵝”也很便宜和大眾,沿冕寧、西昌、德昌、米易的安寧河谷一線,鄉間農民們飼養的都是這種頭冠似鋼盔、羽狀呈鎧甲的鐵甲大灰鵝。可能是由於同樣生長在高原上河谷間,“西昌鋼鵝”和“建昌鴨子”一樣,也有一付肥大的肝,且肉質細嫩、口感極佳,深加工的附加價值很高,“建昌鴨”的品牌是板鴨,“西昌鋼鵝”佳品是醃板鵝。那些年在攀西地方吃“鋼鵝”也很簡單,幾師兄、師姐打平夥,市場上10 多塊錢買一隻,或丟給街上的餐館付一、兩元錢的油鹽柴火加工費,或拿回駐地烹調成紅燒,五、六人吃得巴巴適適。不過如今聽起來都後怕,現有的“西昌鋼鵝”是科研人員從600只的純種群中重新繁育起來的。

瀕危的四川鴨子和四川鵝

瀕危的四川鴨子和四川鵝


“四川白鵝”和“四川麻鴨”兩個大家族的純本土種群情況比“建昌鴨子”、“西昌鋼鵝”雖稍好些,但也很不樂觀。所知曉的情況是:近年來,“四川白鵝”在宜賓南溪縣的產業發展情況比較好,也就順帶產生了“四川白鵝”與“南溪白鵝”之說。其實客觀地說,“南溪白鵝”也即是“四川白鵝”之相同品種,但生長在南溪的“四川白鵝”的純種群性更優良、品種保護更好、產業更發達,品種資源保護地也在南溪,這是不爭的事實。早在15年前,筆者就有過一篇《“南溪白鵝”朝天歌》電視新聞報道。

瀕危的四川鴨子和四川鵝


至於“四川麻鴨”瀕危路徑,也跟它的堂親鴨子、老表鵝們差不多,它的最大困境來自於“現代化”催生速長的養育繁殖方式,以及泯滅其天性終生不讓其下水浮游的非“鴨道”對待。再加之與世界各地之“鴨族”胡亂拜堂成親、雜交混配,就造成了傳統稻田池塘方式放牧、五穀活物餵養的純種“四川麻鴨”成了珍稀水禽。

瀕危的四川鴨子和四川鵝


俱往已,數今朝,物種生態保護並非危言聳聽!

瀕危的四川鴨子和四川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