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采宜:未來三四線城市房價缺乏持續上漲的動力

小新按:

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熱已經蔓延了近一年。目前針對三四線城市的棚改貨幣化安置出現調整跡象。7月12日,住建部曾表示,對商品住房供應不足、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地方,應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棚改安置政策。因地制宜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商品住房庫存量較大的地方,可以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

中國不同城市的房地產風險究竟有何不同?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特邀成員、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此前撰文表示,一線城市的房地產風險要高於二線城市,一線城市接近房價下行拐點,二線城市房價漲速放緩;北京、上海人口下降將導致消費性需求減弱,投資性需求取決於限購條件;成都、重慶和長沙是目前房地產風險指數較低的城市, 受到一線城市溢出效應以及人口往中心城市集中的影響,這些城市的潛在購房需求相對較大。(傳送門:林採宜:目前成都、重慶和長沙房地產風險指數較低)

受上述原因影響,一二線城市部分投資需求轉向了三四線城市。這無疑是本輪房地產週期中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在支撐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未來這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是否還有上行空間?

對此,林採宜撰文指出:(1)基礎貨幣的定向投放成為本次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的主要支撐。未來三年棚改貨幣化資金來源受限,貨幣安置比例將大幅收縮,三四線房價上漲動力逐漸消解。(2)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屋空置率約為14%,達到國際通行的空置危險區。在棚改透支三四線城市部分剛需、人口淨流出致使房價缺少長期支撐的情況下,未來三四線城市存量房市場將供大於求,二手房市場資產價格存在下行風險。

三四線城市房價還能走多遠

by 林採宜

林采宜:未来三四线城市房价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

2016年以來三四線城市房價大幅上漲的原因

1、“因城施策”導致一二線城市部分投資需求轉向三四線城市

繼2008年後的第二次房地產政策放鬆,新一輪房地產週期始於2014年9月。伴隨央行進入降息週期,居民中長期貸款快速增長,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自2015年2月的-17.8%快速回升,最高達38.8%,帶動房價大幅上漲。2016年四季度以後,隨著一二線熱點城市調控政策集中出臺,投資性需求萎縮,房價增速迅速回落。在貨幣環境依然寬鬆的情形下,一二線城市部分投資需求轉移至非限購的三四線城市。數據顯示,調控政策出臺密集區間,一、二線城市房價增速降幅分別達30.4%、11.2%;而同期三四線城市房價持續增長。房地產投資資金的轉移導致不同城市的房價走勢分化。

林采宜:未来三四线城市房价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

2、棚改貨幣化支撐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

2015年,我國商品住宅狹義庫存高達4.6億平方米,由於三四線城市前期過度投資、人口及資源向一二線城市遷移,導致房地產庫存高企,去庫存壓力較大。2015年10月份,住建部推出棚改貨幣化安置,以貨幣形式直接對拆遷居民補償,居民再自行以補償款購買商品房。

林采宜:未来三四线城市房价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

央行向政策性銀行釋放的補充抵押貸款(PSL)是棚改貨幣化的主要資金來源。棚改資金中約75%左右為政策性銀行貸款,其餘25%來自於中央和地方財政撥款、商業貸款和地方政府發債(如棚改專項債)。從國開行棚改貸款投放地區來看,2015、2016年分別有62.05%、64.81%的棚改貸款投向中西部及東北地區,是三四線城市較為集中的區域,可見基礎貨幣的定向投放成為本次三四線房價上漲的主要支撐。

林采宜:未来三四线城市房价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

由於貨幣補償的即時性,短期釋放大量住房需求,帶動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房產銷售大幅上升,庫存去化,房價上漲。截至2017年末,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效果顯著,全國住宅狹義庫存接近2012年水平,去庫存已進入尾聲。同時,棚改貨幣化推動三四線城市房價大幅上漲,吸引大量房企入駐佈局,帶動房地產投資。可以看到2018年1-5月,三四線新增住宅庫存再次出現增長,為避免過度投資再次造成住宅庫存積壓,2018年6月中央開始收緊棚改貨幣化的貸款頭寸,給三四線房價潑了一瓢冷水。

林采宜:未来三四线城市房价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

自2014年以來,央行PSL投放同比增速逐年下跌,2018年一季度PSL同比上升主要是地方政府“早開工,早完工”,導致棚改任務集中在上半年完成所致。整體而言,作為棚改資金主要支撐,PSL投放未來有逐漸收緊趨勢;若棚改貨幣化資金來源短期內匱乏,將間接影響貨幣化安置比例,進而對房產銷售的邊際貢獻率也有所影響。

林采宜:未来三四线城市房价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

未來三四線城市房價缺乏持續上漲的動力

1、棚改貨幣化收緊之後,實物安置不再直接推動房價上漲

貨幣安置資金來源受限:PSL呈收緊趨勢、棚改專項債短期難以大量擴容。2018年4月財政部印發了《試點發行地方政府棚戶區改造專項債券管理辦法》,鼓勵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專項債的方式,募集資金專門用於棚戶區改造,以實現專款專用,增強資金使用透明度。2018年6月開始,央行開始收緊補充抵押貸款(PSL)規模,與此同時,國開行總行上收棚改項目審查權,對於新增棚改項目審查從嚴,貨幣化安置比例將逐步減少。未來三年,棚戶區改造資金來源將受限:一方面PSL在逐步退出,另一方面在地方債務壓力巨大的情形下,增發棚改專項債市場前景不容樂觀;可以推斷,隨著貨幣化安置比例大幅收縮,三四線房價的上漲動力也逐漸消解。

林采宜:未来三四线城市房价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

2、三四線城市人口淨流出將是常態,房價缺少長期支撐因素

三四線城市常住人口增速長期低於0.5%左右的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呈淨流出;此外,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缺乏產業支撐、基礎設施與教育醫療等水平較差的三四線城市未來難以在大都市圈戰略下改變當下人口淨流出的現狀。考慮當前棚改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釋放了部分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此,未來三四線城市住房剛性需求不足,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缺少長期支撐因素。

林采宜:未来三四线城市房价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

3、三四線城市住房空置率較高,未來二手房市場資產價格面臨下跌風險

從住房空置率來看,三四線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明顯高於一二線城市。根據國家電網的統計數據(一年一戶用電量不超過20度定義為空置房), 2017年我國大中城市房屋空置率為11.9%,小城市房屋空置率為13.9%,農村房屋空置率為14.0%。基本上已經達到國際通行的空置危險區。儘管我國城鎮化人口以每年新增約2000萬的速度在增長,但對於三四線城市而言,隨著人口整體呈淨流出,住房空置率存在不斷上升風險,存量房市場未來供大於求,將對二手房市場資產價格產生下行壓力。

林采宜:未来三四线城市房价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

新金融評論

聚焦新金融,獨家、專業,盡在新金融評論。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SFI)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致力於新金融和國際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成立於2011年7月14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舉辦, 與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研究院在國內率先提出新金融概念,並積極開展相關研究,逐漸形成了以新金融和國際金融為特色的研究道路。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等機構於2015年10月發起成立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心是北京大學的二級機構,掛靠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心致力於開展數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等領域的學術、政策、行業研究,向社會提供權威的研究分析,為行業發展提供專業的理論指導,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的政策參考。

此外,為紀念我國卓越的世界經濟學家浦山先生,並推動我國國際金融與新金融的研究和發展,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於2016年7月發起成立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並與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戰略合作,聯合主辦浦山獎。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小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