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坏账激增 练好内功才能行稳致远

农商行坏账激增 练好内功才能行稳致远

P2P网贷平台和农商银行,最近频频抢镜。

网贷平台抢镜,是因为项目逾期,爆雷不断;农商银行引人关注,是因为坏账激增、不良率上升。项目逾期也好,坏账激增也罢,说法虽不同,本质却一样。说白了,都是资产质量出了问题。

据国家互联网技术平台监测,2018年上半年,国内运营的P2P平台合计2835家,消亡的平台721家,平均每月消亡120家。其中,跑路及经侦立案的有67家,长时间无法访问的511家。7月以来,P2P网贷平台爆雷数量有增无减。仅7月的第一周,爆雷的P2P平台就达40家,涉及资金超1200亿元。截至7月18日,7月份就已有183家网贷机构出问题。如果按照中金公司说法,最后存活下来的网贷平台不超过200家的话,今后数月仍将会有上千家P2P网贷平台走向消亡。

在网贷平台爆雷的同时,一些农商银行坏账的盖子也被揭开。贵阳农商银行、山东邹平农商银行、山东寿光农商银行、河南修武农商银行、山西侯马农商银行等不良率都出现激增。其中,山西侯马农商银行年报显示,该行2017年资本充足率仅为1.98%,拨备覆盖率33.5%,26.28%的不良率也将此前由河南修武农商行创造的20.74%的记录“轻松”刷新。

P2P网贷平台和农商银行都属于金融领域最脆弱的群体,最容易在去杠杆带来的流动性紧缩效应下感受“寒意”。网贷平台爆雷以及农商银行不良率上升,显然与最近大量实体企业面临困难、金融去杠杆下流动性吃紧等外部环境有关。但完全将问题“甩锅”给外部环境,也不客观。

目前,出现兑付风险的网贷问题平台,大多是打着P2P的旗号从事集合理财、期限错配的资金池形式的集资诈骗平台,操作“套路”基本可以认定为虚假发标自融和庞氏骗局。而一些坚持标的小额、分散、一一对应的纯信息中介平台,并没有产生实质性风险。同样,坏账激增的农商银行,通常都存在“重规模,轻管理”的粗放发展问题。比如,贵阳农商行最新的信用评级报告指出,该行存在前期信贷业务管理较为粗放,客户经理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分支机构审批权限过大以及总行政策指导不明晰等内部管理问题。河南修武农商行近年来也是持续扩张。数据显示,这家农商银行从2015年末到2016年末,总资产由47.22亿元增长到50.18亿元;到了2017年,扩张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017年末,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39.24%,达到了69.87亿元。然而,这家农商银行历史经营情况并不好,往年通过腾挪报表方法隐藏的不良贷款,如今完全暴露,不良率由此急剧上升。而那些稳健经营、稳步扩张的农商银行,资产质量则保持稳定。

涉足金融业务的机构,大多都有追求短期利润、做大资产规模的冲动。为了做大资产规模,网贷平台不仅底层资产多是大标,而且期限错配。同样,农商银行为了实现规模扩张,也会超标发展同业业务,最近,4家有着亲密股权关系的农商银行,因为“违规办理同业业务”,同时吃了银保监会黑龙江大庆分局的罚单,就是例证。由于缺乏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风控系统不健全,作风过于激进,在经济形势好、流动性充裕时,这些问题都可以暂时被掩盖。而一旦经济下行,流动性收缩,潮水退去,“裸泳”者最终都将原形毕露。

从这个意义上说,合规稳健、注重风控不仅仅是网贷平台应当追求的,也应当是农商银行应当追求的。随着行业两极分化趋势愈加明显,唯有那些加强内部管理,练好内功,严守风险底线,重视细节管理,从点滴做起的企业,才不会让自己辛苦建成的大厦轰然坍塌,才能做到行稳致远。

近期本网热文

农商行坏账激增 练好内功才能行稳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