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不念旧情,往后时光让“差评君”如何从良?

立足于内容关系的投资生意,是这世间最难的生意。

腾讯不念旧情,往后时光让“差评君”如何从良?

电影花样年华剧照

世间最远的距离,莫过于当一个女生想要在社交软件上找恋爱对象时,对面的男生只是想和她约炮,而当男生终于认真起来想正经谈场恋爱的时候,对面其实是微商、酒托、特殊职业工作者。

放在如今移动互联网后半场场景里,像极了当下各大内容风口的投资案例,尤其是后社交时代各App们最常遭遇的窘境。

目前,但凡中国创业团队有点“思想”的产品,总是很难逃过BAT设下的资本修罗场。这几天,“差评”获腾讯投资一事陷入了舆论漩涡,关注焦点在:一个内容口的问题花坊少女怎么可以恋上一个三观“应该正”的网络帝国?

脑补一下,差评是谁?其BOSS直聘网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们是谁?差评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新媒体,我们致力于用理性批判的视角审视和改变这个世界,我们是一群不断追求创新突破自我的年轻人,用全球视野影响着新一代中国青年。”

但行业是这么介绍的,见以下截图:

腾讯不念旧情,往后时光让“差评君”如何从良?

网上流传一张对差评君的评价

针对腾讯投资差评君受争议,我们排除其间差评君类似竞品的自媒体或平台的阻击干扰,也至少可以看出腾讯和差评君双方在商业“身体”和价值“心灵”上,是能彼此接受和心照不宣的。

腾讯扶持内容原创,差评君只是收割之一

腾讯通过多年经营,已经筑起了流量的城墙,内容“管道”形成,在微信公众号允许做二次开发上“管道”思维就更加明显。

一旦流量“管道”稍有不通畅,全社会谩骂一片,舆论一边倒。

无论是先前对网易云音乐、虾米的“封杀”,还是当下对抖音及相关短视频平台的“禁令”时,均引发众怒,再到投资差评时收获差评,就不足为奇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尽管差评君曾经在自媒体行业里“洗过脚”、“洗过稿”,但不失为当下很多自媒体借此上位的手段,虽不可取,但也是信息碎片化下求生存的方式之一。

无疑,差评君必然会以腾讯做背书快速上位发展。但吃瓜群公和社会人觉得有伤风化了,回到大众对企业社会价值观的探讨上,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受不了的,最近联想5G投票风波及挖出来的故事,就如出一撤:

价值观也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了!

显然,当国人开始重视和关注一个企业的社会价值观,尤其是网络信息时代的投资价值导向,无疑,这是中国公司发展成熟的里程碑及转折点。

从模仿到创新,如何正视历史与现实?

从以前“Gou Ri 的腾讯”到前些天“腾讯没有梦想”的一连串发文质疑,腾讯作为国内互联网发展标杆式路径,其产品及商业模式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再到生态投资、收购,一路快速筑梦,筑起了一个流量护城河和生态壁垒的网络帝国,这有错吗?

回到腾讯投资差评君事情上来,差评君和腾讯也应该“谈了很久”,不可能像马化腾在其微信朋友圈说的那样若无其事,一推下属办事不力:

“之前不知道这个Case,原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额投资权给业务部门。目前看业务部门没有做好尽职调查,我们会负责任解决好。”

腾讯投资出了名的霸道,业界多家创业平台是尝试过的。一个未经证实的网传故事,腾讯投资高管把滴滴程维关在小黑屋,现场要程维开口接受腾讯投资多少份额。

其实,门户网站热衷相互占位和抢滩投资,美名其曰产业“跨界”、频道“垂直”发展,涉及早期新闻资讯、邮箱、游戏、房产频道(2010年至2015年房产广告催生房产频道)、微博客、自媒体,以及当下短视频争夺战等。

随着瀚叶股份宣布花38亿人民币收购拥有981个微信公众号的自媒体公司时,腾讯也宣布推出内容开放平台,计划拿出三个百亿扶持内容创业。

尽管2017年战略放弃短视频微视平台,而选择转投快手,又在2018年全面重启微视,以此阻击抖音。

或多或少,我们可以看出腾讯重燃内容创业,尤其是短视频扶持上的决心,四面出击,近乎囫囵吞枣。

往后时光,让差评君如何从良?

不排除,腾讯投资差评君,也是“不听话就打你入冷宫”惯性思路,腾讯自家水塘的鱼大了,开始收割肥膘和听话的。

尽管如此,腾讯和差评君,还是有对眼的地方,比如腾讯借此提振行业对腾讯内创创业的扶持信心,难免有点隔空喊话最近欢喜冤家——今日头条(全球内容创作中心定位)的意思。

但是,腾讯投资差评,既成事实,生米煮成熟饭,不能因为“隔壁老王”来敲个门叫“声音小点”,腾讯就借此提起裤子摔门走人,腾讯出门左拐后在楼下边走边喊“差评君,还我3000万定金!”反正,腾讯就是各种不爽。但差评也并非市井小姐脾气,迅速从窗户里把钱丢到楼下。估计砸到了一堆想依靠却找不到肩膀的自媒体,又或者,砸到花花草草。

看热闹的人多了,往后时光,让差评君如何从良呢?

其实,腾讯无论在投资还是打入冷宫手法上,都是不念旧情的,坊间总在说腾讯直接或间接投资过的这些平台,尤其是电商领域的小黑裙、云在指尖、云集微店、环球捕手、楚楚街等,不也一样出过分销的“台”吗?

站在流量及管道的风口处,每一浪居于社交和熟人关系产生的交易,风难免亦正亦邪,把腾讯吹得很难受。

显然,腾讯往往都是迫于社会价值观和颜面,然后往死里逼着这些阿楚们跳进了爱情修罗场,要么微信号关停、要么域名分享通道关闭。如今,腾讯发力投资内容线的上差评君,“下场”很类似。

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留给创业公司喘息的机会多吗?

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资本修罗场时刻在勾引着我们。正如麦克卢汉说:“起初,我们塑造了工具,最后工具又反过来塑造我们。”

从2018年,各大App一直在津津乐道的“用户使用时长”的指数中,似乎所有App开始对用户时间的竞争。于是,我们突然发现:从上半场门户网到搜索引擎,再到中场以微信为主的场景化App,再到后半场的阅读时间及粘性内容的争夺战。

与其说是投资恋上内容创业平台,不如说移动互联网赚钱点在哪里,投资人就会在哪里?

尽管在一个共同的生活圈,让自己跟着感觉走,用好投资这把双刃剑,应允我们在各处发展的渴望。

正如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说,互联网本质是共享与开放,但现在中国互联网环境并不是没有围墙和壁垒,相反,倒是处处有“垄断的樊篱”,留给创业公司创新和喘息的机会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