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怎麼幹?雲南村幹部赴江浙10餘名村「取經」歸來

今日圍繞“鄉村振興,怎麼幹?”話題,雲南少數民族村幹部匯聚一堂暢談農村發展。

鄉村振興,怎麼幹?雲南村幹部赴江浙10餘名村“取經”歸來

雲南少數民族村幹部參加培訓學員匯聚一堂

近日,2018年鄉村振興領軍人才暨雲南少數民族村幹部和農業信息技術培訓在昆開班,此外,學員們還赴江浙10個名村“取經”,參加培訓的學員匯聚一堂暢談農村發展大計,共謀鄉村振興路徑。

“小村寨,大有作為”,村幹部雖小,但可以做大事,未來鄉村振興的戰略已經確定,那麼作為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樑和紐帶,影響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成效的關鍵,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少數民族村幹部們是如何幹的、有什麼經驗呢?

帶好隊伍,鞏固鄉村振興的根本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富不富,看“村長”帶路。“隨著我國農村脫貧發展進程的加快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如何適應新時代,進一步轉變提升培養少數民族村幹部的機制和模式,這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並想做好的一件大事。”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馬開能表示。

“廉潔從政,嚴格要求自己,自當選村黨總支書記以來,就常常告誡自己,自身的一言一行都關乎著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更要更好地服務於基層、服務於群眾。為讓村內有實實在在的變化,響應鄉村振興的號召,我們村先後實現了村莊道路和場院的硬化,並解決了飲水難、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目前,主導產業也基本形成,我們把培育和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作為扶貧的重點,現階段基本實現了‘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玉溪市峨山縣大龍潭鄉迭所村黨總支書記方春富告訴記者,能來參加這次鄉村振興領軍人才的培訓,讓他受益匪淺,今後將結合本村實際,發揮好帶頭作用,帶領群眾找到找準致富的路子。

實現鄉村振興,既要有“最強大腦”,以及“強壯軀幹”,又需要掌握關鍵技術、引領產業發展的領軍人才,才能帶好隊伍,鞏固鄉村振興。

“我自從1997年進入村班子以來,已經有20多年的村幹部經歷了。在這過程中,一直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走了很多彎路,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為讓群眾住上好房,我們以示範帶動,完成三個美麗鄉村示範點房屋建設;為讓村民脫貧,我們積極進行思想教育宣傳,讓群眾認識教育的重要性。全村達到適齡兒童輟學率為零,同時確保了上學兒童的生活保障。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全村的經濟發展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群眾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昭通市昭陽區布嘎鄉迎水村黨總支書記馬洪江頗有感觸地說。

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鎮海龍村黨總支書記張銀寶也激動地說道,“鄉村振興,關鍵的是基層幹部先要振興,要敢想敢幹、能幹巧幹,只有我們帶好頭,村民才會跟著走,鄉村治理才能更上層樓。”

產業創新,夯實鄉村振興的基石

鄉村振興,產業必須要興旺。只有產業強起來,農民才能富起來。農業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保障。

“當前,一些農村地區尤其是西部貧困地區的農村,農業產業發展較為落後,基礎薄弱,應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不斷完善農村、農業基礎設施,突破傳統的經營模式,加快農業產業化、現代化進程,激活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雲南農業大學大數據學院院長楊林楠說。

“找出一條多元化發展的路子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騰衝市明光鎮自治社區主任麻文旺介紹道,“我任職是從2007年開始的,我們社區總的來說是一個邊境貧困民族村,貧困面大,要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鞏固好脫貧成效,還需要產業支撐。目前,通過社區黨員、幹部帶頭種植,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現已帶動500多戶群眾發展支柱產業烏龍茶種植10000餘畝,並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黨支部’的運行管理模式,2017年社區烏龍茶鮮葉採摘量為643.6噸,實現茶農收入965.42萬元。”

但單一的產業結構無法抵禦市場風險,鄉村要依託沿邊優勢,調整產業結構,才能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就像紅河州彌勒市西三鎮螞蟻村委會主任曾虎龍告訴記者的一樣,在定位好發展思路後,將全村四個小組都列為全州美麗家園建設示範村,併成功建成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可邑小鎮和螞蟻民俗文化旅遊農莊,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搭建了旅遊產業的“二次騰飛”,不僅解決了各小組農戶的就業問題,也帶動了村民們的經濟增收。

治理創新,扭住鄉村振興的抓手

“相較於城市,鄉村的基礎設施、產業、資金等‘硬優勢’相對不足,鄉村要吸引集聚人才,必須找準比較優勢,通過打造‘軟環境’、釋放‘軟優勢’,彌補物質力量的不足。要打破‘先汙染、後治理’的路徑依賴,統籌山水田林湖草系統治理,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讓農村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省旅遊規劃研究院院長蒙睿說。

結合這幾年的基層實踐,文山市秉烈鄉老安寨村委會主任王智敏對於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也有著獨到的看法:“端正心態,融入農村。當一名村幹部,複雜的農村工作是可以讓人得到鍛鍊和提升的一個舞臺。農村工作,都是直接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所以農村工作不求轟轟烈烈,但求踏踏實實。農村工作是平凡的,而要把平凡的工作變成不平凡,就需要有創新,只有創新,工作才會有突破和進步。”

在迪慶州維西縣塔城鎮其宗村委會主任阿茸的帶領下,其宗村率先與周邊7個村委會建立聯繫,做到“村村聯建”,對日常疑難事情共同商量,共同解決。通過“村村聯建”,黨建方面做得好的相互學習,產業發展相互補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今年的“四美創建”活動,各村小組召集群眾開大會,現在每家每戶房前屋後都非常乾淨整潔,走在村子裡非常舒適,這就是最好的見證。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少數民族村幹部是先鋒,更是領路人,為翻開我省農業現代化的新篇章,他們把理想安放在這一片希望無限的田野上,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的幸福夢。

選摘至民族時報(記者 陳一諾 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