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辛基美俄會晤上川普沒敢對普京說一個「不」字

7月16日晚上的美國,所有人都在談論同一件事:總統特朗普在赫爾辛基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首次正式會晤上現場推翻了“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的已確定結論,將美俄關係惡化歸咎於美國,邀請普京儘快訪美,還在記者面前對克里米亞地位問題避而不談,與之同時,普京在自己的發言時間裡則表示俄羅斯希望就某些犯罪案件傳喚一些美國公民,其中包括前美國駐俄大使邁克爾·麥克福爾。

赫爾辛基美俄會晤上特朗普沒敢對普京說一個“不”字

芬蘭赫爾辛基,普京向特朗普贈送俄羅斯世界盃比賽用球 來源:視覺中國

兩相對照,美國國內輿論眾口一詞:總統背叛了自己的國家。

但這還不是結局。7月17日,特朗普對外表示“口誤說錯了,我是要說俄羅斯確實干預了美國大選”,同天美國國務院將普京“訊問美國公民”要求斥為“完全荒謬”,兩天後該要求被美國參議院以98:0否決。7月24日,對於普京訪美的邀請被宣佈推遲,7月26日,白宮公佈的正式聲明重申了美國不承認克里米亞在俄地位的基本立場,並表示會將制裁留在原地。

對於外界,這次美俄首腦會晤至此已經徹底像是一次“吃了吐”,一個抖給全世界吃瓜群眾的包袱:美國在十天內顛覆了特朗普的所有表態,對此俄羅斯甚至沒有表現得太過意外。

赫爾辛基美俄會晤上特朗普沒敢對普京說一個“不”字

俄羅斯聖彼得堡,俄總統普京參加海上大閱兵 來源:視覺中國

但除了再一次給全世界展示了華盛頓的一片混亂以外,赫爾辛基會晤中作為絕對主角的普京也貢獻了一個重要細節:7月20日彭博社刊文稱,在二人的單獨會談中普京不止與特朗普討論了俄羅斯要訊問美國公民的問題,還有一個未被曝光的秘密要求:在烏克蘭東部戰區舉行(美國承認的)決定該地區地位的全民公投。普京甚至承諾,在特朗普做出決定以前不會向外透露此事。

關於消息真實性的猜疑只持續了幾個小時。當天晚些時候,白宮新聞官出面宣佈國家安全會議已決定拒絕在東烏組織公投的提議。這是外界所能想到的、對於此前彭博社“消息人士消息”的最有力證明。儘管難以預測美國的公開回應是否早在普京計算之內,但這兩句話洩露出的信息量,是普京任何一次馬拉松連線直播都無法比擬的。

第二次東烏公投?

站在局勢分析角度,華盛頓會拒絕有關東烏公投的提議並不值得意外,但俄羅斯時隔四年後的舊事重提則並非如此——2014年,在克里米亞突然入俄帶來的政治餘震當中,陷入混亂的烏克蘭東部各地不是沒有舉行過“獨立公投”,並且同樣得出了“脫烏入俄”的結果,但當時含糊其辭、極力試圖將克里米亞與東烏其他地區區別對待的恰恰是普京領導的俄羅斯自己。

在當時,俄羅斯的立場很容易推斷:一方面最重要的克里米亞已經到手,東烏地區無論從政治意義還是戰略地位上都遠不及克里米亞,俄羅斯不想再承擔因領土吞併而帶來的更多負面影響,另一方面,讓東烏在保持混亂狀態的同時留在烏克蘭境內,才最符合俄羅斯利益——它將導致新生的烏克蘭持續失血,給基輔新政府造成極為長久的麻煩。

赫爾辛基美俄會晤上特朗普沒敢對普京說一個“不”字

俄民眾“亮紅牌” 抗議政府計劃延長退休年齡 來源:視覺中國

後來事態幾乎完全按照劇本進行:除了起初幾個月戰事比較激烈以外,之後的四年這一地區一直維持著有限範圍內的持續衝突,有關東烏命運的題目則在烏克蘭——也包括俄羅斯——全部對外談判中長期據有一席之地。一如當初的設想,烏克蘭東部的隱形戰爭狀態成了莫斯科四年來牽制基輔的關鍵槓桿,早在2015年,承認東烏兩州是烏克蘭合法領土的條款就被寫進了明斯克協議,正是在此基礎上後者地位問題才成了莫斯科持續指責基輔不履行協議的發力點——俄羅斯想要通過東烏兩州在烏克蘭的國內特殊地位獲取對烏克蘭內政問題的否決權,為此,這一地區的“獨立”可能性早已被排除在外。

一年前,頓涅茨克(烏克蘭第五大城市,俄羅斯人比例較高)武裝分子頭目扎哈爾琴科曾單方面宣佈過獨立建國,這一明顯出自自作主張的表態立刻引起了莫斯科方面的激烈駁斥,最終不了了之。除此之外,烏克蘭局勢並未發生什麼值得注意的變化,無論前線衝突,還是國際談判,都一如既往地處於僵持之中,烏克蘭固然沒有進一步解決東烏兩州地位問題,俄羅斯也從未認真履行過停火協議。

四年過去了,俄羅斯剛剛結束了普京時代的第四次大選,烏克蘭則將在一年後迎來廣場革命以來的第一次常規選舉。普京在這個時候以接近“密謀”的方式重提“獨立公投”,思路堪稱古怪——難道時隔四年,俄羅斯又打算推翻此前所有計劃,撕毀全部協議,重新開疆拓土了?

被瞄準的大使

與此同時,被普京在記者會上公開提出的“訊問美國大使”的要求同樣耐人尋味。

麥克福爾在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出任美國駐俄大使,在此之前則是奧巴馬內閣當中對俄政策的主要推手之一。俄羅斯政府對他的敵意早已不是新聞:麥克福爾是在2011年底爆發的全俄反普京抗議方興未艾之際抵達莫斯科的,上任伊始即被拍到在美國使館內接待俄羅斯反對派,而在他宣佈辭去大使職務以後不到三週,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對於大抗議後迫切需要外部敵人來宣洩國內不滿情緒的俄羅斯,麥克福爾成了送上門來的靶子——他的存在幾乎完美地證明了“一切都是美國的陰謀”。

赫爾辛基美俄會晤上特朗普沒敢對普京說一個“不”字

特朗普訪問美國鋼鐵公司(USS)格蘭奈特城廠,並就貿易發表講話 來源:視覺中國

在卸任大使以後,回到斯坦福大學的麥克福爾很快成了特朗普最引人注目的批評者之一,也是最早斷言俄羅斯正在干預美國大選的公眾人物之一。2017年,成為推特活躍人物的麥克福爾被俄羅斯公開宣佈禁止入境。

在普京與特朗普的赫爾辛基會晤確定後不久,俄羅斯司法機關發動了新一輪針對麥克福爾的攻擊,令人意外的是,這一次他被與著名的馬格尼茨基案當事人、美國商人威廉·布勞德聯繫到了一起,後者是近年來影響力日益凸顯的《馬格尼茨基法案》的第一作者——2009年,布勞德聘請的俄羅斯律師謝爾蓋·馬格尼茨基因追查一起涉及官員的偷稅案件離奇死於俄羅斯監獄,此後布勞德多方奔走,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六個國家推動了禁止相關俄方責任人入境的人權法案,也因此在利特維年科死於釙中毒後成了新的“普京頭號敵人”。

按照俄羅斯檢方的最新說法,他們懷疑布勞德從俄羅斯境內非法轉移了15億美元,並向希拉里的競選活動投入了4億,而麥克福爾則參與其中。考慮到兩個人毫無交集的履歷表,這一最新指控依然像是為了目前針對俄羅斯的各種指控而硬造出來的一個對應案件,與此前馬格尼茨基事件中其他荒謬案件不同的是(俄羅斯檢方在馬格尼茨基死後還對他提起了新的指控,同時已有多人離奇死亡或重傷),這一次事情被直接上升到了國家權力最高層。

實際上,儘管俄羅斯長期以來一直對此事投入了令人吃驚的精力,但馬格尼茨基法案的原始制裁名單上只有18個名字,馬格尼茨基生前追查的那起偷稅案件,真正涉及的不過是地方稅務局局長級別,俄方異常激烈的反應因何而起至今仍是個謎。另一邊,如今在斯坦福大學任教的麥克福爾幾乎已經沒有政治影響力可言,即使在赫爾辛基會晤以後,被公開列為目標的麥克福爾所能做的也只不過是發了一大堆憤怒聲討的推特。目標和成本差距如此懸殊,讓這一切看起來都加倍地古怪難解——普京為什麼要在赫爾辛基特別提出此事?

另一個答案

最為直接的推論是普京想要的只不過是展示特朗普的軟弱:難以想象美國真能應俄方要求交出本國前大使,更不要說是在烏克蘭組織毫無根據和可行性的“獨立公投”從而為俄羅斯吞併更多別國領土提供機會。普京在赫爾辛基提出的這兩個要求不尋常到了離譜程度,讓它們看起來倒更像是一次蓄意挑釁:即使是面對這樣的要求,特朗普在普京面前也沒有說出一個“不”字。

赫爾辛基美俄會晤上特朗普沒敢對普京說一個“不”字

赫爾辛基新聞發佈會現場出現手舉標語的示威者,標語的內容為“禁止核武器條約” 來源:視覺中國

過去兩年俄羅斯在俄美關係上的首要關鍵詞大約是“失望”,與赫爾辛基類似的劇情已經重演過無數次:特朗普的確經常釋放親俄信號,但每一次都逃不脫在華盛頓其他人的反彈和特朗普本人的變化無常當中蕩然無存的結局。當選近兩年來,這位美國曆史上最親俄的總統並沒有給俄羅斯帶來什麼實質性的禮物:他的確搞亂了美國,也搞亂了北約,但俄羅斯的國際處境非但沒有因此出現轉機,反倒經常要為特朗普的一時衝動買單,在因此導致的曖昧不明的俄美關係中猶豫了兩年的俄羅斯,如今看起來幾乎有些破罐破摔的味道了。

但另一方面,赫爾辛基事實上在另一個層面構成了答案的一部分:普京表現得充滿侵略性且絲毫沒有掩飾的打算,其程度甚至超過了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前後,但美國關注的是特朗普不同尋常的軟弱以及“通俄”嫌疑。這正是如今美國現狀的縮影,特朗普與美國國內其他人互相掣肘,分歧與裂痕已堪稱無處不在,在對俄議題方面尤其如此。

幾乎沒有人懷疑,俄羅斯在各種意義上都無法長期維持現狀:烏克蘭東部的僵持總有打破的那一天,社會保障體系正面臨著蘇聯解體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依靠普京本人的絕對壟斷而維持近二十年的國內政局,也在第四任期內開始了倒計時。一種普遍看法認為,未來幾年如果世界局勢仍沒有重要轉機出現,那麼俄羅斯勢必需要有所行動——而如今在他們的對面,你甚至很難確定究竟誰能代表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