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美國又動手了,中國有44家軍工企業將受影響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美國正式對中國部分企業進行高端技術封鎖。據美國《聯邦公報》報道,昨日美商務部宣佈新增出口管制名單,新增44家中國企業(8個實體加36個附屬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其中包括很多研究機構。它們分別是:

中國航天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院以及下屬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3研究所以及關聯和下屬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4研究所以及關聯和下屬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研究所以及關聯和下屬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5研究所以及關聯和下屬單位、中國技術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騰工業有限公司、河北遠東通信。

昨日美國又動手了,中國有44家軍工企業將受影響

此管制名單主要涉及到的是中國電科,而中國電科目前擁有8家上市公司,分別是四創電子、國睿科技、傑賽科技、太極股份、海康威視、華東電腦、鳳凰光學和衛士通。

此外,清單彙總ERC還對實體名單進行了修改,增加了一個出口管制企業:成都海威華芯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下屬企業。

這些企業幾乎全部都是中國軍工類企業,其中海康威視是全球最大的監控設備製造商。

早在5月24日,美國眾議院於就以351-66票壓倒性優勢通過NDAA 2019《國防授權法》,其中包括一項增補提案,建議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美國政府和國防部與中興、海能達、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電信、視頻監控設備公司進行商業交易。

海康威視官微當天就發佈聲明:指責美方的做法缺乏事實依據,表示將堅決捍衛公司的聲譽和合法利益。

最終,此議案並未通過生效。而此次海康威視再次“榜上有名”,著實淪為了中美貿易戰的犧牲品!

眾所周知,中美貿易戰自7月6日正式開打以來不斷升級,中國商務部多次發表申明譴責美政府行為並以“對等”條約實施對美進口貿易的制裁,7月26日,高通宣佈對NXP收購失敗等,重重敲痛了美政府的“神經”,也增加了美商務部再次向中國政府施壓的藉口,44家軍工企業遭到封鎖正是美國政府再次“報復”的表現!

事實上,海康威視在美國業務絕大部分都是商業、家庭等應用,政府和軍方佔比極低,此次進入制裁名單有點“躺槍”的嫌疑。

不過有分析人士稱,即便美商務部封鎖了海康威視,其影響也不會很大,因為目前中國安防領域超過1/3市場份額由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佔據。

制裁名單:8個實體加36個附屬機構

昨日美國又動手了,中國有44家軍工企業將受影響

一、中國航天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院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簡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或“二院”)創建於1957年11月16日,其前身是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親切關懷下,在全國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二院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走出了一條從仿製到自行設計和自主創新,大力發展我國導彈事業的成功之路。二院先後承擔並圓滿完成了我國早期地地導彈控制系統,我國多代地(艦)空導彈武器系統,我國第一個固體潛地戰略導彈、固體陸基機動戰略導彈的研製生產任務,為我軍裝備現代化建設和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1956年始建於北京,1963年遷至河北石家莊,經過50多年的發展壯大,十三所成為我國規模較大、技術力量雄厚、專業結構配套合理的綜合性半導體研究所,其專業方向為半導體專業的微電子、光電子、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半導體高端傳感器、光機電集成微系統五大領域和電子封裝、材料和計量檢測等基礎支撐領域。是工學碩士招生培養單位,聯合培養博士單位。

十三所擁有國家級專用集成電路重點實驗室、國家科技部863計劃光電子器件產業化基地和MEMS工藝封裝基地、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以及十個專業部、研究室,生產線和8個控股的高新技術產業公司,其產品涵蓋基礎支撐類(半導體材料和電子封裝等)、芯片類(各類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以及應用類(微波毫米波的模塊組件和小整機)。1999年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2002年通過ISO9001-2000換版認證,2004年通過GJB9001A-2001認證;2011年通過GJB9001B-2009版標準體系換版審核;

十三所自建所以來的50多年裡,在半導體領域先後創造了54項國內第一,如中國第一隻鍺合金晶體管(1956年)、第一隻硅超高頻晶體管和第一塊硅集成電路(1965年)、第一隻砷化鎵微波場效應晶體管(1977年)、第一隻長波長半導體激光器(1980年)、第一塊砷化鎵集成電路(1982年)、第一隻寬禁帶氮化鎵功率器件(2004年)等。先後取得了2958項科研成果,其中59項榮獲國家級獎勵、491項獲部(省)級獎勵。

產品領域:①射頻/微波毫米波半導體器件及集成芯片,包括硅(鍺硅)基、砷化鎵基、磷化銦基、氮化鎵基和碳化硅基的微波器件及微波單片集成電路;

②射頻/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電路,包括射頻/微波通道全系列產品及集成晶體振盪器,超低相噪晶體振盪器、星載高可靠晶體振盪器、集成晶體振盪器等;

③射頻/微波毫米波小型化模塊集成模塊、複雜組件和小整機,微波微系統;

④光電子器件和集成電路,包括各種類型的半導體激光器、光探測器、LED和聚光電池、OEIC和各類光電組件、模塊;

⑤微(納)機械電子系統(MEMS和NEMS),慣性MEMS產品有MEMS陀螺儀、MEMS加速度計系列產品,射頻MEMS有濾波器、光開關等,光MEMS有光開關和光衰減器等產品,MEMS傳感器有氣體和碰撞等產品;

⑥高功率脈衝開關器件及其組件;

⑦特種高可靠半導體器件與電路;

⑧電子封裝,包括陶瓷、金屬外殼及封裝(微電子器件封裝、光電子器件封裝、MEMS封裝、微波MCM微組裝),陶瓷材料及基板、盒體及功能陶瓷元件、組件(汽車點火器等);

⑨半導體材料,包括磷化銦單晶材料以及硅、砷化鎵、磷化銦、氮化鎵和碳化硅等外延材料;

⑩半導體測試儀器與工藝設備;

⑾石墨烯、金剛石、THz、微波光子等高技術前沿領域的研究;

⑿產業公司的主要產品:LED芯片、封裝、燈具及應用產品;激光器、探測器、光電模塊;硅外延片;微波、數字單片集成電路、微波射頻單片集成電路、微波射頻混合集成電路及組件產品、電子圍欄、半導體測試儀器與工藝設備;MEMS汽車傳感器、燃氣流量計、光開關;陶瓷封裝與基板、陶瓷元件;電子工程建設等。

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中國雷達工業的發源地,國家諸多新型、高端雷達裝備的始創者,信息化裝備研發的先驅者,是具有一定國際競爭能力的綜合型電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其前身為創建於1946年的"中華民國國防部特種電訊器材修理所";1949年4月起義後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先後直屬於第二機械工業部、國防部十院、第四機械工業部十院、國防科委第十研究院、電子工業部、信息產業部等,2002年起歸屬於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經過六十餘年的發展,十四所形成了一個軍品產業平臺——所本部和一個民品產業平臺——國睿集團。作為國家國防電子信息行業的骨幹研究所,時刻牢記黨和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始終堅持走理想與文化引領之路,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堅持走軍民融合發展之路,堅持走產、學、研、用相結合之路,堅持走國際化發展之路,先後在"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三峽工程"、"奧運安保"、"國慶閱兵"等諸多國家重點工程中承擔關鍵任務,受到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表彰和嘉獎。十四所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中央企業青年文明號等多項榮譽稱號,多人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

十四所在60多年的自主創新發展中,形成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共有職工8500多人(含公司)。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8人。具有"通信與信息系統"和"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兩個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同時設有博士後工作站。60多年來,十四所走出一條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科技創新之路,取得了國家及成果獎60餘項,部、省級成果獎350餘項,其中全國十大科技成就1項;全國科學大會獎18項; 國家發明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6項;一等獎14項、二等獎14項;國防科技進步獎特等獎6項、一等獎22項,二等獎25項;每年申報專利不低於85項。

十四所在為國防建設做出積極貢獻的同時,按照“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要求,堅持走軍民複合式發展、國際化發展的道路,積極投身於國民經濟建設。依託軍工科研優勢,十四所在現代物流、城軌交通、無線通信、民用雷達、軟件與集成電路等民用領域取得了快速發展,現已成為覆蓋國內、國際兩大市場的集團化研究所。

四、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電科38所),1965年建於貴州,1988年底整體遷建合肥市,現有員工8000多人,平均年齡34歲,是我國國防高科技電子裝備骨幹研究所,有中國軍工電子“國家隊”的美譽。

經過50多年的探索和追求,中國電科38所已發展為集研究、開發、製造、測試於一體的電子信息高科技、集團型研究所,擁有國際水平的設計研發平臺,精良完備的電子製造平臺,國內先進的電子測試、試驗平臺,具備從事電子信息技術研發和系統工程建設的強大綜合實力。擁有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中心、俄羅斯新技術研發中心、中國電科浮空平臺研發中心、安徽省汽車電子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公共安全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北斗衛星導航重點實驗室、合肥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研發平臺。50多年來,共先後取得1500多項科研成果,其中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0多項,多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居於國際領先地位。擁有安徽四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雷達第一股,600990)、安徽博微長安電子有限公司、合肥博微電氣有限公司、安徽博微廣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電科技(合肥)博微信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產業化公司。

五、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5研究所

五十五所隸屬於為科技強軍而生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是以固態功率器件和射頻微系統、光電顯示與探測為主業方向,多專業並舉的高科技、綜合性大型研究所,在電子元器件領域精耕細作半個多世紀,研製的核心芯片和關鍵元器件廣泛應用於國土防空、預警探測、通信導航以及衛星宇航工程中,創造出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中國芯”。近年來不斷推進軍民融合工作,在射頻電子與功率電子兩大領域中大力推進民品產業發展,形成了從材料、芯片、器件到模塊組件的完整產業鏈,在半導體外延材料、功率器件、射頻器件與電路模塊、聲表面波器件、建築智能化、多層陶瓷封裝與管殼等市場領域的產業規模、人才隊伍、技術實力等方面均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在國內佔據領先地位。

六、中國華騰工業有限公司

中國華騰工業有限公司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所屬子公司,於2011年12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立。該公司將充分利用航天外經外貿業已形成的優勢和國際影響力,通過進一步增資擴股和現代化管理,努力打造成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國際化經營的主平臺。

七、河北遠東通信系統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遠東通信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簡稱:遠東通信)是一家高速成長的大型ICT企業,成立於1995年3月,註冊資金2億元,是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軟件企業。遠東通信擁有信息系統集成及服務壹級、涉密信息系統集成甲級、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一級、電子通信廣電行業(電子系統工程)專業甲級、建築智能化系統設計專項甲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承包工程等資質。

遠東通信作為一家綜合通信設備製造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與集成並重,專注於數字程控交換系統、數字調度系統、軟交換系統、寬窄帶數字集群通信系統、應急通信指揮系統、警用統一通信系統、三警合一接處警系統、應用軟件、高指標AT切/SC切石英晶體諧振器等產品系列,多款產品榮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成果獎。擁有近百項國家專利、軟件著作權及軟件產品登記證書。

遠東通信長期耕耘於專網交換調度、公共安全與應急、公安指揮調度、軌道交通通信等專業領域,憑藉自身雄厚的技術儲備及豐富的行業經驗,為用戶提供全面系統解決方案。目前,公司產品遍佈大江南北,調度產品已覆蓋全國70%以上電力調度專網,軌道交通通信產品運行於全國33個城市100多條軌道交通線路,並打造了三百多個指揮中心和機動指揮中心。除此之外,遠東通信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產品和服務遍佈亞洲、歐洲、非洲和南美。

八、中國技術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技術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CNTIC)成立於1952年9月,是以技術貿易、工程承包和項目管理集成服務為主業的大型國有企業,1998年成為中央直接管理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公司業務範圍包括重大技術裝備和成套設備進出口,國內外工程承包和項目管理,國內外貿易、招標、商務技術諮詢及投融資等,在市場營銷、商務集成、項目管理、投融資、工程設計等方面能力突出。60多年來,公司累計完成重大技術裝備引進、國際工程承包、成套設備和技術出口項目7000餘項,金額超過1100億美元,覆蓋能源、交通、通訊、石化、冶金、建材、機械、電子、醫藥、農林、教育等各個領域。

在中國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公司始終發揮著重大技術裝備引進主渠道作用,也是中國重要的成套設備出口、國際工程承包和項目管理服務商。建國初期,公司引進的具有歷史意義的156項工業骨幹項目,奠定了中國現代工業化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公司承辦了大批電力能源、基礎設施、工業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遍佈國民經濟各主要行業和領域,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工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和產業結構的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